當前位置:
首頁 > 趣味 > 於成長和旅行間釀造的麥香傳奇

於成長和旅行間釀造的麥香傳奇


又輪到我來講微生物啦。這些微生物和別的宏觀物種不一樣,它們從我們還看不著、摸不到、也不認識的年代,就默默地陪伴著我們渡過了漫長的人類文明,有的時候,還真是沒它們不行呢。上一次我們說到了做酸奶和乳酪的菌,而除了細菌以外,還有一些真菌界的小夥伴們,也和我們有著分不開的關係。


釀酒酵母與艾爾啤酒


今天要講的這個真菌,大名叫「

釀酒酵母

」。顧名思義,確實是用來釀酒的酵母:拉丁名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中,saccharo- 是希臘語「

」的意思,而 myces 則來自希臘語的「

菌/蘑菇

」;Cerevisiae 則取自拉丁語的「

啤酒

」之意(西班牙語中的啤酒現在還叫 Cerveza 呢)。在顯微鏡下,這種酵母的樣子是

圓乎乎的球狀或者卵狀

,是單細胞生物,也是最初級的

真菌

之一。


掃描電鏡下的釀酒酵母。圖片:Mogana Das Murtey and Patchamuthu Ramasamy / Wikimedia Commons


這種釀酒酵母在啤酒的釀製中擔任著重要角色。在釀酒時,

厭氧環境

里的啤酒酵母,會「吃掉」糧食里的

糖類

(即經過蒸煮或者浸泡的麥汁里水解的澱粉),

代謝出酒精和二氧化碳

,也會經過一系列複雜的生化反應,為啤酒增添特殊的風味。


酵母的發酵(厭氧呼吸)將糖類分解為酒精和二氧化碳,同時產生了供自己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儲存於ATP的高能磷酸鍵內)。圖片:Rob / themadscienceblog.com


在這裡也要介紹一下,一般我們喝的啤酒分為兩種,大多數是顏色淡而清亮的

拉格

(Lager),國內大多數商業化釀製的啤酒都是這種;另一種則是

艾爾

(Ale),顏色更深一些,味道也會不一樣,是最近興起的「精釀啤酒」、特別是

IPA(India Pale Ale,印度淡色艾爾)的主力


在英國或者愛爾蘭的酒吧,你經常可以買到酒吧或者小酒廠自釀的艾爾啤酒,沒有那麼多氣泡,時常會有醇厚豐富的香味,和用來配燒烤的、爽氣的青啤不是一個路數;而

經過烘焙的大麥

,能夠釀出非常濃郁、甚至帶著焦糖香氣的

黑啤

(世濤 Stout),比如大名鼎鼎的愛爾蘭健力士(Guinness)。


拉格艾爾,各有所愛。圖片:Carlsson / youtube.com


艾爾和拉格最大的區別,就是使用的酵母和相應的釀製方法不同,從而造就了不同的風味。艾爾的歷史更悠久,釀製方法更傳統,釀製溫度在

15℃~20℃

左右,使用的主要是本文所提到的釀酒酵母。釀造之時,

酵母會上浮到頂部

,代謝出的二氧化碳形成豐富細膩的泡沫,所以這種方法也被稱為「

上面發酵

」(top fermenting)。而拉格則使用另一種混合製成的酵母(Saccharomyces pastorianus),釀製溫度為

7℃~10℃

酵母會下沉

,稱為「

下面發酵

」(bottom fermenting),風味方面也是冷藏之後更佳。不過工業製成的拉格啤酒中的二氧化碳大多是後來充進去的,酵母們也都被高溫消毒殺滅了;所謂生啤呢,就是號稱沒有殺活的啤酒啦。


兩大類啤酒發酵對比。圖片:Martha Harbison / popsci.com


注意一下這種酵母的拉丁種名pastorianus,來自大名鼎鼎的微生物學家

巴斯德

(Louis Pasteur),正是他揭示了

酵母釀酒的生化原理

。這酵母原本還有另外一個名字carlsbergensis,看著是不是也眼熟?沒錯,就是來源於

嘉士伯啤酒

(Carlsberg),1883年在嘉士伯工作的埃米爾·漢森(Emil Hansen)

第一次分離出了這種釀造拉格的酵母並投入工業生產

,從而風靡了歐洲和北美,成為工業釀製中的主力。不過呢,英國紳士們還是喜歡從長柄的 tap 里來一杯本地艾爾,並對喝喜力和嘉士伯的年輕人投以不解的目光。


酒、麵包、葡萄和蜂


不過你或許想不到的是,你手中香香軟軟的麵包,也和這種釀酒酵母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其實烤麵包時加的酵母,與釀啤酒用的酵母是

同屬同種

,只是

菌株不同

而已——麵包用的酵母更擅長放出二氧化碳,從而讓麵包變得蓬鬆,而酒精則在高溫烤制的過程中揮發掉了。過去在歐洲,人們還未掌握分離製備酵母的工藝,而麵包房都會去釀酒廠獲取烤麵包用的酵母。這麼一來,啤酒作為「

液體麵包

」的稱號,還真的是恰如其分;而

麵包和酒,就恰如糧食的一體兩面

,給我們截然不同卻又殊途同歸的體驗。


啤酒會有的,麵包也會有的,但前提是要有酵母。圖片:Jon Sullivan / public-domain-photos.com


要說的是,雖然今天我們喝酒只是用於娛樂慶祝,

但在中世紀,喝啤酒幾乎是人們生活的日常

。那時候的啤酒(自然也是艾爾啤酒了)度數比現在要低(大概不到2%),甚至是替代飲用水而存在的。釀酒的過程,能夠

在酒精的作用下殺死一些雜菌

,而同時存在的

乳酸菌等有益菌

,也會在釀酒的條件下繁殖並佔據主導。因此過去的啤酒,喝起來都有些許的

酸味

,但是卻至少能夠保證喝不死人。


Gambrinus國王,傳說中啤酒的發明者。圖片:lordsofthedrinks.com


人類在很早以前就掌握了啤酒發酵的技術。在新石器時代,現今伊朗西部的

蘇美人

就記錄下了啤酒的製作方法,而中國傳說中也有造酒祖師爺

杜康

的說法。實際上,啤酒酵母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人們第一次制出純的啤酒酵母,就是從

葡萄皮外面那層白霜

中提取出來的,因此葡萄酒里,也會有啤酒酵母發揮作用。


葡萄酒之所以呈現出千奇百怪的風味,不僅僅是因為葡萄的品種不同,也因為存在於葡萄表面各種

菌群混合產生了不同的代謝物質

。釀葡萄酒時,人們不會洗,也不摘皮,在某些地方還有用腳來踩的習俗,從而混入各種各樣的微生物,各個地方獨特的「風土」,也是導致微生物種群微妙差異的原因。不過大可不必擔心,

發酵的菌和酵母佔主導之後就會殺死有害菌

,腳踩出來的問題也不大啦。


更多關於葡萄與葡萄酒的故事點這裡。圖片:pinterest.com


至於葡萄皮上的酵母怎麼來的,最近科學家的研究又有了新進展。2012年,來自佛羅倫薩大學的學者發現,

胡蜂

的腸道

是釀酒酵母的庇護之所,這種酵母與胡蜂已經演化出了穩定的

共生關係

,能令胡蜂消化食物,並且還能在胡蜂的腸道里實現雜交,而在不同的地方產生不同的酵母菌株。

在授粉時,這些酵母便留在了葡萄花上

,從而能夠在釀酒中被人類利用起來。


酵母與人類


人類與酵母的聯繫,還遠不止「吃」這一點。因為釀酒酵母普遍易得、便於培養,它成為了

真核生物的模式種

(可以說是所有真核物種的「總小白鼠」,而

原核生物的模式生物為大腸桿菌

)。它是

第一個完成基因測序的真核生物

,早在1996年就已經被研究者測出了全部的6275個基因並致力於其解讀,這個基因組對研究所有真核細胞的遺傳和生理都有重要作用。


釀酒酵母模式圖。圖片:linkedin.com


更神奇的是,酵母的繁殖,除了所有真菌共有的出芽生殖之外,還有一種二倍體細胞可以進行

減數分裂

。這種酵母細胞分

a型和α(Alpha)型

,各自出一半的基因進行「交配」,可以算是一種非常

原始的性別分化

,很有研究價值。


減數分裂是兩性生物的生殖方式;圖為兩種型酵母細胞「交配」示意圖。

圖片:

Fahd M. Nasr / 

wordpress.com;翻譯:vb


不要小看了酵母,它們和人類有

31%左右的基因是同源的

,和許多動植物細胞也具有相當多的相通之處。人體中許多重要蛋白質的發現,都源自對於酵母的研究。人和酵母究竟有多像呢?德克薩斯奧斯丁大學的研究者,把酵母的500個重要基因,換成了人類基因中的同源基因,酵母居然還能在培養皿里過得相當不錯。特別是關於

膽固醇生成、細胞成型的基因

,經過了近十億年的演化過程,竟然沒有什麼本質的變化。生命的傳承,就是如此神奇。而未來,人們或許可以通過對酵母的研究,解開一些先天性疾病的密碼。


正是基於對酵母和人幹細胞的研究,科學家發現了有望治療帕金森的藥物靶點。圖片:Tom DiCesare / Whitehead Institute


不過呢,說回吃喝,人們又將研究的目光,投在了酵母的

遷徙

上。從學會釀酒、烤麵包那一刻起,人類的遷徙、文明的交融,也隨著酵母的旅行在發生著。將這種人們已經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生物進行解碼,進而繪製出來自

不同地點酵母的演化圖譜

,有助於勾勒出歷史中那些無法通過文字考證的細節。


比如前面提到的發酵拉格啤酒的酵母,實際上是

另外一種酵母(貝氏酵母Saccharomyces bayanus)與釀酒酵母混株雜合而成

。這種酵母能夠

耐低溫

,人們得以在冬天釀造啤酒,避免夏天的高溫讓啤酒變質。研究人員找遍了全世界,最後在

阿根廷的巴塔哥尼亞高原

找到了這種貝氏酵母的野生母株。原來是通過人類對新大陸的探索,這種酵母才從巴塔哥尼亞的山毛櫸樹上——或許變成了木桶的一部分——旅行到了巴伐利亞的釀酒廠中。


菌菌的奇妙冒險。圖片:brookstonbeerbulletin.com


而魯汶大學的研究人員,對157種與釀酒相關的酵母菌株進行了分析,刻畫出了人類馴化這些酵母、並不斷相互交流和學習的過程。從十六世紀開始,歐洲修道院的釀酒師們,就不斷地、有意無意地在

對酵母進行篩選和培育

。比利時修道院的酵母(最有名的當屬

智美Chimay

福佳Hoegaarden

)獨當一面,並影響了德國的風格;自成一派的

德國小麥啤(Hefeweizen)

的丁香味則源自另一種獨特的菌株;大洋彼岸的英國又是另一番景色,漂洋過海的

美式精釀

,總有英式艾爾的風骨,也是因為酵母的原因。人們饕餮暢飲,釀酒師們為了一種新的氣味而欣喜,為了自己的獨特而堅持,他們週遊世界,把技藝帶到各地。


在冒泡泡的麥汁里,是酵母的成長與旅行


或許未來,等我們對酵母進一步了解之後,不僅能夠解開疾病密碼,也能釀出我們心目中最完美的啤酒呢。


作者有兩句


有一件事情一定要最後說。酵母相關的食物,除了釀的,和烤的,還有一種……呃,漚出來的。正經說是放鹽,讓酵母細胞破裂「自溶」,產生一種黑不溜秋的黏糊糊的調味劑,英國人尤其喜愛,它的名字叫「Marmite」。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嘗試一下並向你最親近的英國朋友報告。




本文是物種日曆第4年的第48篇文章,來自物種日曆作者@李子


喜歡她還可以關注


 微博 


 @李子李子簡訊 


主業博物館鑒賞,副業冷門科普吐槽和野生德語字幕,偶有爆照




過年閑暇做什麼?


快來答題贏紅包!


「我最在行」為100萬人,


準備了春節紅包,


掏出你的真才實學,


前來應戰吧!









物種日曆


微信號:GuokrPac


當歲月凝結成文明


當我遇見你


有話想說?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來留言吧


日曆娘今日頭像


酵母科 克勞森酒香酵母




本文來自果殼網,歡迎轉發,謝絕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GuokrPac@guokr.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物種日曆 的精彩文章:

葉是綠的花是白的根是紅的,為啥偏偏要叫紫草?
毒死了蘇格拉底?毒芹:「這鍋我不背!」

TAG:物種日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