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翼城、浮山、襄汾、洪洞、安澤縣的地名由來

翼城、浮山、襄汾、洪洞、安澤縣的地名由來

5:翼城縣

翼城自古為承東啟西之要地,地處臨汾、運城、晉城三市交界處,屬秦、晉、豫"大三角"之中心地帶,素有"晉南咽喉,平陽門戶"之稱。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59年),以古翼城為名。古翼城在今南梁翔翱山之下故城村,因山形如鳥舒翼,改為翼城縣。

6:浮山縣

武德二年置浮山縣,相處堯舜時期,洪水恆流,其山隨水高低,其形若浮,因名「浮山」。曾改名為神山縣、忠孝縣,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以臨浮公路為界,分為青城縣和浮山縣,公路北為浮山縣,南為青城縣。

7:襄汾縣

由襄陵、汾城兩縣於1954年9月合併而成襄汾縣。原襄陵縣為春秋時晉國大夫篔簹的封邑,公元前621年8月,晉襄公去世,遂葬於今襄汾縣襄陵鎮南東柴村原上,其地因稱襄陵。民國三年1月,山西省在全面調整省內區劃地名期間,鑒於當時全國已有3個太平縣,此外安徽省還有唐代所置的太平縣、江蘇省又在1912年新置太平縣,所以決定啟用太平縣境內的古地名"汾城",改名為汾城縣。

1954年,襄陵縣與汾城縣合併後稱襄汾縣。

8:洪洞縣

洪洞縣原為春秋時期晉國所置楊氏縣,後改為楊縣。隋義寧元年(617年)李淵掌握隋朝大權後,因惡隋帝「楊」姓,遂改楊縣為洪洞縣。洪洞縣是原洪洞和趙城兩縣於1954年合併。洪洞縣名的來源根據傳統的說法是因城南有洪崖古洞而得名。趙城為周繆王封造父之地,後為趙簡子食邑,故名趙城。

9:安澤縣

澤縣,位於山西省境西南部,臨汾地區東北、太岳山東南麓。因其居霍山太岳山之陽,故又稱之"岳陽"。西漢時期稱之為陭氏縣,東漢改猗氏。北魏建義元年(528年)改猗氏為冀氏,於西部(今古縣境)置安澤縣,因當時縣址位於安吉、澤泉之間,取兩地之首字而得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文山西 的精彩文章:

外地人為啥都聽不懂山西話
喬峰不過雁門關

TAG:人文山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