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戰國的序幕—晉陽之戰

戰國的序幕—晉陽之戰

提示:本文以《資治通鑒》和《史記》內容為主線,對戰國初年的晉陽之戰進行了簡短的分析,若有不正之處,歡迎留言指教。文中下劃線部分為人名或者地名。本文適合夜深人靜時閱讀。圖片來源於網路。

導演:司馬光(以《資治通鑒》為主,《史記》為輔)

編劇:司馬光、司馬遷等(主要是這倆哥們)

製片人:人們群眾(歷史是人民書寫的)

領銜主演:智瑤、魏桓子、趙襄子、韓康子

龍套:威烈王、晉出公、晉幽公、晉靜公、智宣子、智果、智宵、范氏、中行氏、智國、段規、任章、張孟談、趙伯魯、原過、豫讓、魏文侯、趙烈侯、韓景侯、魏武侯、韓哀侯、趙敬侯等。

結局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為諸侯。

智襄子上位

曾為春秋霸主之一的晉國經過其貴族們的反覆折騰後,實力已大不如前。到了晉出公時代,內政主要由六支士大夫——智氏、魏氏、趙氏、韓氏、范氏以及中行氏——輪流把持。就是六家輪流坐莊。此時的晉出公的主要工作就是和這六家大夫」打架「(主要是被打),以及看這六家大夫相互」打架「。

故事的主人公智瑤,也作知瑤、智襄子、智伯,又因智姓源於荀姓,還可以稱之為荀瑤。本文主要引用智襄子這個稱號。首先,他是個「富二代」、「官二代」,此外他還有五個優點:長得帥、武功高、會唱歌跳舞、能言善辯、性格剛強果斷。可以說,智襄子就是一個偶像般的存在,既有錢有勢,又極具個人魅力,因此吸引了一大批人才。相信大家都看過美國的總統大選,是否覺得美國總統跟他很像:有錢、魅力十足。人無完人,智襄子有一個缺點:不仁,做人行事沒什麼仁義道德,易驕傲。當初智襄子的爸爸智宣子在確定繼承人的時候,問過智果(智氏軍師),智果認為,智瑤雖有五個優點,但因不仁,足以使智氏滅族。

智襄子繼位後,智氏迅速強大起來。先是發動兩次伐鄭戰爭,而後又聯合韓、趙、魏,瓜分了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及財產(其中以智氏最多),並取代趙氏掌管了晉國政事。成為四卿(智、韓、趙、魏)中最強的勢力,居晉國四卿之首,智襄子自稱為「伯」,所以他也稱智伯。這裡簡單說一句,中國古代的爵位,按照從高到低:公、侯、伯、子、男分為五個等級。拿智襄子來舉例,智是他的姓,襄是他的謚號,而子呢,是他的爵位,放到稱呼中表示尊敬。所以智襄子自稱為伯,就相當於自己把爵位提高了一級。如果把周朝看作是一個公司的話,周天子相當於集團董事長或者總裁,各諸侯國的君主,相當於下屬公司的總經理,而相國相當於副總經理,再往下則相當於部門經理。這裡,智襄子相當於當上了晉國的常務副總經理。

滅范氏、中行氏這件事情發生後,晉出公很憤怒,在領導眼皮底下打死人,眼裡還有沒有領導了。於是晉出公就聯合了齊國和魯國要攻打四卿。四卿這就有點害怕了,咋的,自己內部打架,還成為國際事件了。人們往往因為害怕,就會團結起來。這四位也一樣,與其等著被打,還不如乘著聯軍未到之際先發制人。於是,晉出公敗走(打得過就不會請魯國和齊國幫忙了),逃亡齊國,死在了路上(所以他的謚號為出,逃跑的意思)。

這下好了,打個架把領導也打死了,咋辦?通常這種情況,一般是周天子做出指示,叫其他國來攻打這四位逆臣賊子,再指派一位晉君的後裔當晉國的君主,考慮到當時的社會環境以及周天子的能力,這種事情僅存在制度中。尤其,當時周天子的封地在三卿境內,這樣一來,事情也更就簡單了。四卿找了一位晉君的兒子,立為晉哀公(也叫晉懿公),然後報備給周天子,寄人籬下的周天子立馬就同意了。到此,智氏在晉國已經處於絕對優勢了。同年智襄子再接再厲滅了仇由國(中山國屬國,今山西省陽泉市盂縣)。隔年,又率韓、魏伐衛。

本來就恃才傲物的智襄子,在吃掉這一連串的勝利的果子後,也就愈發膨脹了。

智襄子辱韓、魏、趙

在四卿伐鄭的時候,智襄子讓趙襄子去攻打鄭國的城池,趙襄子一方面覺得自己實力不夠,一方面覺得智襄子沒資格命令自己,就不想去。這也可以理解,因為大家都是子爵,你既不是集團總裁(周天子)又不是總經理(晉出公),憑什麼命令我。智襄子勃然大怒,開口就罵,你爹咋讓你當族長,長得丑不說還懦弱沒本事。趙襄子氣的腸胃炎都快犯了。

而在伐衛回國的途中,路過藍台,就與韓康子、魏桓子在此唱歌,智襄子借著酒勁,就戲弄了韓康子、段規(韓康子的相國)。魏桓子看到這場景,站在一旁就不敢說話。

唱完後,智襄子的謀士智國就勸他,大難將至,你得做好防備啊。智襄子說:「哪來的大難?我不弄死他們就不錯了,他們想還來弄我!」智國又勸:「一個人屢次三番侮辱別家的君主、相國,他們怨恨之深,都不會讓你看出來。我們應該有所防備才是。」智國提醒的特別對,在平時工作生活中,總是那些慈眉善目的人傷我們最深。但智襄子現在正處人生巔峰,哪能聽的進去。

智襄子要地

人的慾望是無法滿足的,在智襄子取得晉國的執政地位後,又想當晉國的總經理。當總經理得分三步走,第一步得先取得常任常務副總經理的資格,第二找個理由廢掉晉國君主,第三步得到周天子的承認。這三步,以第一步最難。前面說到過,晉國的常務副總經理是由六家士大夫輪流的,現在變成四家了,也還是輪流,要想常任,必須得先取得其他三家的同意,他們肯定不會同意,憑什麼說改就改,再說憑什麼是你智氏而不能是其他三家。於是只剩一個辦法了,滅三卿(韓、趙、魏)。

於是他想了個辦法,什麼辦法呢?智襄子對三卿說,你看看我們晉國,君主都被快被我們這些當大臣的架空了,想當年,我們經過也是春秋的霸主,現在淪落到此,都是因為我們臣強欺主導致的。為了實現「晉國夢」,我提議,將我們的土地還一些給君主。這樣吧,我表個態,我先拿出一大塊地,你們跟上。幹壞事的借口總是充滿正義且光鮮亮麗。

另外三家也都是見過大世面的,這點套路他們早就看穿了,但是現在人家風頭正勁,也沒啥辦法。

智襄子先拿最弱小的韓康子開刀,試探下三卿的反應。韓康子不想給,相國段規就勸:「領導啊,不給不行啊,他會打我們的,而我們又打不過他。智襄子這人任性好利,他肯定還會向別人要地的,別人不給,智襄子定會發兵去打他。到時我們就看情況再決定。」韓康子一聽就明白過來了,很大方的給了智襄子一大片地(萬戶之邑)。

接下來就輪到魏桓子了。起初魏桓子跟韓康子一樣不想給。相國任章就問魏桓子:」領導,為什麼不給?「魏桓子說:」無緣無故就來拿地,太不講理了,所以不給!「任章又說:」智襄子這麼任性的要地,是因為他知道我們打不過他,不敢不給。不如我們給他地,做驕兵之計。人一驕傲就會輕敵,而弱小的人就會團結到一起,以團結的軍隊打輕敵的軍隊,肯定能贏。給地之後,我們可以去尋找盟友。「魏桓子一聽也給了一個萬戶之邑。

智襄子搞定兩家後,就問三家中最強大的趙氏要地了。這次他也直接明了,就是要蔡、皋狼這倆地方。趙氏和智氏緊張本來就關係(畢竟智襄子先是侮辱趙襄子,又奪走了趙氏在晉國的執政地位),趙襄子就直接拒絕了。智襄子本來就有滅三卿的想法,要地的策略一是削弱三卿的實力,二來萬一不給,就給了他發動戰爭的借口。於是就集結了韓、魏兩家攻打趙氏,約定好滅了趙氏之後,三分趙地。

在這裡,韓魏兩家的態度就值得好好推敲一番了。當時晉國四卿的勢力,以智氏為首,其次是趙氏,再其次是魏氏,韓氏排在最後。在此,韓、魏兩家有四種選擇:一是聯合智氏打趙氏;二是聯合趙氏打智氏;三是兩家各選智氏、趙氏中的一家兩兩聯合(例如智、韓聯盟打趙、魏);四是不參與。接下來就看看這四種選擇中,哪個選擇可以讓韓、魏的利益最大化。第四個首先排除,這選擇屬於「零風險負回報」。因為之前韓、魏各自都拿出一個萬戶之邑給了智氏,這也算是一個不小的損失,肯定要找機會補回來,而眼前就有這麼一個好機會,怎能輕易放棄;其次第三個也排除,屬於「高風險低回報」。因為選擇和智氏聯合的那一隊肯定能贏。假設是智、韓聯盟,那麼對於魏來說,是最不利的情況,而魏肯定不會這麼做。再來對比下第一種選擇和第二種選擇,要是韓、趙、魏聯合攻打智,應該能贏,但過程會異常艱苦,且贏面不大,智氏實在太強了,相對來說,聯合智氏攻打趙,就會簡單很多。所以第一種選擇即聯合智氏攻打趙,對韓、魏最有利,屬於「有風險高回報」。

這裡還有另外一個問題,若是智襄子換一下要地的順序,先問最強大趙氏要地,趙襄子依然不會給,那此時的智、韓、魏各自的策略會是什麼呢?首先要確定的一點是,韓、趙、魏就算聯合起來,也不一定是智氏的對手。若韓、趙、魏聯軍可以打敗智氏的話,韓、魏直接跟趙結盟就可以了,三家分智的誘惑力明顯大於三家分趙。基於這個事實,對於智氏來說,只要韓、魏徹底不摻和這件事情,智氏就能打敗趙氏,若是韓、魏幫助自己,那就最好。所以對於智氏來說,需要做好「統一戰線工作」,最簡單的,依然約定三分趙地,足以使韓、魏站到自己這邊。然後說說韓、魏,對於韓、魏來說,還是上面提到的四種選擇,分析後,你會發現韓、魏的最優選擇還是聯智攻趙。但是,若先問趙氏要地,智襄子可以很大程度上規避掉韓、魏反叛的危險。

晉陽之戰

晉出公二十年(公元前455年),三國聯軍(智、韓、魏)攻打趙氏,趙襄子理所當然的打不過,那就只好逃了。可逃到哪裡去呢,和段規等商議之後,就奔走晉陽(今山西太原)。趙襄子為何要逃往晉陽呢?因為晉陽是趙氏的一個大根據地。據《資治通鑒》記載,趙簡子(趙襄子的爸爸)當初派遣了一個叫尹鐸的人去建設晉陽。尹鐸就問趙簡子:「領導,你說的建設是啥意思啊,是要我加收稅賦啊,還是建設根據地啊?」趙簡子就說,建設根據地。趙簡子就告訴當時的趙襄子:「以後萬一你遇到大難了,要逃跑,不要覺得尹鐸年輕沒能力,也不要覺得晉陽太遠,避難就去晉陽。」在晉出公元年(公元前475年),趙襄子用計騙殺其姐夫代國國君,并吞代國。代國位於山西大同河北蔚縣一帶,也就是說太原以北大片土地都是趙氏勢力範圍,晉陽實際是趙氏北部的門戶。經過兩代人的努力,晉陽可以說是城牆堅固,糧草充足。可見,趙氏對晉陽的建設十分重視,首先是休養生息,其次是打通晉陽的糧草通道。這也為趙氏保衛晉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趙襄子逃亡晉陽後,智襄子率領三國聯軍也來到晉陽城下。很快,三國聯軍就把晉陽團團圍住了。這裡有必要簡單說下兩軍的思路。對於聯軍來說,速戰速決是最優方案。打仗要消耗巨大的人力財力,要盡量減少這種損失,就必須要儘快解決戰鬥,所謂的「兵貴神速」就包含這一層意思。而對於趙襄子來說,速戰速決是不可能的,對他來說,最大的損失,就是晉陽被破,趙氏滅族。所以他不管消耗多大的成本,只能選擇堅守,有且只有這一個選擇。

晉陽城外一直邀戰、發動猛攻,而趙襄子呢,就堅守不出,三家兵士攻城的時候,他就在城頭上射箭,使三家人馬沒法前進一步。就這樣打打停停了兩年多,智襄子沒佔到什麼便宜。趙襄子就比較慘了。晉陽城再堅固,糧草補給再充分也經不起這麼搞啊。此時城內出現了一些不和諧的聲音。由於領導還在堅持抵抗,他們也沒什麼辦法,只得跟著硬抗,他們或許會自我安慰:也打了兩年了,智襄子他們的糧草應該也差不多了,再熬一熬也就過去了。不過他們沒想到的是,更慘的還在後面。

有一天,智襄子到城外察看地形,看到晉陽城東北的那條汾水,忽然想出了一個主意:汾水繞過晉陽城往下流去,要是把汾水引到西南邊來,晉陽不就淹了嗎?他就吩咐兵士在汾水旁邊另外挖一條河,直通晉陽,又在上游築起壩,攔住上游的水。這時候正趕上雨季,水壩上的水很快就滿了。智襄子就命令士兵在水壩上開了個豁口。這樣,大水就直衝晉陽,灌到城裡去了。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水灌晉陽。

我們分析下引水灌城這個方案:第一,聯軍必須控制河流上游至晉陽的整個流域,才能實現引水灌城。汾水上游位於晉陽北部的山谷,要想繞過晉陽強佔山谷,對聯軍來說有很大難度。因為趙氏可以派駐少部分人馬守住高地,或埋伏重兵于山林,或者從晉陽出兵突襲截斷聯軍,方法很多。聯軍想要搶佔汾水流域的控制權,不容易。第二,要想改變河水的流向,必須實地考察計算,確定工程方案,需要動用大量的勞工挖掘河道修建堤壩,方可達到目的。實現這一工程,耗費巨大。所以,聯軍在實施水灌晉陽的時候,一定是歷經了幾場艱苦的戰鬥,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切斷晉陽與趙氏北部的聯繫。可以說整個晉陽之戰,聯軍與趙氏之間的軍事戰鬥,會有很大一部分是圍繞控制汾河上游區域這一目的而展開的。

水灌晉陽差不多一年不到時間,晉陽城基本快被淹沒了(城不浸者三版),形勢危急。城內呢,就不比以前了。《史記》里說,晉陽「城中懸釜而炊,易子而食」。如果說先前還看到一絲希望的話,現在估計只剩絕望了。在這麼下去,怕是智襄子沒打進來,自己內部就先亂了。趙襄子也意識到這個問題了,不過領導畢竟是領導啊,一下就解決了這個問題。領導怎麼乾的呢?趙襄子與其部屬編造了一個神話來激勵大家,說趙氏的臣子原過在先前向晉陽撤退途中,遇到了三個怪異的人,腰以下看不見,遞給原過二節實心的竹子,讓其交給趙襄子。趙襄子剖開竹子,中間有紅字寫著幾句話,大意是自稱為霍泰山山陽侯天使,預言「三月丙戌,趙氏滅智氏」。並言及趙氏以後會有大發展,將「南伐晉別,北滅黑姑」。這傳來傳去,老百姓就信了。原來神仙跟我是一隊的,有神仙當輔助,我再堅持堅持,肯定能贏。人就是這樣,得有所期望,尤其是在最艱苦的時候,更得有期望。這下城內的形勢就轉換了,思想覺悟立馬就不一樣了:原本在想要不逃跑吧,現在變成,都是這智襄子,害我們這麼慘,寧可戰死,也不投降。

城外的智襄子得意洋洋啊,看著馬上就要破城了。為了顯示自己的本事,他就帶著韓康子和魏桓子巡查水域,魏桓子在中間駕車,韓康子坐在車的右邊(智襄子在左邊,古以左為尊)。智襄子看著這水勢就說:」我今天才知道原來水也是可以亡國的啊!「這時,魏桓子就用手肘碰了下韓康子,同時,韓康子也用腳踩了下魏桓子,這倆人心裡想著同一件事:「汾水可以灌安邑(魏國早期國都,今陝西運城附近),絳水也可以灌平陽(韓國國都,今山西臨汾)啊。」

回來後,智襄子手下的絺(chi第一聲)疵就說:」韓、魏肯定要反叛啊。「智襄子就問:」你咋知道?「絺疵就說:」我從人、事兩面分析後知道。聯軍圍攻趙,趙滅了以後,接下來就輪到韓、魏了。現在我們約定好打敗趙氏之後,三分其地。現晉陽形勢危急眼看就要破城了,而他們兩個臉上不但沒有喜色反正增添了憂愁,這難道不是反兆么?「等到第二天,智襄子就把絺疵的話告訴了韓康子和魏桓子,他倆就反駁道:」絺疵肯定收了趙氏的賄賂來為趙氏來遊說,使您懷我們兩家,而放鬆對趙氏的攻打(意思就是絺疵這是激化內部矛盾,你別信他)。我們為什麼放著眼前的利益不要,而去追求被你攻打的危險呢?「智襄子一聽,有道理呀,就相信了。絺疵進入智襄子的軍帳中,對他說:」您把我跟您說的話告訴他們倆了?「智襄子就好奇,問:」你是咋知道的?「絺疵就說:」我發現他們走的時候看了我一眼,那眼神不太對。「這話說的智襄子肯定不信啊,沒有擺事實講道理,眼神不對這種理由就太扯淡了,但不得不說絺疵的建議很有道理。絺疵看智襄子不聽,就找個了理由,出使齊國去了。在《資治通鑒》中,對於絺疵的離開,司馬光是這樣寫的:「智伯不悛,絺疵請使於齊。」關鍵在這個「悛」字,意思是不悔改。這說明智襄子的臣下曾經給他提過很多好的建議,但他沒採納,於是先前圍繞在智襄子身邊的人逐漸開始散去。戰爭的勝利天平開始發生變化了。

此時的趙襄子也意識到時機到了。首先,從戰爭開始到現在已經三年多時間了,兩軍都已經精疲力盡,對於韓、魏來說,他們的投入差不多也到了難以承受的地步,再這麼下去,他們的收益就會開始減少,這是他們兩家最不願意見到的;其次,智襄子在河邊的那番話以及絺疵的建議都讓韓、魏堅信,在滅趙之後,智襄子的矛頭肯定會指向自己;最後,智襄子周圍的人才逐漸散去,失敗之兆已經開始顯現。此時此刻,只要給韓、魏一個理由,就能扭轉整個戰局。

趙襄子就派自己的相國張孟談偷偷跑出晉陽城,與韓康子和魏桓子說:」唇亡齒寒啊,今天智襄子帶韓、魏滅了趙氏,接下就是滅韓、魏啊。「這倆人說:」這我們知道,就怕有人泄密,事情沒辦好反而招致殺身之禍啊。「張孟談就說:」你們兩位君主親自謀劃,就被我聽到了,怕啥(意思是你們可以相信我)?「於是乎,他們就約定了一個日子擊殺智襄子。到了那天夜晚,趙襄子派人悄悄殺了守河堤的士兵,在壩上打開一個口子,汾水的水位本來就高,這一口子一開,汾水就倒灌到智襄子的大營。一下子,智襄子的軍隊就大亂了。趙襄子親自帶兵從晉陽城中殺出,韓康子和魏桓子乘機從智襄子兩翼發起進攻,大敗智襄子。智氏被滅族,只留下了智果一支(在智襄子繼位時,智果就脫離了智氏)。

戰國歷史上著名的晉陽之戰至此結束。

仗打完了,接下來就是分錢的事情了。韓、魏、趙三家如同之前瓜分范氏、中行氏那樣,瓜分了智氏的土地,其中魏得到了智氏的大部分土地,這也就為了後來的魏國稱霸諸侯奠定了基礎。趙襄子更厲害,把智襄子的人頭拿來當杯子喝酒。智襄子死後,他的一個臣下叫豫讓,屢次三番的刺殺趙襄子,留下了「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千古名言。

瓜分晉地

三家分晉之後,晉國君主的力量進一步被削弱了。晉哀公死後,晉幽公繼位,而他手上只有絳水、曲沃兩個地方了。此時的晉幽公反而要去朝拜韓、趙、魏三家大夫了。後來,魏文侯斯廢了晉幽公,立晉烈公(看著是不是似曾相識)。

到了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分封趙籍(趙襄子哥哥(趙伯魯)的孫子)為趙烈侯、魏斯(魏桓子的孫子)為魏文侯、韓虔(韓康子的孫子)為韓景侯。

晉烈公死後,晉孝公繼位,晉孝公死後,晉靜公繼位。晉靜公二年(公元前376年),魏武侯(魏文侯的兒子)、韓哀侯(韓景侯重孫)、趙敬侯(趙烈侯)滅晉,三分晉地,晉國從此消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後宅男 的精彩文章:

TAG:後宅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