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四千多年前我國就有轎子了

四千多年前我國就有轎子了

四千多年前的夏朝,我國就有轎子了。大禹在治水的過程中,需要「予乘四載,隨山刊木」。四載是什麼呢?水行乘舟,陸行乘車,泥行乘橇,山行乘欙。其他都好懂,唯有「欙」(音同「雷」)生疏,其實這便是最原始的轎子。《史記·河渠書》說「山行即橋」,由於欙是過山用的,扛在一前一後兩個人肩上,遠遠望去「狀如橋中空離地也」。所以,上古時候,轎、橋二字是相通的。

  早期的轎子和道路不發達有關。可以想像古代交通不便,遇到山區幾乎沒有路,車輪無法行駛,人們只好把車廂抬起來走,甚至去掉車輪,估計轎子就是這麼來的。

  嚴格點說,當時管轎子叫肩輿。「輿」是車廂,沒有車輪,還有版輿、步輿、步輦等叫法。「輦」原本是人力手推車,秦漢時候成為帝王家的專用。輦,殷周是用來運送軍需物資的,到秦始皇那兒,他偏偏把輪子卸掉當做轎子,可能覺得這是很大腕很時尚的。篡奪東晉皇權的桓玄更誇張,他用的歩輦破了世界吉尼斯紀錄,據說同時可坐30人,要200個人才能抬動。目前,我國出土的轎子實物是春秋戰國時期的3乘木質肩輿,在河南固始侯古堆古墓遺址里發現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春秋戰國 的精彩文章:

中國一千年古村,村名竟有十二個字,為全國之最
古代隱士排行榜,鬼谷子也只能墊底,第一名就是傳說!

TAG:春秋戰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