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他是三國第一文人,曹操誇他最能定大事,卻抑鬱而終

他是三國第一文人,曹操誇他最能定大事,卻抑鬱而終

原標題:他是三國第一文人,曹操誇他最能定大事,卻抑鬱而終



魏蜀吳三國哪方面都會被拿來比較,比如子孫後代這一項,劉備這邊直接出局,孫權這邊是兒子、女婿大亂斗,曹操也好不到哪去,曹丕先不談,另一個曹植,字子建

文無第一

曹植是曹操家的老四,卞皇后的三兒子,在他生下來那一刻,就註定要面對他的親哥哥曹丕。曹植可以說是三國時期最出色的文人了,謝靈運一句「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就把曹植和其他人徹底分開,一邊是凡人一邊是謫仙,沒得比呀。


曹植10幾歲的時候,就已經能誦讀《詩經》、《論語》,會讀不可怕,可怕的是後邊的數字「數十萬言」,這可是正經八百的文學積累,與小說神馬的不可同日而語。基礎也打好了,曹植就開始了自己的「輸出」,《三國志》描述的很委婉,「善屬文」


擅長到什麼地步呢?曹操去看他的作品,就扔下一句話「小子,你請人代筆的吧?」,曹植很謙虛「下筆成章的事,只要當面一試不就看出來了,哪裡用得著請人?」。銅雀台上,曹操讓自家兒子們作賦,就是各自寫小作文,毫無疑問曹植是最耀眼的,「援筆立成」一氣呵成,毫無拖泥帶水的意思。

說起曹植的作品,最有名的無疑是《洛神賦》,忍不住引用一句「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流風之回雪」。七步成詩也是耳熟能詳的典故,不過有些爭議畢竟是《世說新語》里的小故事。一篇篇佳作鑄就了他的名聲,建安文學的集大成者,「仙才」,曹植。


奪嫡之爭

說起曹植就不得不提及曹丕,因為他們兩個人的黨爭實在鬧得夠大。曹植這邊呢,有丁儀、丁廙、楊修支持。曹丕這邊就多了,太子四友「陳群、司馬懿、吳質、朱鑠」,還有賈詡、崔琰、毛玠等人站隊,看陣容就知道曹植劣勢很大。


但不能直接斷定曹植必敗,畢竟史書是勝利者書寫的,曹植這邊有記載的就這幾個,沒有記載的不知凡幾,「牆頭草」又不知有多少。曹植本身光論文才,絕對是壓了曹丕一頭的,曹操也深愛曹植的文采。

當年曹操征討孫權時,讓曹植留守鄴城,留給曹植一句話「我從23歲開始到現在就沒後悔過,就與23歲的你共勉吧」,所以說曹操是真的很看好曹植,靠著善於揣度曹操心思的楊修,每次曹操有問題曹植都能對答如流,曹操一聽這孩子咋能回答這麼快呢,一問曹植就把楊修給賣了。


曹植其實在太子爭奪中一度處於上風,曹操還誇他呢「兒中最可定大事」,曹操有多次想立他為太子的心思,但就是沒打定主意。就因為曹植和曹操的性格差太多,曹操信奉嚴謹的法制,而曹植就是個狂傲不羈的性格,連帶丁儀、丁廙都是搬弄是非之人,再加上楊修反覆揣度曹操的心思,這群人在德行上就沒能給曹植加分


曹植自己也是愛喝酒,還不懂得節制。在爭奪太子的關鍵是,曹植還敢酒駕強闖司馬門,這個舉動無疑是知法犯法,也大幅度降低了曹操對他的評價,從此與太子無緣,依附他的這幾個人就沒有什麼好下場,楊修被曹操賜死,妻子崔氏被賜死,丁儀、丁廙被曹丕幾乎滅族。

抑鬱而終

曹丕當上太子,就意味著沒曹植什麼事了。曹植的酒也是越喝越多,曹仁被關羽圍攻時,曹操本來想讓曹植率兵前去救援,結果曹植喝醉了,曹操自此不再重用他。等曹丕上位,曹植就被打發到自己的封地去了,還有監國使者舉報他「醉酒誤事,還威脅使者」。


曹丕在位期間,多次轉移他兄弟的封地,曹植也不例外,無兵無權,更沒法培養自己的勢力。年僅29歲的曹植確實抑鬱不得志,可曹丕怎麼可能讓曹植東山再起,這可是當年的競爭對手哇。不僅如此,曹植想見曹丕一面都難,這日子過得跟坐牢差不多了,只不過是畫地為牢而已。


時間來到曹叡時期也是,曹植還想爭取一下,曹植曾多次上書曹叡,奏章寫得那叫一個誠懇,核心意思就是「我還有用,給我找點事干唄」,可是曹叡也沒給這個叔叔機會,面對曹植的各種「表白」,曹叡就是口頭答應,想借著摻和朝政?做夢去吧。


曹植確實在軍政方面,都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成績,但這也和曹丕、曹叡不給機會有關係,認為他沒有治國之才實在是不講道理。古往今來,只有劉蒼一人身為公族,卻不被皇帝忌憚吧,曹植顯然不在此列。

此後曹植就守著書卷過日子了,好友王粲死,作《王仲宣誄》,老爹曹操死,作《武帝誄》,兄弟曹彰死,作《任城王誄》,兄長曹丕死,作《文帝誄》,老媽卞夫人死,作《卞皇后誄》。曹植是把他的文采發揮的淋漓盡致,可惜他死後(年僅41歲),無人為他作誄,也就是生平事迹。


原諒我這一生,狂放不羈。


看官有什麼想看的內容,請留言給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秉筆春秋呂書生 的精彩文章:

他是三國頂級名將,堪稱劉備翻版,立下不世奇功,卻慘遭誣陷
讀一讀劉備,你會覺得失敗不算什麼

TAG:秉筆春秋呂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