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陳安慶:炫富吃野味年夜飯惹怒全國網友,國家林業局連夜調查!輿情暴露出真問題……

陳安慶:炫富吃野味年夜飯惹怒全國網友,國家林業局連夜調查!輿情暴露出真問題……

1

2018年春節,除夕夜,正當大家其樂融融地吃著年夜飯的時候,一組圖片在微博上引髮網友強烈譴責。

晚上7點左右,@一車當先cars 發布了一條微博,稱是「別人家的年夜飯……」

根據配圖顯示,桌面上,砧板上,菜籃子,水池子里,擺滿了保護動物,熊掌、鱷魚、穿山甲……

這些圖片讓眾多網友感到強烈不適,並表示這種行為令人髮指!

有網友直接報警,並@國家林業局。當晚9點48分,@國家林業局 官微發布消息:收悉。希望能夠提供圖源或者其他具體線索,便於小編進行有效通報,提高執法部門查處效率。

2月16日大年初一早上,@國家林業局 再次發布消息,目前尚未獲得有效線索。按幾位網友的提示,森林公安已收到我們的通報並在查證中。

據新京報2月16日消息,涉事網友@一車當先cars於大年初一下午發文致歉:所發圖片的源頭是微信朋友圈,其實是從網上下載後P的圖,實際並無此事。該網友表示,此微博引發了網友強烈的憤慨指責,給國家林業局等官方網站增添了很大的麻煩,特向官媒及網友道歉。

雖說是虛驚一場,但是這場輿情風波背後,所反映出的真問題,卻不能不令人深思。

網民對「野味年夜飯」輿情事件的關注和參與主要基於對瀕危動物的同情、對涉事主體道德行為的譴責。

一直以來,國內的野味銷售都極為瘋狂,特別是在兩廣地區。有人說,廣東人,天上飛的除了飛機、水裡游的除了船、地上跑的除了汽車,什麼都吃!

貪食者吃野味的原因和態度可謂形形色色:相信吃啥補啥、能增加營養或滋補作用,出於好奇、換換口味、嘗嘗新鮮,甚至是為了炫耀富有,顯示身份。

廣東人在吃上真的很「勇敢」,信奉「吃奇食異」、「吃啥補啥」的教義。吃猴、老鼠、蛇、巨蜥、甲魚、螞蟻、蠍子、蝗蟲……什麼都敢吃,令人咋舌!

據說深圳日平均每天要吃掉15~20噸陸地野生動物,其中各種蛇佔10噸左右。上海人胃口也不壞,一年至少要吞下1000餘噸野生蛇類、50餘噸野生蛙類。

2

或許有人會不服:難道吃個「野味」也犯法?答案是肯定的。

在整個野生動物製品的黑色地下產業鏈中,那些餐桌上的「圖個新鮮」和炫耀心理,恰恰正是屠戮這些野生動物的原動力。

在餐館裡莫名其妙就一命嗚呼的野生動物,在自然界並沒有多少天敵,人類的貪慾是吞噬這些生命的最大天敵。

為什麼有人迷戀於「野味」呢?說到底,還是心理作祟,物以稀為貴,能吃上一般人吃不到的東西,在他們看來是身份和權力的象徵。

很多貪腐官員這樣描述偏愛吃穿山甲等野味的複雜心態:一方面,這是顯示身份的方式;另外,野味有藥用價值,可以進補強身。穿山甲能防癌解毒、天麻燉貓頭鷹去偏頭痛、巨蜥有壯陽的功能。其實,大家都知道這些是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但沒有人提出,就心照不宣。

甚至有一些地方官員,為非法經營穿山甲的酒店撐起了保護傘。查處一個非法烹飪野生動物的酒店,經常會有「相當身份的人」出來講情。

不少貪官給人的印象是「愛吃」,頻繁穿梭於大小飯局,山珍海味一頓胡嗨之餘完成權錢交易。

中央紀委曾通報,某市委書記喜歡喝高檔紅酒,嗜好野味,吃飯或宵夜時,通常會特意安排一些野味。據參加者後來透露,他們在一起吃過的有穿山甲、燜蛇、金錢龜、東青斑、金槍魚,等等。當然,所有這些消費都是由企業老闆買單。

海南省原副省長譚力喜歡吃野味這個愛好,很多人都知道。他在2007年任綿陽市委書記時,到下面的一個縣調研,縣委書記在飯桌擺上了蘇門羚、扭角羚等保護動物。譚力笑著說:「這是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啊!」縣委書記說:「從山上滾下來摔死的,不吃可惜了。」譚力哈哈大笑,說:「我一來,你們這兒的野生動物就集體跳崖啊?」就在野生動物「跳崖」事件之後不久,該縣委書記就被提拔,看來這頓飯很符合譚力的胃口。

有人認為中國人的飲食鋪張之風是古代傳承而來的,這確是有案可稽的。

從商紂王酒池肉林開始,中國人飲食就打開了奢侈鋪張之門。晉代的鬥富現象特別囂張,「王愷以飴糒澳釜,石崇用蠟燭作炊。「

明代富家巨室奢靡之風極盛。「孫承佑一宴,殺物千餘;李德裕一羹,費至二萬……口腹之慾,殘忍暴殄。」

清代宮廷的滿漢全席,美味肴饌多達一百多道。歷代富貴群體窮奢極欲的糜爛生活隨處可見。

杜甫曾對唐代皇室宴享窮極水陸之珍,感慨憤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3

就說這穿山甲吧,其非法交易規模巨大。中國的穿山甲正面臨著被吃絕的危險。穿山甲,是對穿山甲科穿山甲屬的統稱,被稱為「森林衛士」,因為它是白蟻的天敵,一隻穿山甲每年可以食用7千萬隻對環境不利的白蟻。

穿山甲是世界上受到人類威脅最嚴重的哺乳動物之一。中國有中華穿山甲、印度穿山甲和馬來穿山甲3種。中華穿山甲在我國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各省,在福建、廣東、廣西、雲南、貴州、湖南、海南和台灣分布數量較多。

20世紀60年代前後全國穿山甲年捕獲量在15~16萬頭。然而,從80年代初期穿山甲的野外種群數量開始下降,尤其是90年代急劇減少,年捕獲量僅數千頭。20世紀60年代後至今,估計中華穿山甲數量已經下降了95%,中國華南地區原有的穿山甲產區,至少有一半以上地區已經成為罕見或瀕危絕跡。在過去30餘年間,中國穿山甲的數量已經減少了90%,而這90%基本上成為了國人的盤中餐。

非法交易的穿山甲數量非常大,且這種交易所造成的浪費讓人無法忍受。因此政府加大了這方面的控制,讓穿山甲的來源快速減少,市場供需不平衡。

國人喜歡吃野味,多由人的獵奇心理驅使。由於生活水平的提高,傳統的食材早已不能滿足其口腹之慾,人們轉而向外尋求新鮮事物,甚至只是為了趕時髦、圖面子。穿山甲不斷被大肆獵殺與非法貿易,數量急劇下降,中國境內已難覓其蹤跡。2014年7月,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以下簡稱IUCN)在其紅名冊上將中華穿山甲正式定為「極危」,離野外滅絕僅一步之遙,所有的8種穿山甲的保育級別都被提升到「易危」以上。

穿山甲被剝皮、挖出器官,有時甚至在活著時被注入空氣增加重量。穿山甲被英國廣播公司(BBC)認定為是「全球走私情況最嚴重」的動物,由於它們數量稀有,成了人們的炫富工具。如今在野外基本看不到穿山甲了。穿山甲瀕臨滅絕主要是由於人類的過度利用。穿山甲本身的繁殖能力不強,每年一胎,每次只產一到兩個仔。偷獵、走私現象太多,管理和保護方面存在問題。

4

在吃野味陋習的影響下,身邊的人越來越多追求野味而也變得從眾。野味來源比較難,價格高且珍惜,很多人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選擇野味。在廣東,有的地區在辦酒席時,如果上桌的菜沒有一道野味會被別人看不起。

相對前人,中國90後,95後年輕一代自幼沒有與飢餓或醫療缺少相對應的心理暗示,當他們長大成人,野味偏好即使有,也只會是極為小眾的怪癖。

但對野味的偏執追求,仍存續於不少地方。中國食客總數既多,有時這莫名的口腹之慾,竟能斷送一個物種。

很多地方仍在偷偷食用的穿山甲,竟然很多來自走私。中國土產穿山甲作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在十幾年前還有百萬隻以上,而今,由於持續偷獵和棲息環境被破壞,已經近乎絕跡

全球現存8種穿山甲,4種分布在亞洲,4種分布在非洲,主要分布在亞洲東部、東南部、印度次大陸和非洲撒哈拉以南地區。4種分布在亞洲:中華穿山甲、印度穿山甲、馬來穿山甲、菲律賓穿山甲。4種分布在非洲:大穿山甲、南非穿山甲、樹穿山甲和長尾穿山甲。

目前,中華穿山甲、馬來穿山甲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印度穿山甲、菲律賓穿山甲被列為瀕危物種,4種非洲穿山甲被列為易危物種。

很多野味,被賦予「大補」一類功效。比如快被吃光的穿山甲,就有很多人認為,食用穿山甲是「大補」。這也是穿山甲在一些「上檯面」的場合大受追捧的原因之一。稍微有一點醫學常識的人都很容易弄清楚,大部分野生動物所謂「大補」的功能,就算在中醫典籍中都沒辦法找到依據。

5

熊掌、鱷魚、娃娃魚、貓頭鷹、巨蜥、穿山甲…… 吃美味,本來是人的主體感受。品味,是一種最基本、最普通的審美活動。但把味欲無限制地放任和擴張甚至食用國家保護動物,走火入魔那必然會帶來生理之疾。

所謂的野味,其實都沒有個性,要是那麼香的話,人類早就學會養畜,野味也變成家禽,不再珍貴。

可以這麼說,吃一塊穿山甲肉或者鱷魚肉的營養價值,與吃一塊普通豬肉並沒有任何區別。絕大多數野味,都不如尋常的一隻家養雞或一口豬肉,要麼纖維太粗,要麼油脂過重,要麼腥膻難以下咽。

吃野味引發公共疾病危機的例子,可以說說非典。

2003年的SARS,其傳播路徑就與野生動物有關。2003年後的很多年裡,野生動物的非法食用多少有些降溫。但是好了傷疤忘了疼的中國人,出於炫富需要,很快又重新追捧起野味來了。

2003年,爆發了讓中國幾乎所有人都感覺到恐懼的「非典」。而這非典的源頭據專家解釋是來源於野味——果子狸。當時第一位非典患者也是在廣東發現的。

有人認為,這場災難可以說是不可避免的,也是自找的。

據說非洲之所以是艾滋病的發源地,與某些非洲人的「亂吃有關」。西非黑猩猩是艾滋病病毒的攜帶者,但它們並不犯病,而是當地人殺了黑猩猩,吃其肉飲其血,這才使艾滋病毒進入人體並迅速蔓延開來。

根據《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條第一款規定,非法收購國家重點保護的珍貴、瀕危野生動物及其製品的,至少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罰金。

2016年7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野生動物保護法》修訂通過,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新法明確了「禁食」範圍,國家列出的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96種或種類,列出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160種或種類。這其中,有大家比較熟悉的熊貓、虎、豹、熊、豺、揚子鱷、梅花鹿、金絲猴、穿山甲等,也有大家不太會想到的野馬、野氂牛、野駱駝等物種。

南方傳媒書院認為,在《野生動物保護法》中的野生動物多為珍稀、瀕危野生動物,範圍太過窄小。國家不能等動物即將進入瀕危狀態才加以保護。國家有必要出台一部專門性的法律,賦予這些野生動物保護組織一定的地位和權利,同時還要規範這些組織的行為。

6

另外,吃野味中毒的事件屢見不鮮,一大原因是野生動物是通過毒殺方式獲得的。

近幾年,由於警方對農村獵槍的收繳工作抓得很嚴,靠槍獵為主的捕殺野味方式,逐漸回到了下套子和下夾子等土法時代。但是,這些土法的效率很低,往往幾天也捕獲不了幾隻。

一些財迷心竅者開始用劇毒農藥拌上飼料進行誘捕,這種方式見效快,還容易保持野味的完整和美觀。

氰化物是一類劇毒物,絕大多數農藥都含有氰化物成分。如果聞到病人的呼吸有杏仁味,就可以懷疑是氰化物中毒,應該立即撥打120並解釋發生的情況,以便醫生攜帶特殊急救設備。

冬季是進補的黃金時段,不少消費者對野味情有獨鍾。面對市場上形形色色的捕殺野味,一定要拒絕,防止把「毒藥」買回家》

另一方面,現在吃野味從高檔賓館轉移到了農家樂,打擊上也需要注重360度無死角。八項禁令之下,高檔會所成了公共監督的焦點所在。於是,農家樂一時車馬鼎沸,高朋滿座,似乎成了被監督遺忘的角落。

各種消費「癖好」與「奇趣」,也在農家樂中鋪陳繁衍。

中國人的「野味情結」和所謂「葯食同源」的傳統觀念,該在生態環保的科學理念中及時轉身了。野生動物保護再不能不訴不究,更得主動「關照」農家樂等場所。反腐倡廉得將農家樂等場所納入監督視野,謹防這些冷僻的休閑消費場所成為腐敗的「大後方」。

野生動物保護法只是划下了法律的「紅線」。想要徹底打破這條地下產業鏈,並且好好管住吃貨們那一張張垂涎「野味」的嘴!

在源頭上,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

註:本文系南方傳媒書院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作者為國內知名媒體人——南方傳媒書院創始人、院長陳安慶、中國第一代調查記者代表性人物)

2018年2月17日 狗年春節大年初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傳媒書院 的精彩文章:

《泡芙小姐》是成全了你的少女夢還是毀了你的童話?
英機場免稅店事件:我們有錢消費,但我們不傻!

TAG:南方傳媒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