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陳思誠算把聰明用對地方了

陳思誠算把聰明用對地方了

這兩天電影院啊……一派春運氣氛。

檢票排隊時Sir很想說:

那位大嬸麻煩讓一讓,我票擠沒了……

這麼擠,看來導演陳思誠今年要笑劈叉了——

《唐人街探案2》

上映兩天,上座率高調領先,緊追《捉妖記2》。豆瓣評分7.4,與《唐探1》打平。

截圖來自貓眼電影專業版,截止時間2018年2月17日16:30

而且,後勁似乎還足。

昨天Sir在影院,時常聽到滿座豬叫,在一些心思巧妙的片段,還有部分掌聲。

其實,風水+推理+喜劇,前兩個類型標籤,在Sir看來還沒全面展開。

但身為喜劇,它已經值回票價。

喜劇過關,不得不讓Sir想羅列一下:

這次陳思誠的「耍小聰明大全集」。

首先,陣容設置就「雞賊」,明顯迎合了更多人群。

有迎合大眾的:唐山話肖央加入,喜劇觸角更多元。

還有你們的直男老公,劉昊然。不再像第一部束手束腳,這次也跟著王寶強,放開體位瞎折騰。

少年氣?不要不要了。

很多觀眾都反映,實在放不下「她」......

也有迎合文藝青年的:妻夫木聰、邁克爾·皮特(Michael Pitt)集體亮相,雖然各有各尷尬,但也不算唐突。

更有「老婦殺手」等多個經典偵探變種植入,想博推理迷會心一笑。

對了,那王寶強迎合了誰?(後面說。)

一提王寶強,Sir知道你最擔心啥——

怕這部怪咖片攜手寶強哥,帶著一股土味,走出國門丟臉。

放心,這次沒水土不服,即使有也被陳思誠轉化了。

《唐探2》的中美元素混搭,真「雞賊」。

比如時代廣場改天換地,成了中國90年代百貨大樓;比如哈雷黨居然是一群反差萌。

在揣摩觀眾口味的同時,電影始終帶著一股渾不吝的勇氣:

在懷舊金曲《粉紅色的回憶》的催化下,啥國際高級貨,都被玩出了一種地氣。

沒看電影的同學,看到上圖你估計要冒汗的……

還有更冒汗的——在特朗普大樓下裸奔;在時代廣場跑馬,邊跑邊喊:「這就是大片啊!」

荒誕嗎?但荒得可以。

荒誕這東西,主要看「在不在觀眾接受範圍內」,看導演能不能構建一個讓荒誕自圓其說的氛圍,語境、節奏、視聽語言,缺一不可。

玩6了,就能剛好踩住荒誕與荒唐的分界線。

比如裡面最熱鬧的一場戲——

三個男主從警局越獄,趕去營救女警官。身後警察、混混各種追逐,一路上凈是高人相助。

在監獄,各國偵探各顯其能:催眠、特異功能、中國功夫八仙過海;接著南拳宗師從天而降,旗下弟子整齊劃一插眼、鎖喉、掏襠;最後哈雷壯漢閃亮登場,將三人安全送到了案發地點(這其中還包括一場追車和時代廣場跑馬)。

是不是光看字就眼暈?

不得不說,這一段體現了導演精準的節奏掌控,貢獻的笑點高效而緊湊。

把玩荒誕感的小聰明,讓陳思誠舒服地走完了這根鋼絲……

硬是沒摔。

其中,甚至不乏廣告植入的「雞賊」。

從混戰中脫逃時,唐仁慌忙攔個車。客串司機的黃西,一本正經念起廣告詞:「××租車,為您服務......」

沒等說完,就被唐仁一拳放倒:「他媽什麼時候!還植入?!」

三人上車揚長而去,被揍倒的黃西還堅持念完廣告詞:

「記得給個好評!」

(恭喜黃西老師完成了加入央視後最合格的一次喜劇表演。)

10秒鐘,植入、笑點,一舉兩得。

說到推理,也有「小雞賊」。

相比第一部小而工整的邏輯,第二部格局更大,是一場連環殺人案。

第一部的主角秦風,之前只是推理小說發燒友,斷案思維,總愛沿用書本情節——埃勒里·奎因《暹羅連體人之謎》;傑克·福翠爾《遺失的鐳》;歌野晶午《求道者密室》......

到了第二部,人家不再掉書袋,或者說掉也掉出了「小聰明」:

犯罪側寫、曼哈頓法則、洛卡爾物質交換定律、麥當勞三要素(不是巨無霸那個,別光想著吃)。

為了表現這些高深卻書面的偵緝手段,特效猛砸錢,變平面為3D。

為什麼說「小聰明」?因為外表的酷炫,實則是一種掩飾。

與前作相比,這次推理顯單薄了。

前作中,唐仁是嫌疑人,破案與人物自救互相促進。

失去「天時地利」、難度升級的續作,情節驅動力明顯下降,有一種「為了破案而破案」的尷尬。

「不得不」成了「我偏要」。

還有個問題是反派。

一前一後兩位兇手,《唐探1》在心理上畫龍點睛地描上反差。

變態兇手最終懷著溫情,純良少女反而露出猙獰。

最簡單,也最有效。

對犯罪心理的立體展現,才是一部偵探作品震撼人心的關鍵。

比較下來《唐探2》的推理,反成了喜劇的點綴。

最終反轉,反派故作深奧引經據典,留下了一個貌似宏大的命題,卻不像前作那般「小而美」(這也讓某位關鍵人物最後轉身離開的身影失去份量,涉及劇透不再多說)。

但優點亦有——

之前Sir說過,對「陳氏宇宙」有小期待。

這次所謂宇宙,也雞賊。

第一部蜻蜓點水的「風水」符號,第二部承接為主角。

「唐人街神探」這兩個詞,其實就是拆解宇宙的第一把鑰匙——

比如,在確定案發現場時,電影雙線剪輯。

一邊是警方實驗室埋頭化驗,用的是洛卡爾物質交換定律。

另一邊,是唐仁掐算天干地支生辰八字,與秦風的推理大腦相互作用,預測下一案發地點(這裡其實存在一個中美時差BUG)。

西方推理和中國玄學,就在分秒必爭的情節中,生動、靈活地組合了。

甚至讓觀眾產生了一種,技高一籌還是老祖宗的錯覺。

外表是一對偵探組合,其實是兩個類型標籤。

一個本土偵探IP,就這麼新鮮出爐。

陳思誠說過,《唐探2》會向更大的世界格局,伸出觸角。

這可不僅是結尾處留個新案件伏筆那麼簡單。

這一集多出的所謂「偵探排行榜」,已經為未來新登場人物留下位置。

三位主角,分別對應朝代「秦、唐、宋」,感覺即使是中國偵探,也還有幾個朝代姓可以陸續出場(金、魏、元……)。

同時,秦風與得力助手黑客少女的曖昧關係,確保她必將再次出席;潘粵明「借屍還魂」潘粵暗;張子楓的黑暗少女思諾還會回歸......

第三部的故事結構,已經大致完稿。

不管再加誰,大主角總跑不了,前面Sir才說了一半——

王寶強。

他之前的表演,外放為兩種特質。

一種,小人物式的沉默。

《盲井》中的元鳳鳴、《Hello!樹先生》中的樹、《天註定》中的悍匪。

《Hello!樹先生》

另一種,屌絲式的咆哮。

這獨門風格從《泰囧》開始,到《大鬧天竺》變得「登峰造極」,簡直肆無忌憚得讓人沒眼看。

《泰囧》

其實Sir覺得,這是王寶強性格的一體兩面(回頭專門寫)。

陳思誠應該懂他。

所以在如何使用王寶強上,有「小聰明」。

你知道么,不管人物有什麼缺點,其實都可以是一種「特點」。

你為什麼記得《天下無賊》的王寶強?因為他有韌勁,有人物底色。

你為什麼記得《樹先生》的王寶強?還是因為他有執念,有底色。

為什麼王寶強的喜劇都像胡鬧?因為淺薄,因為沒底色。

王寶強實在,他不知道怎麼表達痛苦,只知道用尬笑掩蓋痛苦。

但《唐探》里,王寶強是有底色的。

第一部,悲劇底色,「被綠」了。

關於立了Flag這事咱就不提了......

而另一邊,由於過多擔任了驅動劇情的任務,唐仁總急赤白臉著。

到了《唐探2》,放下了擔子的他,有了荒誕屬性。

Sir不僅在說與劉昊然、肖央的「精、傻、憨」組合中,包袱甩得更自然。

甚至,連王寶強自創這套很尬的咆哮表演法,居然也和人物契合度頗高。

這一次,他其實不在演「王寶強」。

而在演一個虛擬人,活在「並不真實的唐人街」這個虛擬情境里,虛擬的愛情是笑點,虛擬的追求名利也是笑點……

反而尬出了一種味道。

說了這麼多小聰明,Sir不是諷刺陳導。

因為比起耍「小聰明」的本事,陳思誠差遠了。

很多國產渣片,小聰明用在了外部營銷上,用在了花樣姿勢騙口碑上,卻沒一個用在作品上。

渣片有低級的小聰明,也罷。

還有更高級的小聰明,頂著政治正確的名號,拼湊著煽情的故事,反覆刷你的朋友圈,就知道你看穿了也罵不出口。

所以,Sir更願意把票給《唐探》。

早在《唐探1》上映時,Sir的文章就叫《我把新年第一部驚喜國產片給了它》。

關鍵詞:驚喜。

現在看陳思誠,誰也不會把他當新人導演看。

但《唐探2》已經顯現,他還能如新人導演一樣,持續製造驚喜。

Sir期待《唐探3》,更期待這個會繼續打開的「國產偵探小宇宙」。

早有人說陳思誠雞賊、小聰明。

可在尊重觀眾的前提下,他能在一部商業片里耍各種「小聰明」;

還願意在系列作品裡,繼續埋下「小聰明」……

這恰恰是需要勇氣和持之以恆的,大聰明。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助理:哥譚鎮民兵排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DO電影 的精彩文章:

這台灣偶像劇我不小心看到第四遍
姜文,亦邪亦正

TAG:DO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