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哈爾濱人的5種「小時候」,可能你聽不懂,也可能講的就是你……

哈爾濱人的5種「小時候」,可能你聽不懂,也可能講的就是你……

現在很多人常常慨嘆,年味兒越來越淡了。

其實,年味兒一直都在,只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味道悄悄在發生改變。

聽聽這些「40後」到「80後」的哈爾濱講述他們小時候的春節,你都能聽懂嗎?

40

廣播相聲當娛樂,提著燈籠滿街跑

講述:王劍華整理:周辰

「小孩小孩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說的就是我們那時候。媽媽給買一把散裝的塊糖都得數出個數來,算計著吃。」73歲的王劍華老人說,「現在過年好吃的多多啊,都吃不過來。」

50年代的時候物資還是匱乏,但一過了臘八,家家戶戶也都開始忙活起來了。他母親會用發好的面做出小兔子、刺蝟、鯉魚、小豬等,蒸出一大鍋帶棗的老式花饅頭。先給灶老爺供上三個,剩下的凍起來每天熱幾個吃。家裡也開始打掃衛生,掃房子,牆壁上舊年的報紙撕下來,再糊上新的。

那時候每到臨近年關時,他都會跟媽媽一起用刻刀一摞一摞地雕掛錢兒,送到道外小六道街的商家去換錢。掙來的錢,買一把散裝塊糖,買一掛小鞭,再買兩張年畫貼到牆上,這年味兒就出來了。

那時候過年三十,聽著收音機里播的相聲,吃著媽媽剛撈出鍋的餃子,就是最心滿意足的事兒了。那時候過年也有零嘴兒,就是凍梨、凍紅果兒,「涼絲絲的,一咬酸甜汁水流一嘴,好吃!」

王劍華小時候住在道外的大雜院,過年的時候,院里的孩子們都會提著燈籠跑出去放小鞭,湊到一起挨家挨戶的串,拜年要糖吃。燈籠也是自己家做的,木頭框架,用紅紙糊出面兒來,或者自己畫出圖案,裡面點根小蠟頭,也漂亮得很呢。出去放小鞭、點香,全靠它!

50

攢糧票辦年貨,壓歲錢交給媽

講述人:萬連生 整理:萬佳

那時候,副食品和肉製品是憑票供應的,肉票一個月1斤,干豆製品是一月2斤。許多人家省吃儉用,把幾種票攢到一塊兒,到大年臘月二十五、二十六一起花。有一年臘月二十五,一早我就拿著「肉票」去排隊,因為年紀小容易擠到前面,只排了半天時間就買到,回到家裡別提多高興了,年三十可以有肉包餃子了。很多人,都得第二天接著排隊。

除夕夜,我和妹妹要給老祖宗的畫像磕頭,接著給父母拜年,母親笑呵呵地把壓歲紅包遞給我們。我知道,裡面裝的是五元錢,但那已經是很多錢了,很知足。

其實,每年收到的這五塊錢紅包,我都沒啥得花,一直連續攢了6年。當我考上高中,把這6年攢的錢又交回給我媽。當時她眼淚都快出來了。然後她說:「這壓歲錢是「福」,越壓越珍貴。

老實話,那時候的年,過得真是有點苦和寒酸,但細細一嚼,特別有年味兒、還挺甜。小時候吃過苦,都是我以後繼續往前走的動力。

60

成掛小鞭拆著放,扯塊華達呢做新衣

講述人:董麗傑 整理:張鳴宵

上世紀70年代,正是我從童年走向少年的 " 黃金期 "。那時長輩們常說的一句口號是 " 滿懷革命豪情迎來偉大變化的70年代 ",在那樣的氛圍下,我們小孩子也很容易幸福感爆棚。

那時,窩窩頭是我家一日三餐的標配,菜主要就是「大燉菜」,基本見不到肉星,就是白菜幫子燉土豆,吃了上頓再吃下頓。

年跟前兒時,母親為了省下錢過年,相當一段時間吃的都是 " 憶苦思甜飯 ",有時就是吃鹹菜。因為年前還要洗洗涮涮,所有的衣服、床單、窗帘等都要靠母親的一雙手來洗,所以每逢過年,母親總是顯得面黃肌瘦。

時最盼著的是年三十兒那天上午,父親把年前買的怕我們姐弟偷吃藏起來的塊糖拿出來,一大把一大把撒到床上,讓我們 " 管夠吃 "。小食品就是凍杮子、凍梨、瓜子,我和弟弟常因 " 分贓不均 " 在過年時還吵架。

最興奮的是晚上放小鞭,母親給我們買兩掛小鞭,但我們哪捨得成掛放,都是用小手一個個把小鞭拆下來,點燃一個往半空中一甩,發出清脆的響聲,那就是 "年的聲音"。

那時還沒有電視,錄音機就是 " 神存在 "。有一年過年,父親向同事借了一台錄音機,磁帶里全是當時流行的電影插曲。同學聽說後紛紛找借口上我家來聽,我們圍坐在錄音機前,比上課時還安靜。

大年初一,爸爸會帶我們去長輩及同事家拜年,那時騎上自行車就像現在的私家車一樣神氣。我坐在后座上,弟弟坐在大樑上,父親馱著我們,雖然天氣寒冷,還超載,但我們心裡別提多高興了。

1972 年春節期間,百貨大樓(現已停業)手錶展銷專櫃展出北京手錶廠生產的夜光錶,母親常常領著我去那個專櫃看。但也僅僅是看一看。母親羨慕的眼神讓幼小的我心裡暗下決心,長大後一定賺錢給媽媽買一塊好的手錶。

1975 年前後,百貨大樓開始賣華達呢、的確良、咔嘰布等,過年時,母親就帶我和弟弟去百貨大樓買料子,賣料子的阿姨都是用那種黃色的長長的木尺量布,有個女店員量布的熟練動作我到現在還記憶猶新。在賣布料的櫃檯處都有裁縫給加工,母親買完料子就直接拿去給我們做成過年的衣服。

印象最深的是 1976 年,新式組合傢具在中山公園展覽的報道在春節期間發表在《哈爾濱日報》上,全家人都看著哈報的報道,憧憬著家裡能用上這樣一套時尚的傢具。

70

成沓5角壓歲錢,「彩色」春晚全院看

講述人:徐剛 整理:劉述波

已過不惑之年的徐剛,是我國實行計劃生育的第一批獨生子,回想小時候過年的滋味,滿滿的幸福感瞬間湧上心頭。

那時的年貨除了炒貨,最心儀糖果是水果糖,有一種糖叫酸三色。像大白兔、米老鼠奶糖,小時候可沒吃過,都是到了80年代才吃上的。點心就是 " 槽子糕 ",還有一種是 " 桃酥 ",別的就沒了。" 哦,對了,我們小孩愛吃的是動物餅乾。喜歡喝的是從小賣部買的成箱黃色汽水和大白梨。"

" 那時誰家有彩色電視都是稀罕物。我記得1983年,我家在院里買了第一台東芝牌18英寸彩色電視機,這在全院可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還沒到過年,院里的鄰居們就提前跟爸媽打了招呼,想讓家裡小孩們在大年三十晚上到家裡來看春晚,因為這個我還覺得很驕傲呢。

晚上,院里七八個孩子都來到我家,瞬間 10 多平米的小屋便被塞滿。大人們也紛紛來到我家,因為沒地坐只能站著看。第一次看到彩色的,還是春晚,小孩子們幾乎一動不動,一個節目不落地的看。大人們則一邊吃著瓜子花生,一邊喝著茶水,再聊些家常,聽著外邊不遠處響起的劈里啪啦的鞭炮聲,就這樣度過一個晚上。

因為年夜飯吃得太撐,所以每年春節半夜的餃子都吃不下去,但也要吃,因為媽媽說這是有講究的。對了,有幾個餃子里還要放一個鋼磞兒呢,說是有福氣的人才會吃到,但我每次都沒吃到。結果爸爸吃到也不吱聲,就悄悄的放到碗里,直到我都撐的實在不行他才告訴我。

那時我們小孩子最期盼的還有什麼呢?一是可以穿新衣,二是,每個小孩的枕頭底下都會有壓歲錢。當然沒有現在多。我們那時候,爺爺給我10元錢,那可算是一大筆錢了呢,我記得是一沓兒五毛的新票。然後,我們就穿上新衣出去了,出去幹嗎呢?滿地地尋找沒炸的小鞭,遇到啞火的還可以從中間掰開呲花玩,孩子們在濃濃的硝煙味中東奔西走,忙得不亦樂乎。

80

80 後:其樂融融大家庭,看完冰燈合個影

講述:孫玉煥 整理:孫嘉立

小時候,最盼望的就是過年了。"和姐姐弟弟妹妹一起玩,父親叔叔姑姑會從早市夜市買好幾斤肉,還有瓜子、花生、牛奶糖、水果糖。除夕夜,長輩掌勺,至少要有 10 道菜,還要燉只雞。大人們喝酒,我們小孩子呢,整一瓶雪碧!"

叔叔姑姑家都過來,一家老少 10 余口人圍在豐盛的餐桌旁,一張桌子根本坐不下,大人坐一桌,小孩兒坐一桌,其樂融融。

到了除夕晚上,最盼望的要數春節聯歡晚會零點鐘聲了,因為全家人聽完鐘聲,就要吃錢餃子了,小孩子們會比誰吃到的錢最多。記得有一年,我還被硬皮咯到了牙齒,痛並快樂著!

那時候,總盼著過年,還因為可以換個新髮型,紮上美美的小辮兒,穿上新衣服。雖然現在看來,那些年的衣服款式簡直稱得上 " 土裡土氣 ",但在當時,穿上花花綠綠的衣裳,是很洋氣的事情。

大年初一清晨,家家戶戶都要放個 " 開門紅 ",小孩子則是迫不及待向大人 " 拜年 ",討 " 壓歲錢 "。先是從自家開始 " 拜年 ",再到親戚家,拜完年後,便躲到角落,偷笑著清點 " 收穫 "。當然了,有的小孩子可是要不情願地將 " 收穫 " 上交父母的。

那時候我家離兆麟公園近,長輩還會帶我們去看冰燈,捂得厚厚的,卻開心極了。

那時候的我們,總盼著早點長大,可我們長大了,父母卻老了。

時光都去哪兒了?

原來,

美好的時光都在我們一年又一年的記憶中,

永不淡去。

哈爾濱日報記者 周辰 萬佳 張鳴宵 劉述波 孫嘉立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哈爾濱日報 的精彩文章:

英國的茶文化和中國差別原來這麼大 | 禪意超然VS貴氣悠閑
【今日立春】漂亮!昨天哈爾濱冰河開花了 | 你知道為什麼叫「打春」嗎?

TAG:哈爾濱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