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年初三,「小年朝」,風俗習慣知多少

大年初三,「小年朝」,風俗習慣知多少

今天是大年初三,髮姐給全國的發友們拜年了!自我國古代起,初三又被稱作「小年朝」、「赤狗日」,據說在這一天,古人們需要早睡晚起,不能外出拜年,甚至不能生火做飯,掃除房舍。今天髮姐也來同發友們分享一些有關大年初三的風俗習慣,然後我們再一同來看一看,在當代我國的其他一些省份中,大年初三這一天還有哪些我們不知道的風俗習慣。

1/先說初三「赤狗日」

大年初三又稱赤狗日,在古代,人們稱這一天是不吉利的日子,赤狗是熛怒之神,遇之則有凶事。所以古時候的人在這一天足不出戶,留在家中祭祀神明。若是一定外出,便會放一道化解口舌的符於身上,以避口舌之纏。

2/為何要早安睡遲起?

在古代,古人們將大年初三這天稱為「老鼠娶親」。傳說:初三晚上是「老鼠娶親」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燈睡覺,以免騷亂了鼠輩(也有人說入夜提早熄燈是為了讓老鼠看不見,無法娶親,以減少其繁殖的速度),並在屋角灑落一些米粒、糕餅,供老鼠食用,稱為「老鼠分錢」,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豐收;至於「老鼠娶親」故事的來源,可能是因為從過年到初一、初二也忙了一陣了,若不早些休息,恐會體力不繼,無法辦完其它的事;至於過年謠中說: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甲飽,就是說初三不但是赤狗日,而且一連幾天的忙碌,到了初三,總算告一段落,可以晚起些,補補前兩天的睡眠,長保健康。

PS:若是以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人們為了慶賀新年,從除夕到初一的熱鬧活動難免會令自己勞累,所以到了初三這天早睡遲起,不去外出或宴客,這對調理身體是非常有好處的。

GIF

3/初三還要燒門神紙

古代的人們到了大年初三這天會把過節的松柏枝及所掛的門神等一起焚化,表示年過完了馬上要開始經營生意了。所以有句俗諺說「燒了門神紙,個人尋生理」。

4/這天還是穀子生日

正月初三俗稱「穀子的生日」,一直流傳於民間,在這天家家戶戶會祈年,且禁食米飯,不然來年會影響穀物收成。不過這個習俗早已過時,因為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難得春節共聚過年,對此已經淡化許多。

5/「小年朝」

宋代宮廷節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天慶節,官員等休假五日。後來稱小年朝,不掃地、不乞火,不汲水,與歲朝相同。

6/豬日的由來

自秦漢以來,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在漢族民間傳說中,女媧創造萬物生靈時,先造六畜,而後造人,因此從初一到初六都被稱作是六畜之日,農曆正月初三,則被稱為「豬日」。並且人們習慣在這一天里不殺豬,如果當日天氣好,則當年的豬會長得膘肥體壯,主人家自然喜上眉梢。

7/再說說我國其他省份初三這天的風俗習慣

東北—掃帚日

在北方,百姓們稱初三為「掃帚日」,因為這天老百姓可以把大年初一、初二這兩天的垃圾集中清理掉。並且在打掃院落的時候,人們要從屋外往裡掃,以表「聚財「」之意。

山東—回娘家

「過完年,回娘家」似乎已是全國各地春節的傳統習俗,通常在我國多數地區,「回娘家」的時間都安排在正月初二;但在山東煙台、萊蕪、聊城等地,卻是初三、初四才「回娘家」。

甘肅,江浙—送灶神

在我國西北部的部分農村,初三這天需要送灶神。人們從小年請回灶神爺貼在灶台中間,並擺放供品,每天上三次香供奉,等到正月初三再把灶神爺送走。

閩南—竹竿舞

從大年初三開始,福建閩南當地的畲族同胞會用喜慶的竹竿舞來迎接八方來客,他們用這種載歌載舞的方式來慶祝新年,表達歡樂的心情。

||||||||/髮姐小結

其實,我國很多的民間風俗都被勤勞智慧的百姓們神話,從這些民俗中我們不難發現,無論是關乎於禮儀信仰的行為要求還是有所教條的文化約束,古人們的初衷也都是為了慶賀節日或是祭奠先人。現如今,我們以現代人的眼光再去審視古代的傳統節日風俗,除了學習古人們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外,能夠從中學習古人的生活規律,按時作息,休養精神,不去曲解、誤解古人們的一些風俗習慣,將一些傳統經典的優秀風俗傳承下去就已經非常不錯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頭髮吐槽幫 的精彩文章:

只有頭頂和前面頭髮會掉,為什麼?
電飯煲除了能煲飯竟然還能做這些事!

TAG:頭髮吐槽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