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明朝奇人陳繼儒與董其昌的收藏故事

明朝奇人陳繼儒與董其昌的收藏故事

藝術品全業態交易平台

陳繼儒(1558 - 1639),字仲醇,號眉工。少年既有才名,不到三十,即取儒生衣冠焚棄而自命隱士,絕意仕途。陳繼儒通儒、釋、道。書、畫、詩、文俱佳,又精書畫,古玩鑒賞,可以說,在當時的文化背景下,他無一不通,幾乎就是一個博學多才的通人。

陳繼儒標榜清流,20年不踏入城市,卻又與世俗社會交往頗多,上自名官巨卿、文人學士,下至商賈販夫、三教九流,乃至黃冠老衲、名妓才媛都和他有往來。他的作品,甚至是朋友間往來書信、記載歷代掌故的筆記,一經流出,人們便相互傳抄,一讀為幸。和那些汲汲於功名利祿的所謂的「隱士」不同,陳繼儒自焚衣棄儒後,就再也沒有當官。據《明史》及一些史料筆記記載,他曾被朝中官員多次舉薦,舉薦他的人達十人之多,皇帝也曾下詔徵用,他都遜謝不赴。

學識淵博 書畫俱佳

《寶晉齋法帖》 王泓緒題跋

《寶晉齋法帖》中陳繼儒題跋

陳繼儒學識廣博,詩文、書法、繪畫均所擅長,並喜愛戲曲、小說。其書法學蘇軾、米芾,對蘇、米墨跡,最為喜愛,雖殘碑斷簡,也必搜采,手自摹刻,成《晚香堂帖》及《來儀堂帖》。所畫山水,空遠清逸,松江博物館藏有《瀟湘煙雨圖》。所畫梅竹,點染精妙,名重當時。用水墨畫梅,乃其首創,曾編《陳眉公梅花詩畫冊》,為後世所法。傳世作品有《梅花》《梅竹雙清圖》等。

陳繼儒所藏碑石、法帖、古畫、印章甚豐。在東佘山居內,豎立的碑刻,有蘇東坡《風雨竹碑》、米芾《甘露一品石碑》、黃山谷《此君軒碑》、朱熹《耕雲釣月碑》等。得唐代顏真卿《朱巨川告身》真跡卷,遂將住處命名《寶顏堂》。陳繼儒收藏書畫有倪雲林《鴻雁柏舟圖》、王蒙《阜齋圖》、梅道人《竹筿圖》、趙孟頫《高逸圖》,以及同時代的文徵明、沈周、董其昌等人字畫。印章收藏有蘇東坡雪堂印、陳季常印等。他還摹刻《晚香堂蘇帖》《來儀堂米帖》,刻《寶顏堂秘笈》六集。

陳繼儒的收藏中還包括一部分硯台,他曾在《妮古錄》中提出:「文人之有硯,猶美人之有鏡也,一生之中最相親傍,故鏡須秦漢,硯必唐宋。」此精闢論點一直為古硯鑒賞家所推崇。同時,陳繼儒藏書頗富,廣搜博採奇書逸冊,或手自抄校。

董其昌贈陳繼儒硯硯拓

交好董其昌 所藏不計其數

陳繼儒收藏最多的,還是董其昌的作品。提陳繼儒,就不能不提他的好友,董其昌。雖然陳繼儒是隱士,卻和董其昌齊名,也是同鄉。一個在野,一個在朝,名動朝野,士人趨之若鶩。他們共同創立了繪畫上的「南北宗」之說,流傳至今,對後世的影響極大。

萬曆十三年(1585),陳繼儒與董其昌一同參加了應天府舉行的科舉考試,然而雙雙落敗。萬曆十五年(1587),陳繼儒隱居小崑山,後移居東佘山,過著快意自適的歸隱生活。在清靜的環境,讀天下書,寫天下文,隱而不脫俗,為身隱心不隱,仍然針砭時弊,甚至一度成為「暢銷書」作者,名聲日隆,求見者不絕,所謂「來見先生者,河下泊船數里」。在隱居的幾十年中,或品評書畫、或吟詩作賦、交朋結友,過著一種自得其樂的生活。董其昌為其作《東佘山居圖》,並題:「郗超每聞高士有隱居之興,便為捐百萬貲辦買山具,予於仲醇以此贈之。」而與好友陳繼儒放棄舉業隱居的選擇不同,董其昌屢敗屢戰,終於在萬曆十六年(1588)中舉,完成了從生員到舉人的身份變化,打通了其魚躍龍門通向進士登科的關鍵。

陳繼儒七律詩軸

萬曆二十年(1592)夏,董其昌在持節封楚藩的歸途中觸暑重病,陳繼儒前來看望他,二人在夾室中相對賞畫。當日,一同賞畫的還有吳門畫家孫枝,在他的建議下,董其昌把雅集情況訴諸筆端。

為了方便二人相聚,董其昌在宅中更為陳繼儒建造了「來仲樓」,他們時常登樓閱覽書畫終日不下。董其昌於書畫裁鑒通明,凡有批駁真偽皆可懸筆立就,陳繼儒往往與之相互切磋激揚。後來董氏所鑒由其門人張聖清掌錄成編,亦名為《來仲樓隨筆》。董其昌的隨筆中,比較少提到與朋友一起鑒賞書畫,但是陳繼儒卻勤於記錄那些活動,尤其是與董其昌共賞的時光。

萬曆二十七年(1599),董其昌離京回老家賦閑,為了排遣鬱悶心情,七月,他與陳繼儒泛遊春申之浦,「惟吾仲醇,壺殤對引,手著翰墨,固以胸吞具區,目瞠雲漢矣。」兩人一起遊覽之狀,董其昌多次游後作畫,一是記錄兩人遊歷的美景,另一個應是為了見證他們的友情。

董其昌《婉孌草堂圖》

陳繼儒舊藏

萬曆二十四年(1596),董其昌持節赴長沙封吉藩朱翊鑾。當時官船正在池州江中航行,董其昌突然挂念起陳繼儒來,心想他最近的讀書生涯不知如何了,於是,他給陳繼儒繪了《小崑山舟中讀書圖》,湘楚風景令董其昌賞心悅目,他又另畫了一幅畫寄給陳繼儒,畫上題詩云:「隨雁過衡岳,沖鷗下洞庭。何如不出戶,手把離騷經。」 董其昌在詩中以雁、鷗與衡岳、洞庭的關係,描述了自己前往楚地的行程,但是想起正在書齋中手把《離騷》、吟詠賦詩的高士陳繼儒,自己的奔波勞頓要遠遜於他的性靜情逸。第二年秋,董其昌回到松江已經十月,他又立即前往小崑山訪問陳繼儒,下榻在新築的讀書台,為其繪製了《婉孌草堂圖》。

董其昌與陳繼儒一起的集會、出遊與鑒賞活動不勝枚舉。董其昌盛年時,因在朝為官經常外出,但是只要稍有閑暇或回到松江,他都會與陳繼儒相會。由此可以理解,為何陳繼儒在記錄自己藏品時談及董其昌則言「玄宰,不暇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聯拍 的精彩文章:

皇帝的御筆,極致奢華,看完不得不服!
號外號外!蕭山一山頭挖出千年古墓群,出土文物竟然有…

TAG:今日聯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