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湘軍尚武精神,成就了一代代湖湘子弟投軍報國!

湘軍尚武精神,成就了一代代湖湘子弟投軍報國!

起源

1851年,清咸豐元年,太平天國起義爆發,這場起於廣西的農民起義如野火般迅速燃遍了整個東南,咸豐皇帝急調八旗軍和綠營軍前往鎮壓,但是滿清入關200餘年,這些當初驍勇的戰士的後代早就淪落為一堆廢材,一觸即潰,根本不是太平軍的對手,短短兩年的時間,太平天國運動便波及東南半壁江山,1853年3月29日,洪秀全在楊秀清和文武百官、黎民百姓的跪迎歡呼聲中,進入金陵城,暫住藩習衙署,不久修繕兩江總督衙門,改作天王府,並宣布定都金陵,改名天京,正式建立了與清王朝相對峙的太平天國農民政權。

太平天國運動深深震撼了清廷,咸豐皇帝眼看著這堆八旗軍,綠營軍靠不住,無奈之下,只得下詔讓地方豪強及官吏自主訓練團勇參與征繳太平軍,1853年1月21日,因母喪回湖南湘鄉守制的禮部右侍郎曾國藩奉命幫同湖南巡撫張亮基督辦湖南團練。後來,曾國藩認為團練不足恃,決定組建一種新的軍隊,這就是「湘軍」(也稱「湘勇」)。

咸豐皇帝

戰史

湘軍大體上仿照明朝戚繼光的營制,以營為基本單位,直接受「大帥」統轄(後增設統領,各統率若干營)。分水陸兩師,湘軍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由於是新建軍隊,擯除了滿清時期官軍的一系列惡習舊俗,曾國藩雖然是一介書生,但在戰爭中自學成材,儘管他對建立軍隊,行軍打仗毫無經驗可談,可是他以史為鑒、以戰爭為師,從多次失敗中不斷探索,逐漸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軍之策、戰陣之法,並且取得了巨大成功。

湘軍

湘軍建立後,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雖也有不少敗績,但是由於曾國藩矢志不渝,懂得戰法上的總結與創新,湘軍越戰越勇,很快便成為滿清王朝第一主力,其中也誕生了一系列的優秀將領,諸如,曾國荃,左宗棠、彭玉麟、李鴻章、劉坤一等人物,成為晚清歷史顯赫的一頁。

天京之役,曾國荃築壘圍困天京,李秀成率領數十萬兵力猛攻湘軍,終於轟塌一處壘牆,曾國荃命親兵排列缺口後面,輪番釋放排槍,甚至與太平軍展開激烈肉搏,在給予對方極大的殺傷之後終於擊退太平軍的進攻,此役十分慘烈,李秀成反覆進攻達四十餘天,始終無法突破湘軍的防守,付出巨大代價之後不得不後撤。天京最後在長期圍困之後被光復,太平天國從此覆滅。

中興名臣

湘軍中誕生的一系列將領中,很多都在戰後升任地方督撫,諸如李鴻章,劉坤一,張之洞等等更是成為後來洋務運動的支柱大臣,同治年間,這些昔日的湘軍將領均已經是封疆大吏,他們辦洋務,興實業,藉助難得穩定局面,創造了「同治中興」這一難得的局面,但清代這種格局到湘軍將帥擔任督、撫後,就發生了改變。手中有兵有將的督撫把兩司降為屬官,不聽部臣指令,朝廷也不得不予遷就,因而在晚清形成督、撫事權過重的局面。

曾國藩

結局

太平天國覆滅之後,湘軍作為一隻強大的武裝力量,嚴重威脅了滿清的統治,曾國藩本人也通過湘軍掌握了大清的半壁江山,對於這樣一個權勢滔天的大臣,咸豐沒理由不懷疑。

曾國藩後來受封一等毅勇侯,主動上交湘軍指揮權,以示忠心,湘軍也完成了他的歷史使命,走向解體,值得一提的是,湘軍中分離出來的淮軍,組建者李鴻章,在同治和光緒年間,再度撐起了搖搖欲墜的晚清。湘軍解散後,有一部分剩餘的兵力歸為地方武裝,後來參與了抗日戰爭,抗戰結束後,湘軍被蔣介石改變為半中央軍,直至1949年,最後一隻湘軍才被解放軍所消滅,至此,湘軍永遠退出了歷史舞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這位「洪門元老,一生愛國」的華僑老人的榮獲了這樣的最高褒揚
她殺皇后害太子的「妲己」最終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中,墓室多次被盜不得安寧

TAG:愛看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