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愛就回家

2018,愛就回家

自從有了孩子後,我在攝影方面的愛好從自拍變成了跟拍,總喜歡記錄孩子成長的點點滴滴。某個陽光燦爛的周末,當我從鏡頭看到兒子一直往前走的背影時,心中突然有些許傷感。可能這就是為人父母的複雜心情,既希望孩子快快長大,又怕他離自己越來越遠,直到有一天再也追不上他的步伐。

那一刻,我想到了自己的母親,她是不是在某個時刻看著我,心中也是像我現在這般複雜的心情?而我工作以後,一年又能回家多少次,特別是這兩年嫁為人婦後,更是把回家的時間分成了兩半。

南寧到北海,不過兩百多公里,可細數了一下,2017年我在家陪母親的時間不超過10天。在此之前,我從未給自己的2018年定下什麼具體的目標,但從那一刻開始,我給自己定下了一個小目標:2018年,我要常回家看看!

有句話說得很好,「養兒方知父母恩」,做女孩的時候,我確實不太能理解為人父母的心情。我的母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主婦,可能是父親在我年幼離世的緣故,母親對我非常嚴格,要求也很高,所以我和母親的關係一直都不像其他母女那般親熱。

直到我自己也做了母親,從兒子出生到如今將近一歲半,一年多時間裡我經歷了所有初為人母應該經歷的事情,才漸漸理解母親以前種種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行為。所有的事情其實歸結起來就是一個字:愛,護犢情深的愛,望子成龍的愛,年幼時我不懂的,現在都懂了。

記得2016年底我準備生產的時候,身體本就不好的母親堅持要來照顧我。出產房那天,兒子因為感染需要轉到新生兒科監護,所有人都跟著去了,只有母親在產房外一直等著我;坐月子期間,南寧還是炎熱天氣,母親一日三餐按照坐月子的標準給我做好飯菜,沒有空調的房子,鍋灶的熱氣讓她汗流浹背;兒子晚上鬧,母親怕我休息不夠,經常半夜過來幫我抱他,叮囑我好好睡覺,不然容易把身體累壞……在她眼裡,自己的女兒永遠是第一位。

我坐完月子後,母親就要回家了,因為她的兒媳婦,我的大嫂再過一個月也要生了,她說要回去準備一下。

臨走前幾天她跟我說:「你們趁年輕,過兩年抓緊要二胎。可能那時候我也不一定能來照顧你坐月子了,不過你家婆還年輕,到時候她來也可以……」這就是人們常說的「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吧,父母一輩子都在為兒女操勞,恨不得把所有的事都替兒女提前做好。

2017年的端午節,我沒能回家看母親,當天也忘了打電話給她,後來姐姐給我發微信說:「老媽年紀大了,過節有時間就回來看看,不能回來就打個電話跟她說,不然以後想看也看不到了……」我感到非常慚愧,也突然意識到,時間真的不等人,母親今年已經65歲了,在外工作的兒女就是她平日里最大的牽掛,我們怎麼能以工作忙為借口忽略了她的感受呢!

台灣作家龍應台在散文《目送》中說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說出了無數為人父母的心聲。我知道我和母親的緣分也終有一天會到盡頭,但至少在此之前我懂得了珍惜。2018,我要多說幾次「媽,我回來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威寧投資集團 的精彩文章:

TAG:威寧投資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