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追影人】《妖貓傳》

【追影人】《妖貓傳》

陳凱歌是自己說出了他的霸道。

「我想我做到了,

嘆為觀止,

我認為這是一件偉大的事。」

夢枕貘用十七年拾起的一部玄情史詩《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被陳導以《妖貓傳》為名在影界拿下。不過說實話,也是通過電影才再知道夢枕貘的這本書,所以就此只說說電影。

《妖貓傳》講的故事是唐貞元二十一年,倭國驅邪師空海入唐,並與詩魔白樂天結識,從一場席捲長安城內詭異的黑色妖貓事件開始追查,並在發現在妖貓留下的線索中不斷深入,最終意外捲入三十年前舊事並揭開馬嵬兵變真相的故事。

我想先說說電影關於時代氣質的表現。

夢枕貘借用沙門空海大師入唐求學的歷史骨架,並大膽地借用白居易、阿部仲麻呂、柳宗元、韓愈、李白等人為襯,以玄宗和楊玉環的悲情故事為線,溝壑出的一副表現作者心態的一副大唐雄渾構圖。而陳凱歌對於東方美學的理解和演繹的經驗,讓他感到一種對這幅構圖本能的駕馭之力。盛極天下的長安城,萬邦來儀的宮廷,歌舞昇平的氣息,和對那場「極樂之宴」的演繹,可以說是在求景的同時入了魂。這個魂便是大唐文化最耀眼的氣象——開放繁華,包羅萬象。這既是夢枕貘的初心,陳凱歌的傲氣,也是對那萬古長恨故事的一個景襯。

GIF

時代氣質之上,我解讀到了陳凱歌的表意,也欣賞到了他的用心。

但我想,讓我決定還是為《妖貓傳》寫下這一筆的,還是來自它最反覆的一個表達——幻術。

觀影的同時,能細微感覺到,整部影片都充滿了「幻術」,這也是我觀影后和許多人一樣最不解的原因,如果無法穿透這憑藉重重幻術迷霧鋪下的屏障,便難以體悟觸摸影片的快樂。可是為何如此還要故弄玄虛地設置這麼多層幻術?

解答就是,幻術構成影片本身——夢枕貘早已指好的方向,陳凱歌早已醞釀好的葫蘆里的葯,這兩人一拍即合,就拍出一部你我難以理解的「故弄玄虛」的電影——卻細細品來,如此之幻,才是兩人心血所在。

片中有三處我覺得最為精彩的幻術表現。

從片頭的賣瓜翁送給空海的一個破瓜開始,電影便已含蓄的滲透了它的念想——幻中真假亦並存。明明已經識破幻術的空海,卻發現賣瓜翁送給他的瓜變成了魚頭,但他毫不所動,因為知其真假,但後來又變成一個西瓜,空海感嘆好厲害的幻術。魚頭和西瓜分別象徵幻中虛假和真實,但二者的交替讓空海困惑,這一情節已經細細展現了一種真正的「幻術」——物幻。

第二處是極樂之宴上對仙人李白的敘寫。電影中刻畫的李白形象和我想像中的氣宇軒昂、吞吐盛世,將進杯酒之豪人差去萬里,但我對片中李白相當滿意。在如此金光灼爍,雲影之中繁華萬里的盛唐宴會上,竟是有這樣一個衣冠不整,醉醺醺的白衣人硬是發著酒瘋讓高官給他脫靴子,然後不羈地直接躺在庭中酒池邊。讓他給未見過面的大唐「最美之人」吟誦一詩,他硬是憋不出來,但卻又趁著酒意即興誦出了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

這樣的風華詩句。但是直到真面見了楊玉環,他便演繹了一場幻術。白居易說他「瘋了」,而我對他最滿意的就是他和高力在楊玉環面前的那幾句對白。

「這詩也不是給娘娘寫的。」

「這詩就是給娘娘寫的,不是寫娘娘,那是寫誰啊?」

「我也不知道...可我不能騙娘娘吧?」(李白笑)

短短兩三句,將李白的仙氣和痞氣淋漓地展現,配合片中演員無話可說的表演,讓人看到這才是玄宗宮中的那個我輩豈蓬蒿的李白,而他的《清平調》可以說是送給未見面的楊美人的詩句,但他如此迴避地拒絕,將他心中瞬間激發的矛盾用最遲鈍但適合他的方式吐露出來——詩中的最美之人存在虛幻之中,但眼前的最美如此真實,虛幻和真實本不衝突此刻卻為何非得一搏,倒不如我放下這股煩惱,將兩個「美人」分開罷。這也是楊玉環收到的第一個幻術,也便是李白的——意幻。

第三處是在「屍解大法」的真相揭開之後。所有最精華之處都凝聚在楊玉環答應接受屍解大法的那片刻幾秒。她的眼神里蘊含了無盡的情意,她真的原來看穿了屍解大法都只是騙局而已,但她是帶著怎樣的心情甘願入棺的。演員的演繹把握到了最細微的精華,從極短的顫音、遲滯的目光到嘴角似乎勉強似乎甘願的笑意,都從片刻極致地解讀了一個女人看穿帝王給她設下的幻術之後,拋棄自己幫他完成這場局的決心。這既是一場幻術大師黃鶴設下的幻術,更是帝王玄宗設下的一場以「情」為名的幻術,在這場愛情里,他的身份搖擺不定,他的苦衷時刻困擾著他,這讓玄宗對楊玉環的愛情就是一場亦真亦假的幻術,最後玄宗選擇讓楊玉環擁抱著這場幻術最後的能給予的「真」死去,他不知道她已經看出了偽裝成真的假,而她選擇甘願的原因就是她的態度不是去計較真假,而是擁抱「真」,這正說明了這場「情幻」之中,依然存在著能讓楊玉環甘願死去的可貴的「真」,而不是只有掩人耳目的虛假而已。

以上三處所謂物幻、意幻、情幻都只是我對片中幻術選擇的一個概括解讀,而片中充斥著更多細微的真假之幻,但是這樣的幻並不阻礙整場電影要表達的對於幻中求真的最終渴望。

片中更多身世經歷充滿了種種虛幻和真實交織之矛盾的人物,空海為求無上密而最終決心入唐,白樂天為寫就長恨歌而日日膠著在對貴妃和玄宗的故事之中,白龍對楊玉環的真情和他選擇苦等三十年的虛幻與真實並存的守望,丹龍選擇默默地守護著被人心和人情纏身而一往無前的兄弟白龍,楊玉環身世的奇幻有被人揭開「幻中真實」的渴求,玄宗身上「寧舍一世盛唐,只為一紅顏佳人」的帝王之身與愛情的苦苦掙扎。這重重屏障的幻,就是被分別發散在他們每個人身上,而這些人的一舉一動,從對真實的追求到揭開真實與虛幻的秘密,正是被陳凱歌選擇的東方美學式的凝聚演繹,這種美學就是——含蓄之於飽滿,流淌之於迸發。

陳凱歌說:

「如果一個朝代尊重文化,我認為那就是一個偉大的朝代。」

《妖貓傳》是一部表現文化尊重和影片,夢枕貘是一個越離了文化溝壑的偉大作者,這一部《妖貓傳》的美學態度和審美方式讓一般人叫難以深刻體悟其中含義並容易感到思維乏味,就像當年陳凱歌對《無極》所說:「這是一部十年之後才能看懂的電影。」若能越過一些迷幻的表象,做到感悟片中的一些細節和微小聯繫,一定會有對它更為進步的欣賞,並能真正感悟到陳氏東方美學演繹的凝練和卓越!

另外提一處,除了幻術,空海最後說他求得了本次入唐的目標——「無上密」,讓人忍不住思考,無上密到底是什麼。片中有一場景,空海在巨浪驚駭時候問一懷抱嬰兒的母親:「你不害怕嗎?」母親抱著嬰兒說:「孩子睡熟了,我就很安心。」究竟令空海不安的是什麼,令那母親如此安心的又是什麼,在這兩個因素並存的時候,為什麼會出現這樣迥異的態度?我想,《妖貓傳》到最後,將作者和導演要傳達的心意刻畫尚且完整了,對無上密的解讀,我的看法是,它指的就是,選擇在真假擁有如此分歧和雜糅的世界中,持一份勇氣和柔情並存的觸碰世界美好的態度。簡言之就是,面對不完美的世界,選擇更加擁抱並珍惜我們感悟到的美好。

沒有真正的無上密,每個人都會有一條指向心中答案的道路,因此無上密的真正意義,就是交給世人去參悟,去思考,於亂中求靜,於幻中求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來,叼著你的「奶嘴兒」
拉曼光子壽命VS瑞利光子壽命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