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南京街,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南京街,從你的全世界路過

把年代拉回到民國,

瀋陽繁華的坐標並沒有東移,

那時老瀋陽的所有風光,

都在南京街上。

南京街對於瀋陽人來說,是一條具有象徵意義的街。它始建於1912年,至今已有100餘年的歷史。

在南北二幹線建成以前是瀋陽唯一真正意義上的南北幹線,也是瀋陽市名稱使用最長的一條街。

南京街的前身叫中央大街,而南京街上的中山廣場,原名叫中央廣場。

到了1919年,日本人將「中央大街」改名為「浪速通」,將中央廣場改名為「浪速廣場」。「浪速」是「浪花」的意思,也是日本大阪的舊名。

在這條街上,日本人從來不掩飾將中國土地當做自己領土的用心。

對於「浪速廣場」,日本人著力尤大。

先後在廣場周圍修建了大和旅館、東洋拓植株式會社奉天支店、橫濱正金銀行奉天支店、奉天警察署、朝鮮銀行奉天支店、三井洋行大樓等建築...

就連井蓋上,都印有日偽統治時期的代表標誌。

後來,瀋陽解放、新中國成立,城市力量和精神面貌迫切地需要新生。於是,大家把目光都聚焦在了這座充滿「偽滿周邊」的廣場上。

「浪速廣場」到底該不該拆?

依當時的經濟水平來看,結論都不是太重要了...

曾經,原廣場的中央,有一個日本人建的紀念日俄奉天大會戰紀念碑。國民黨統治時期,下令將紀念碑拆除,並正式改名為中山廣場。

新中國成立以後,1970年,毛主席雕像於廣場中央落成,正對著北京所在的西方,從南京街上看去,只能瞻仰側顏。

那段在老瀋陽人嘴裡稱呼中山廣場為紅旗廣場的時光,也就是這雕像落成之後的事了。

在那個時代,紅旗廣場的意思,就是上字面的意思,未曾有過變化。

而「紅旗」期間,廣場中央的雕像群卻經過多次的修改。我們現在看到的,也就是修改後的模樣。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歷史凝結之地。從紅旗廣場變回中山廣場,不知道付出了多少的歷史代價。

我們只知道它屹立百年,卻不知道它承載了瀋陽多少的「風雲變幻」。

一座城市的歸屬感,大抵如此。建築不是冰冷的水泥磚瓦,而是歷史,是文化,是這座城的群體記憶。

除了原瀋陽鐵路局公安處被拆除改建外,中山廣場周邊尚存六大日式建築,均保持了建築原貌。

而在這六大建築里所發生的歷史事件,現在的瀋陽人也知之甚少。

瀋陽市總工會(日本關東軍司令部舊址)

工商銀行(橫濱正金銀行奉天支行舊址)

遼寧賓館(大和旅館舊址,大樓內部依照特務、情報工作的需要,建造和設立了很多密室或機關,開業後以接待日本關東軍和滿鐵等軍政要人為主。)

瀋陽市公安局(奉天警察署舊址)

南京街中山廣場,就這麼成了我們記憶中最熟悉的樣子。

如果帶著孩子路過,百步之內,就能解決瀋陽前半生的歷史教育大業。

中山廣場是一個原點,輻射出瀋陽最有歷史厚重感的射線。

中山路、北四馬路、北五馬路、醫科大學、歷史內涵、先鋒文藝、市井多元……任何一個詞,都屬於它,都可以敘述它。

但從沒有哪個詞語能夠完整的概括它。

它經歷了百年的滄桑,儼然是瀋陽這座古都歷史檔案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個環島的距離,就承載了共產主義精神、歷史包容、民族衝突和榮辱矛盾,這麼多情緒交織在一起,出了這個環島根本行不通。

歷史,是南京街的一個現象、一個代表,也是一個特區、一個複雜的話題。它值得我們每一個瀋陽人認認真真的走上去。

走上南京街,就觸摸到了時代變化的餘溫。

南京街向北通過黃河大街、道義大街連接101國道,向南通過沈蘇大街、會展路、雪松路連接沈大高速公路,全長13391米。

南京街的長,讓蘇家屯區再也不是瀋陽的「偏遠地區」,大道直通,公交直達。配合政策分分鐘能實現逆天規劃。

但這僅限於交通通暢的時候!

遇到早晚高峰和節日高峰,你就知道南京街為什麼叫「南京」了,這裡特別難經過!

每次接到乘客,一聽到「南京」這兩個字,所有握著方向盤的勇士或多或少,都會打個啰嗦。

一環島,一鐵中,一新華橋,一酒駕崗,一排瘋狂231。

GIF

在瀋陽,再牛的老司機也敵不過新聞早高峰的一句:砂陽路口到新華廣場緩行,南五馬路到中華路緩行。

在每一個早高峰里,南京街上齊聚的八方來客們,望著甩到中華路上的車尾陷入沉思:現在拐回去走十一緯路還可不可以?

不僅是車多,的自行車電動車大軍,也蔚為壯觀。汽車與共享單車之間的佔道大戲,讓南京街變得水泄不通。

生活就像海綿里的水,騎車黨總是能想盡辦法再擠一擠。

GIF

到了晚上六七點,早高峰的大軍再倒流一遍。就像潮汐歸海,人們忙不迭地從市中心湧向南邊。

當你正慶幸一路通暢的從醫大一院路過時,請不要高興的太早,因為你會在工農橋頭與查酒駕的交警叔叔們遇到,不等個五分鐘,是進不去長白的。

其實,拋開交通的擁堵,再過濾掉車馬的喧囂,南京街的景色立馬換上了柔焦。

任意一個建築,都充滿了時光舊輒的靡靡。

任意一個路口,都能走進一段故都的迷幻。

醫大,就有了古老的味道。

南滿醫學堂的舊址,現為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2004年被列為瀋陽市第一批不可移動文物之一。

沿襲歷史的光輝,醫科大學和醫大一院是當時中國醫學領域的輝煌再現。

在南京街上,歷史感的有,畫風清奇的也有。

當你還在感嘆這條街很經典很復古的時候,會突然蹦躂出個幾個穿著時尚的歪果仁沖你招了招手。他們是住在北約客的外國遊客。

有許多外國遊客,計划了解中國時,會從了解瀋陽開始,他們認為在南京街上能找到一個古樸城市對待歷史人文的態度。

你還別說,行走在南京北街到中華路之間的這段路上,真能感受得到曾經的輝煌。

畢竟它是千代田。

在南京南街(浪速通)和中華路(千代田)的交叉路口,是日本人建的民國滿洲中央銀行千代田支行舊址,也就是聯營對面的亨吉利。

這裡是南京街上具有標誌性的歷史建築。

亨吉利與聯營的「對桌」關係,已經延續了好幾個十年。它見證了聯營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從門庭若市到細水長流。

瀋陽聯營公司,是國家對各行業實行國有化的其中一個小項目,但對於瀋陽這座城市的居民來說,這個項目就一點也不小了。

六七十年代時,瀋陽人最認可聯營,常常為了買一塊上海牌手錶,凌晨兩點就過來排隊。

那時,購買還要憑票證或者介紹信或者診斷書,才能買到平時買不到的東西。

在今天來看,聯營就是太原街商業的傳奇。老一輩人說,聯營公司是全國十大商場。

那時候我們還不懂分數的概念,也就不可能知道這句話缺少「之一」兩個字的分量。

聯營在我小時候給我的感覺就是,空間最大,貨物最全,樣式最多,服務最好。

高高的天棚下,一條大通道,兩邊整齊排列著櫃檯。

在沒有淘寶的年代,聯營就是個無所不能的世界。

各類商品,以小百貨為主,甚是豐富。地下賣食品,一樓賣煙酒,二樓賣黃金,三樓賣家電。

最時髦的裙裝、最漂亮的涼鞋,最流行的T恤...

丹東的菊花牌電視機,瀋陽牌的黑白電視機...

白山牌的自行車,金鹿牌的自行車,蝴蝶的縫紉機...

名煙、名酒和糖果;茅台、五糧液和西鳳...

在那個年頭,要想湊齊(老)八大名酒,也只能去求聯營公司的部門經理了。

即使不是年節,聯營里也絕對是人挨人,人貼人,人擠人。

在老式的樓梯道上,大家也像在馬路上一樣,右側前行,上樓的佔去樓道的三分之二面積和樓道上方的空間,下樓的在剩餘的三分之一樓道空間里,以和上樓者的相同速度,走下樓去。極慢。

但是所有人都很期待,新鮮的商品總能成為人們心中的慰藉。

熱熱鬧鬧的聯營公司,把老瀋陽人對日本千代田所帶來的恐懼,給溫暖的一乾二淨,基本上盤活了中華路這一帶橫橫縱縱的街。

一旦來了這裡,你就沒有兩手空空回去的理由。很長一段時間裡,印有「大眾購物拿可靠,還是聯營老字號」的塑料袋上街,在瀋陽人眼中都是很時髦的事。

後來,聯營經歷了集團改制,同時,周邊新的大商場也在太原街商圈找到了契機,聯營公司變得沒那麼搶手,也沒那麼熱銷。

就連快銷品牌ZARA的入駐,也沒能挺過一個雞年。

城市就是這樣,簇新繁華背後,總有落寞打底。

真怕一轉眼,聯營就轟然崩塌,一代輝煌,終成了心中回不去的記憶。

在聯營的旁邊,就是中華劇場。

從少年到騷年有多遠,大概就是中華劇場兒童劇到青春舞廳那麼遠。

瀋陽長大的孩子,不管是學校組織的活動,還是家長報名的社會實踐,都會以去到中華劇場而驕傲。

中華劇場在當年相當牛氣,據說舞台換背景時是自動的,就是像幻燈機換片一樣迅速。在那裡來沈演出的有中央樂團、朝鮮萬壽台藝術團等。

作為小藝術團的根據地,此處還盛產別人家的孩子。。

在南京街上的童年從中華劇場開始,延伸到中山公園中。

那些在鞦韆上悠悠蕩蕩的時光和手裡的門票,是童年最想抓住的美好。

生活在瀋陽這樣的城市,環顧四周,到處都是高聳入雲的大樓。

然而,在南京南街上,從來沒有這種酷炫的地標,甚至談不上「高端」和「洋氣」,但卻讓人感到無比的自在和熟悉。

那份熟悉,讓老年人在中山公園的樹下悠然自得,讓孩子們在沉池廣場上溜冰、嬉鬧,彷彿南京南街方圓幾里的就是他們生活的全部直徑。

公園總是一個親切的入口。

走在中山公園的長廊里,看著散步的小情侶與河中潑灑的荷花。

時間被標記了緩慢的節奏,深一腳淺一腳的日子,就是南京街上的青春。

每次路過中山公園的西門,總是要左右看看,先看西門的碰碰涼是不是還在,再看沈鐵文化宮裡是不是有什麼演出。

在南京街溜達長大的瀋陽人,多數都一些困惑,冬天的碰碰涼靠什麼支撐?翻新的沈鐵文化宮靠什麼營業?

也只有南京街的隨意,能讓人在寒冬里關心這個世界更多

新建樓體的沈鐵文化宮,擦掉了劉老根大舞台留下的氣息,成為了南京街上的一個具有文化功能地標。

隔著一條街,與它並列的峰峰舞廳,彷彿是兩個時空。

峰峰舞廳,總給人一種復古的感覺,彷彿站在那裡就能聽見紅色地板的吱呀作響。

在這麼一個小樓里,你一定很難想像,這裡曾有多少家補課機構,孩子們在走廊里側身奔跑的身影,中年人在塗了清漆的木門裡緩緩的舞蹈,一切就像是誤入了80年代,很美好。

突然想問一個暴露年紀的問題:你第一次吃炸麥久香,是在哪裡?

拿起保溫杯喝口枸杞茶告訴你,我吃的最早的那家就在沈鐵文化宮的旁邊。那時它還不是連鎖,一個小小的窗口前永遠排著大長隊,大家都排著號等出鍋。

五元一個大雞腿,是貫穿整個南京街的味道。

隔著在這條街上比較有年頭的沸騰魚鄉和飛躍教育,我們從中山公園躍到了體育公園。

這裡有籃球場、足球場、五環運動和讓男孩子興奮的阿迪耐克折扣店。

差不多每3個高中男生里,就有1個喜歡打籃球。

一個心照不宣的秘密是:對籃球的掌握程度,往往和受女孩們歡迎的程度成正比。

在中學的青蔥時代,周末和假期都是要獻給球場的,體育公園就是男生們揮灑汗水的熱土。

離開球場,還有一種學生之間的時尚,是球鞋文化。能擁有一雙限量版的球鞋,是情結,也是剛需。

那時候,買體育用品,第一個想到的絕對是去五環!

五環商城,是運動商品的高精尖聚集地,比滔博勝道要早很多很多。

這裡的服務員都是年輕人,商品更新快,調貨也快,脾氣好起來簡直花樣寵溺瀋陽人。

GIF

對於瀋陽人來說,五環不僅僅是一家運動商城。

相比喧鬧交織的大型商場,五環要純粹得多。布局是開放的,陳列也是開放的,從手套到滑板,一條線縱貫全項運動。

已經有好幾年沒來過了,它還是那樣的明亮,每走一步都像跨入了久遠的二十歲。

如今逛五環的人越來越少。

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提到南京街,大部分人想到的是胡桃里、斯卡拉和夜未央。

而貫穿8090後青春的,只有體育廣場和五環。

真的不想承認,當「網路掘金」的機械手臂落下時,一代人的青春就要謝幕。



大潤發,是瀋陽開的比較早的大型超市,尤其是南京街上的和平店。

以前,還是叫大福源的時候,他家的購物班車,能從南五馬路直接開到三好街,深受爺爺奶奶們的喜歡。

直到現在,這裡還留有早期的面貌,看起來尤為親切。

在還沒地鐵的日子,從南京街到蘇家屯,從南五馬路到瀋河,都是一場漫長的同城異地戀。於是,大潤發一樓的肯德基,也漸漸成了等候、相聚的老地方。

而對於真正的異地戀人來講,從另一個城市坐夜裡兩點的火車到瀋陽見面。那時候,也再沒有一盞燈,能比24小時候收留他們的肯德基更溫暖了。

晚上九點一過,在大潤發的門口,你有機會遇見兩種以上的校服混搭。

鐵中的、育才的,有時候還有外國語學院的學生。

放學後的他們,如同鬧市的招牌一樣絢麗清新,自由自在。

什麼話都可以講,什麼人都可以信賴。

學生時代,總是很天真,放學後的時間總想能再慢一點。去大潤發里點一份肯德基,去對面吃一碗米線,幾個同學能從放學一直賴到很晚。

後來,鐵中封校了,這種場景也見得越來越少了...

學校後院的這些巷子,成為大家念念不忘的時光。

走在這些巷子里,突然解鎖了一段老小區的情懷,和電梯樓的精製相比,南京街兩側的小區,有著老瀋陽沉甸甸的胎氣。

霧燈初上,沈城裡最明亮的一抹餘暉就落在這裡。

而越往外走,就越能體會市井的煙火氣。

越往小區里走,越能體會古老和澄凈。

南京街最迷人的地方,不僅僅在於歷史的聲音,還在於這些彼此交錯縱橫的小巷與街道里,流淌著悠閑的生活狀態,每個衚衕都能延伸出一段有魅力的小巷。

逛夠了新的商業街,已經無處下腳。塵土飛揚中,瞥見一個小市場,便義無反顧地鑽了進去。

從鐵中的後身走出來,再次跨過南京街,就來到藏於樓群中的小市場。這裡的生活狀態是複製不出來的,每走一步都是剛剛好的需要與被需要。

站在路口,市場的香味就往鼻子里鑽。熏雞架、醬香餅、鍋貼、鍋包肉、醬肘子...

小市場的老闆們熱情又麻利,麵糊貼著鐵鍋抹一圈,熱油對著牙籤肉澆上幾勺,蓬鬆酥脆的鍋貼你要不要再來一份?

走對了路,哪裡都充滿了夜的儀式感。

吃飽了還能帶走一身市井衚衕獨有的味道,這個夜晚大概是賺到了。

GIF

就讓南京街的靜留在衚衕里,把所有的喧囂都留給沿街的門市房。

說來奇怪,南京街上的底商,無論是中介、麵館、點心鋪,幾乎都是成雙成對的,競爭非常激烈。

尤其是教育補課班,在南京南街上一字排開。

在學區房的旁邊,競爭的紅線,從來不只存在於成年人的世界。

有一種憂傷,叫住在學區里,孩子卻上不起街邊三四千一個月的補課班。

提起家門口補課班的師資,家長們真是又傲嬌又心痛。

「鐵中附近的補課班怎麼樣?」

「不知道,太貴了上不起。」

從美龍家園到新華廣場,南京街邊的小區都是房租的高地。

租住在這些老小區中,卻承擔著比一般水平偏高的月租,不僅僅是為了孩子,或為了工作。

更多的原因,是因為這條功能成熟的街道,能給我們在漂泊中帶來安全感。

對許多普通人來講,這裡是他們真正融入這座城的通道。

在他們眼中,南京街早已不是一個簡單的地域概念,而是全部的生活。

十萬人的城市夢,從這裡開始。

南京街的故事太多了,我也只說了三分之一。

還有遼籃真正的老家——火車頭體育館;

還有砂陽路熱心的修車大哥;

還有人民解放軍部隊的軍號聲;

還有長白的第一橋工農橋;

還有瀋陽體院的故事... ...

南京街,從南到北,

蜿蜒了十三公里。

那些纏繞其中的老瀋陽情結,

到底有多長,大概永遠也丈量不清。

晚安,南京街。

晚安,好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在瀋陽 的精彩文章:

對不起,我要去蘇家屯了!

TAG:家在瀋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