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沉思錄》筆記:甲-自省

《沉思錄》筆記:甲-自省

萬事隨緣 · 但不要放棄努力

Diligence is the mother of good fortune

勤勉是好運之母

轉載自三壬甲簡書

讀《沉思錄》(1)

The Meditations by Marcus Aurelius

沉浸於閱讀,旬月未曾動筆寫點給自己的東西,心似平原走馬,真真易放難收。必得時時動筆,或可採擷靈感閃念的遺珠。

蘇州上真觀

今天是戊戌年大年初一,原本想去蘇州西邊的香雪海,欣賞那裡的梅園。早起之時聽到窗外淅瀝的雨聲,心知昨晚查詢的天氣預報准了,天空不作美,出遊的興緻也就打消了。於是決定整理一下最近空閑時讀完的《沉思錄》一書的讀書筆記。

壬辰年癸卯月,我購買了馬可·奧勒留(MarcusAurelius)《沉思錄》(The Meditations)一書的三個版本,英文版,梁實秋譯版,以及最近的一個譯版。白駒過隙,倏忽而已,五年過去了,這三本書跟著我從北京漂泊到蘇州,我仍未認真地完整閱讀它們。高中語文課外閱讀書籍中讀到《沉思錄》的片段,即對這本書留下了深刻印象。轉瞬之間,已經十五年,真正值得我們駐足、停留、用心的東西,往往在留存心裡的第一眼之後,我們才可能在日後若干歲月的某個縫隙里怦然轉念,原來,這才是最可寶貴的。

跋涉了無數時光的山頭,驀然發現值得我們花時間的所在,這,也是一種幸運,拯救我們於至死都未覓得真味。《沉思錄》,就是這樣一本值得用心品味的書。

馬可·奧勒留,羅馬哲學皇帝,斯多葛派代表人物之一,早慧,幼年喪父(又一例早年喪父而有大作為的人物),皇帝對他青眼有加,收其為義子,並最終將其培養為接班人。奧勒留在他人生的最後十年,也是他戎馬倥傯、征戰四方的十年,利用軍旅崢嶸歲月的間隙,寫成了這本流芳後世的《沉思錄》。

嚴格來說,《沉思錄》是一本自己與自己心靈對話的語錄集。除了十二章中的第一章,梁實秋疑其為後加之外,其餘全書,都是沒有嚴密編排邏輯與核心主題的語錄式哲言雋語。論及的內容,則主要在於自我修養、為人處世與如何看待這個世界的哲學思考。作為斯多葛派哲學的最後一位代表人物,《沉思錄》較為全面地展現了奧勒留的哲學思考,雖然並不是以系統周全的方式展現。

讀書以致用,讀哲學書也不例外。把抽象玄妙的哲思哲理,與現實的生活、工作、環境等等密切聯繫、結合起來,自己發現、體味思想與現實的共振與違逆,這才是把書讀透的門徑。奧勒留就很好地展現了他的哲學思考與他身為皇帝面臨的現實的相互交融關係。細細體會書中的某些他和自己的對話,有深度,有意味,有警醒,有鞭策。

我覺得奧妙而值得深味的語錄摘抄如下:

蘇州·丁酉冬·大雪

甲、自省:

1.7 拉斯蒂克斯(古羅馬政治家,斯多葛派學說的追隨者)讓我意識到我的性格需要改進和磨練。【人生而不完美,從某個人、某件事、某個時刻,使自己意識到自己根本上需要改進和磨練的地方,善莫大焉!善莫大焉!】

2.8 很少留心自己內心動機的人,註定不幸。【此句英文為:Thosewho do not observe the movements of their own minds must of necessity beunhappy.梁實秋譯:如果不密切注意自己心靈的活動,則必定是不快樂的。新譯似乎更透徹本質,對自己的內心不時時反躬自省的人,是為不自知,「自知者明,知人者智」,「無明煩惱坑」,掉進這個坑,幸福與快樂都顯得那麼脆弱】

4.3 所謂靈魂的寧靜,我指的是內心的秩序。一旦人的內心變得更加謹慎,發現了它自己的力量,那麼生命也就無所謂坎坷平順了。你最為倚重、經常信奉的箴言,應該包括以下兩條:第一,外在事物與心靈無關,它們無欲無求存在於心靈之外,一切的紛擾都來自於內心;第二,你眼前所見的一切都瞬息萬變,終將歸於湮滅,要始終記著,你曾經見過多少這樣的變化。【靈魂的寧靜,即內心的秩序。初看此句,如當頭棒喝!強大的內心,其實源於強大的內在秩序,由內而外顯現出來,就是你所篤定信仰的,你所永不放棄的你所認為有價值的。這些「內在秩序」一旦牢牢地紮根於你的心靈,你的靈魂自然就安寧沉靜了】

4.18 時時處處只注意自己的行為正當、高貴和良善的人他的心靈是多麼坦然!不要窺探別人內心的黑暗,不要左顧右盼,只是壁紙地一路奔向終點。【馮道「若教方寸無諸惡」,何須顧盼窺視人】

4.22 不要思緒紛亂,你的一切行為都應當合乎公道,你對事物的一切想法都應當體現你追求真理的決心。【王陽明「致良知」】

4.26 不要自尋煩惱,盡量過一種單純的生活。你經歷的一切自始至終都是為你安排的,那是宇宙分配給你的命運。人生短促,你要以審慎和正義的態度來好好把握現在。即使在放鬆時也須保持警惕。【崇尚心靈與精神的人,對於外物始終體現出一種質樸的剋制。為道日損,損的就是陰,物質,包括精神層面的「陰」】

4.38 琢磨一下別人是如何支配自己的吧,尤其是那些智者,看看他們力圖避免的是什麼,努力追求的是什麼。【善於從他人那裡學習】

6.7 只在一件事情上享受快樂並從中得到安寧:不斷地為眾人造福,心裡保持對神的虔誠和敬畏。【作為一國之君,克己奉公是天命所在】

6.30 努力成為這樣的人吧:樸素,善良嚴肅,高尚,不做作,愛正義,敬神明,溫柔可親,恪盡職守。人生苦短,我們在塵世的生命只有這唯一的收穫:虔誠的性格與仁愛的行為。【獲取最少,奉獻最多,「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止於至善」,古今中外,大道相通,殊途而同歸】

7.15 不管別人說什麼做什麼,我自己一定要做個好人。總是應該記著:無論別人說什麼做什麼,我要保持我天生的光彩。【又是使我震撼的一句,我自勇往直前,無懼風刀霜劍,所為者做一好人而已,內心需要多麼虔誠篤定堅強的道德秩序!】

7.20 我只擔心一件事情,就是唯恐自己做出那種身為人不應當做的事情或者是做事的方式不對,或是時機不對。

7.24 臉上的怒容是極其不自然的,怒容若是常常出現,則一切的美便立刻開始消失,其結果是美貌全滅而不可復然。【為人君,領導者,情緒只能是工具,而不能是無法控制的本能】

7.5 我所做的一切,無論是自己去做的還是在別人的幫助下做的都應該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公共的利益、社會的和諧。【孫文「天下為公,死而後已」,毛潤之「為人民服務」】

7.59 要觀照內心。善的源泉就在內心,如果你肯挖掘,它便會汩汩地噴涌而出。【王陽明:人人自有定盤針,萬化根源總在心。卻笑從前顛倒見,枝枝葉葉外頭尋。】

7.69 若要使品德臻於完善,就要把每一天當做生命的末日,既不放縱情感,也不麻木不仁,或者顯得虛偽。【向死而生,「君子終日乾乾」】

8.10 後悔是 由於錯過了某些有用的事情而引起的自責。而善也是有用的,是真正的好人應該特別看重的東西,但這樣的人絕不會後悔錯過了感官的快樂。可見感官的快樂既不是善的也不是有用的。【克制,尤其是對於本能獸性的剋制】

8.39 在一個理性的動物身上,我看不出任何美德是與公道相抵觸的,但是我卻看出有一種美德是與享樂相抵觸的——那邊是節慾。【君子三戒,第一戒之在色,孔老夫子與奧勒留雖然從不同角度出發,但都提出謹身節慾的重要性】

8.42 如果使我自己痛苦,那是不對的,因為我從來沒有想過要故意讓別人痛苦。【自己內心調和到位,心境圓融,是無懈可擊的,外在世界的種種變化都無法掀起內心的波瀾】

8.43 人各有樂趣,而我,如果能做到牢牢地把握自己,無論遇到任何人任何事都百折不撓,以仁愛的眼光看待一切事物,並根據它們的價值來接受和加以利用,如果能做到這些,我便會感到快樂了。【以價值觀的實現和道德感的滿足為樂,這是脫離低級趣味,高級的樂趣】

8.51 行動不可遲緩,言談不可無序,思想不可散漫,總之,要確保你的靈魂既不過分關注自身,也不任意放縱激情,同時還要注意不要過分忙碌,以至於沒有自省的時間。要每時每刻引導自己向那自由境界流去,永遠保持慈愛,樸素和敬畏。【當奉之為座右銘「行動不可遲緩,言談不可無序,思想不可散漫」,這也是內心秩序井然的體現,同時還要「永遠保持慈愛,樸素和敬畏」】

8.56 我的不幸乃是出於我自己的原因。【老子「貴大患若身」,我是我所有一切遭遇的根本因,如若無我,那萬丈紅塵與我何干?李超人「建立自我,追求無我」,也是在追求到世間財富極致之後,悟透無我才是財富枷鎖的最終開解鑰匙。面對不幸、煩惱時,試著拋開自我,從他人,從社會,從更廣的範圍看待一下眼前這點事,算個啥?】

9.13 與其說今天我擺脫了一切煩惱,毋寧說我逐出了一切煩惱。因為煩惱不是從外界來的,而發生在內心,是我自己認為那是煩惱。【境由心生,善惡亦由心動所判,煩惱也是庸人自擾】

10.3 一切發生的事情,或是你天生就能忍受的,或是你天生就難以忍受的。若是前一種,不必抱怨,以你天生就具備的能力來忍受它;若是後一種,也不要抱怨,因為它也很快就會隨你而去。但要記住:沒有什麼是你不能忍受的,事情能否忍受取決於你如何看待它,看你是否認為這樣做合乎你的利益或出於你的義務。【另一種看待事物,培植心胸的視角】

10.38 支配我們的力量隱藏在我們內部:它是我們的行為、我們的生活之源,是我們之所以成為人的原因所在。【毛潤之「心之力」】

11.5 你擅長做什麼?做一個好人。但如果不能對於宇宙本性和人的本性有一些普遍的了解,又怎麼成為一個好人呢?【儒家「止於至善」,心學「為善去惡是格物」,佛家「諸惡不作,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11.7 你現在所過的生活,便是最有益於你進行哲學實踐的生活。【哲學不在書本上,在日常生活中】

12.2 我常常覺得奇怪:每個人都愛自己勝過愛他人,更重視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反而不看重自己對自己的看法。【蘇格拉底"沒有檢視的人生不值得活」,重視別人眼中的自己,忽視自己心中的自己,是顛倒無明的人生】

:待續

蘇州·同里古鎮·退思園

梁譯推薦語:

這是一本關於安身立命的書,共收錄警局箴言十二卷四百餘則。作者利用四方征戰與政事辛勞之間的片暇,記錄下與自己的心靈對話,為後世在人生向度上開啟了別樣的風景。遠古與當代,帝王或凡人,外部世界的進取終難替代內部心靈的安頓。今天,當工具理性與世俗浪潮蔓延至地球的每一個角落時,我們更有必要從這穿越千年的不朽文字中,探望人生,尋找精神的故園。

新譯推薦語:

《沉思錄》原為古羅馬皇帝奧勒留自我對話的記錄,行文質樸,不尚雕琢,然而由於發諸內心,靈性內蘊,故充塞著一股浩然之氣,令人高山仰止,有一種深沉的崇高之美。正因為它出諸內心,不加掩飾,所以我們方能窺見作者如何在忙碌的人生路上,以自己的經驗為材料,沉思人生大義,領悟宇宙迷題,從中升華自己的智慧與心靈。哲學原理並非如後世的哲學教科書那般呆板枯燥,如一堆殿堂上的木偶,二是一潭活水,流瀉在人生的小道之上、山水之間,由涉足其間的沉思者隨手掬來,滌盪心胸。

『寫於簡書· 2018.02.16 13:23』

為 · 無 · 為

則 / 無 / 不 / 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壬甲 的精彩文章:

TAG:三壬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