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營造百家爭鳴的學術平台

營造百家爭鳴的學術平台

來源:《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2018年第2期《主編評語》

本期發表了黃鐵軍教授的文章《也談強人工智慧》,對上期周志華教授寫的《關於強人工智慧》和我寫的《走務實的人工智慧發展之路》提出批評和反駁意見。我一直希望CCCF 成為學術爭鳴的平台,期盼多年的局面終於看到一點苗頭,感到十分高興。

我期盼的學術爭鳴不僅僅是對具體的科學技術問題的學術討論,更看重的是對國家科技計劃、科技政策、科技評價的討論和建議。我國的科技發展取得巨大成就,已經進入邁向科技強國的新時代,但科研環境還不盡人意,其中一個重要的表現是學術共同體的聲音還不夠強。我國的重大科技專項等科技計劃的責任專家任期偏長,計劃的目標選擇、技術路線選擇缺少學術共同體的廣泛討論和論證,更沒有公開回答學術界質疑的程序,決策的透明性有待提高。

新一代人工智慧、大數據、腦科學與類腦研究等重大科技項目正在啟動,而科技界對於這些科學技術的發展目標和發展重點還沒有形成較廣泛的共識。就拿人工智慧來說,弱人工智慧和強人工智慧就是兩條不同的技術路線,而對什麼是「強人工智慧」也有各種不同的看法:有人強調機器要有自我意識;有人強調通用性與人腦差不多的人工智慧;黃鐵軍教授強調非計算機的人工智慧。追求的目標不一樣,發展的重點和思路當然也不一樣。

個人的研究方向選擇和國家的科技發展重點方向選擇是兩碼事。個人選擇研究方向可以根據好奇心或個人對科技突破可能性的判斷。某些學者願意花畢生的精力在不違背科技倫理的原則下研究他認定的「強人工智慧」,別人不應當說三道四。而且科技理論也是與時俱進的,需要通過討論才能取得共識。但是,國家的科技計劃重點做什麼就不只是個人興趣了。試想,如果在2030 年以前,國家將新一代人工智慧重大科技項目的大部分經費都投入「強人工智慧」,那會是什麼樣的後果。從科研投入的角度來說,所謂「走務實的人工智慧發展的路」,就是根據長期的基礎研究、中期的應用基礎研究和近期的高技術研究開發與應用合理地安排國家的科技投入。

本期的專題中有一篇文章全面介紹了神經形態計算晶元與系統,我不清楚這些晶元和系統中有多少屬於「非計算機」的機器。自從圖靈計算機模型問世以來,不計其數的科學家試圖提出超越圖靈計算功能的理論和模型,但不知為什麼,如同孫悟空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一樣,至今還沒有一個可用的模型超過圖靈計算模型(包括量子計算和DNA 計算),也許「計算」反映了宇宙中某種本質性的規律。

我個人非常支持開展神經形態計算和腦科學的研究,人工智慧的研究一定要解放思想,不能停留在目前的深度機器學習上。新一代人工智慧的突破口究竟在哪裡?發展人工智慧如何避免從酷熱到寒冬的惡性循環?希望CCCF 對這些問題展開爭鳴和辯論,讓《中國計算機學會通訊》真正成為百家爭鳴的學術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計算機學會 的精彩文章:

屈婉玲教授獲「CCF夏培肅獎」
CCCF專欄:黃鐵軍 也談強人工智慧

TAG:中國計算機學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