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怎樣理解農曆正月初四的習俗

怎樣理解農曆正月初四的習俗

遠離傳銷 守護幸福

近年來互聯網出現越來越多的傳銷理財龐氏騙局,都是換湯不換藥,使得很多受害者自身和朋友傾家蕩產,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呼籲更多的反傳銷人士加入反傳隊列,幫助更多受害者,盡自己一份力量。打擊傳銷人人有責。

古老中國傳說中的習俗:春節是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日,民間里有著傳統的說法,春節定年。新的一年運程的好壞就看這幾天是怎麼過了。所以就有正月的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的傳說的習俗。

正月初四灶神節恭迎灶神回民間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 自秦漢以來,傳統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傳說這是因為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先造的六畜,後造的人,因此初一到初六都是六畜之日。

大年初四,在老皇曆中占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民俗有曰「迎灶神 送火神」全家一起吃折羅。北方有些農村風俗,綁火神,用玉米梗或麥梗幫在棍子上,點燃後從自己家送到河裡去,代表一年家裡無火災。灶王爺要點查戶口,所以家家戶戶都要守在家裡,準備豐富的果品,焚香點燭並施放鞭炮,以示恭迎。從初一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

大年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臘月二十四日是送神的日子,下界諸神都在送神時升天向玉帝拜年並報告人間行為的善惡,於正月初四再度下凡。據說神明上天述職,稟報人間善惡,到了大年初四會再返回人間,繼續接受祭拜與監察人間的善惡,因此該日必須非常謹慎地迎接神明下凡,故稱為「接神日」。春節民俗之祭灶。

俗諺云:「送神早,接神遲」,所以送神要在大清早,接神卻在下午四點鐘左右。過去家家戶戶備牲禮果菜,並焚香、燒金紙、放鞭炮以示恭迎。據說臘月二十四日到大年初四這段期間,天界改派其它天神到下界巡邏,監視一切事物然後上奏天神。在北方還有個傳說:初四灶王爺要查戶口,因此也不宜離家。這些說法雖是無稽之談,但符合人們連續過節中需要有一天在家調整一下的要求,因此許多地方亦有初四忌門的習俗。但是侄子可以去看姑姑,「姑舅親,輩輩親,打斷骨頭連著筋,不分彼此一家人」。姑奶奶在家有地位,是北方民俗特色。

舊時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請大小夥計,分發紅包。過去北京有句老話:「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柜的說官話。」宴會有酒有菜,酒後慣例是吃包子。掌柜這時舉杯祝賀,向大家道「辛苦」,這就叫「官話」。官話講完後包酒後慣例是吃包子。掌柜這時舉杯祝賀,向大家道「辛苦」,這就叫「官話」。官話講完後包子端上來,掌柜的親自夾包子,包子放誰碗中,誰就被暗示已被解僱,被辭退之人飯後自動收拾行李告辭,所以這頓便宴俗名叫「吃滾蛋包子」。

從上述對春節正月初四的習俗的解釋就能看到和如今的現代的文明生活背道而馳,格格不入,現在的人的生活是在傳統的節日里要全家團圓,和和睦睦,敬孝在先,在傳承傳統文化的同時還要摒棄迷信的對人類沒有造就的腐朽的傳說的不切合實際的文化。所以現在人在正月初四的時候就和朋友們在一起暢談新春的的快樂和新春發的祝福及新春的之年的工作和追求的的事業。你看這一桌的菜肴就是朋友在一起暢談的象徵。

文章來源:打傳防騙,特此鳴謝!

編輯校對:黃義、飛雪、殘劍

轉載聲明:請遵守CC協議,轉載不註明來源上黑名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打傳防騙 的精彩文章:

新鄉民警大量摸排 成功解救13名被困傳銷人員

TAG:打傳防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