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區塊鏈時間簡史

區塊鏈時間簡史

各位朋友,晚安

Feb.17 2018 Sat.

在前面的三篇文章里,我分別對這次「比特風」,區塊鏈以及加密貨幣做了簡單的闡釋。我相信你對區塊鏈概念、基本原理及其應用,加密貨幣的本質及其思潮有了或多或少的理解。

今天,我想就區塊鏈1.0時代,2.0時代,以及正在到來的3.0時代談一談個人的看法和理解。如有爭議,純屬個人見識不足,可以一議。

區塊鏈1.0時代:比特幣是什麼

比特幣代表了區塊鏈1.0時代。比特幣是區塊鏈最先應用的概念,也是最能體現其本質的應用。去中心化、隱秘性、不可逆性等特性,就是區塊鏈最大的優勢所在。

要理解比特幣原理,首先得對非對稱加密有一個清晰的理解。

非對稱加密,就是加密和解密需要兩把不同的鑰匙:一把公鑰,一把私鑰。

公鑰是公開的,私鑰是個人私有的。當有人用公鑰加密了一串信息,你就可以用私鑰解密這串信息。

同時,你也可以用私鑰來加密一串信息,別人用你的公鑰解密信息,從而證明這是你發出的信息,而且未被他人篡改,這叫做數字簽名。

如果加密的是一種特殊的信息——金錢,那麼別人用你的公鑰加密這筆錢,只有你的私鑰才能解密,其他人都不能染指這筆交易。

因此,基於非對稱加密的比特幣交易,具有高度可靠性的基因。

同時,這筆交易的對象是私鑰,而不是某個人。因此,這就保證了交易的隱匿性,誰都不知道交易背後站著誰。

所以,在一筆比特幣交易中,我們只需要公鑰和私鑰,其他的都不是必要的。比特幣錢包中所存儲的,並不是比特幣,而是你的公鑰和私鑰。

當別人給你轉賬時,你只需給別人你的公鑰。而當你給別人轉賬時,只需記住別人的公鑰。

至於比特幣具體的交易原理和礦工收益等問題,我在以前的三篇系列文章中都詳細地說明了,因此在這兒就不再贅述。

區塊鏈2.0時代:以太坊生產老白乾嗎

上海灘的酒店不能光憑星級來評價。外白渡橋北頭的浦江飯店只是三星級,但當地土著都知道,這曾是號稱「遠東第一飯店」的禮查飯店。

1920年,羅素來滬訪學住在禮查飯店的310房間。兩年之後,愛因斯坦下榻在旁邊的304房間。1932年,剛拍完《摩登時代》的卓別林帶著新婚的妻子住進了樓上的404房間。

時間到了2015年,來自俄羅斯的Vitalik Buterin在禮查飯店旁邊的紅象餐廳舉行了一場關於區塊鏈應用的非正式活動。

這次活動,彙集了關於區塊鏈底層應用的愛好者。三年過後的今天,參與者都成為了區塊鏈2.0時代的弄潮兒。

以太坊(Ethereum),就是區塊鏈2.0時代的旗手。

用一句話來定義以太坊,那就是——一個開源的具有智能合約(Smart Contract)功能的區塊鏈應用平台。區塊鏈2.0時代,是智能合約的時代。

智能合約,就是區塊鏈網路中的一個小程序,或者說是智能機器人。它負責處理網路中所有的交易事項。

如果你現在有一套房產,別人想要買房,但正好你的房產正在被另一個人租借中。你馬上就要出國,今後就沒有時間處理房產問題的事。

你可以選擇在以太坊上創建一個智能合約,規定雙方在租約合同到期時,別人負責把一筆錢支付到你的錢包,你名下的房產自動轉移到別人名下。

這樣一來,不僅沒有了傳統繁複的手續流程,還縮短了雙方的交易時間。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雙方的交易成本。在制度經濟學上,這是一件喜事。

以太坊,支持用戶在平台上自建應用。除了上面說的房產交易合約,還可以建立各種金融合約,如期貨、期權等,還可以建立一個更加註重隱私的淘寶app,進行各種交易,如普通商品交易,版權授權等。

以太幣,僅僅是以太坊區塊鏈網路中的交易媒介。可以這樣譬喻,比特幣網路是一個資料庫,而代表著區塊鏈2.0時代的以太坊是一個操作系統。

區塊鏈3.0時代:旁觀者的福音

在《區塊鏈:新經濟藍圖》中,Melanie Swan將區塊鏈的應用定義為三個層級:

1.0:比特幣及相關的虛擬貨幣。

2.0:智能合約。

3.0:除貨幣和金融外,在其他領域上區塊鏈的應用,包括政府、健康、文化和藝術等。

區塊鏈3.0時代,看起來沒有前兩個時代驚艷。但在我看來,3.0時代才是區塊鏈技術真正能夠影響我們生活方式的時機。

貨幣政策和經濟政策,是國家手中的權利之杖。即使是自由主義經濟學家,也不一定會真正認可比特幣以及智能合約的影響。

而如果把區塊鏈技術融入民生和政府生活場景,比如文化藝術的交流、健康數據、政府數據等等,既能夠讓民眾感受到新技術的魅力,也能提高政府運營數據的私密性。

既然區塊鏈技術為加密而生,那麼就應該應用到最注重隱私的地方。

番外篇:ICO是IPO的山寨版?

ICO (InitialCoin Offering) 的中文意思是「首次代幣發行」,是區塊鏈技術應用創業者為項目融資的眾籌方式。

自從2013年第一個ICO項目——萬事達幣發行代幣開始,ICO概念就迅速生熱。等到火遍國內的大江南北,是在2016年之後。

ICO本質上,是一種基於社會共識主動性的社會行為。

而IPO (Initial Public Offering) 是企業籌資的法律途徑,是金融行業的開始。

所以,ICO目前來說,可以說是一種非法融資方式。大部分人都沒有理解區塊鏈技術這個概念,然後就跟風投資,正好對方是個混蛋,那你就只能成為別人眼中的「韭菜」了。

雖說ICO致力於共建共享,自由平等。但至少發行ICO背後的人,得受到法律的約束。完全的自由,只會成為社會腐敗的溫床。

番外篇:比特幣網路的交通堵塞問題

如果把比特幣區塊鏈看作一條馬路,那麼中本聰將區塊大小定為1M,相當於修建了一條一車道的馬路。但現在行駛的車多了,容易發生交通堵塞,那麼就必須增大馬路的容納量。

增大馬路的容納量有兩種方式,其一是橫向拓展——拓寬馬路,將一車道變為四車道;其二縱向拓展——修建立交橋。

對於比特幣來說,那就是把區塊大小擴容為2M、8M,或者是進行分叉。比特幣分叉,就是對交易信息分流,讓小額高頻交易的信息在立交橋上通過,讓大額低頻交易的信息在原馬路通行。這樣,就形成了分叉幣。

在立交橋上通行的信息,還是嫌它的體積太大,於是就把自身所帶的交易信息和見證信息隔離開來,只把交易信息帶走就行。這樣,隔離見證就誕生了。

有的人支持區塊擴容來增大單次信息容量,有的人支持「閃電網路」(前面所說的立交橋)。前者以礦工為代表,後者以區塊鏈底層技術人員為代表。

純粹區塊擴容,容納更多的交易量,提升交易頻次,那麼礦工就可以收取更多的服務費(跟券商一樣)。如果採用了「閃電網路」技術,專利可以持續給利益者帶來豐厚的收入。

為了儘早解決比特幣交易效率問題,兩派達成協議——區塊擴容為2M,同時使用隔離見證技術。儘管歷經毀約等挫折,但第一份共識協議算是正式締結了,這就是SegWit2x。

但規則始終是限定弱者的,強者打破規則。

2017年8月1日,ViaBTC團隊對比特幣進行了硬分叉,比特幣區塊擴容到8M,並且不需要隔離見證,由此而誕生了第一枚分叉幣——比特現金(Bitcoin Cash),簡稱BCH。

BCH的交易效率高,而且交易費用更低,極大提升了流通性,也無愧於其「現金」的稱號。

番外篇:Candy.one背後的陰謀

比特幣的分叉分為硬分叉,軟分叉。硬分叉,相當於火車從原來的軌道脫離出來,駛入另一條克隆的軌道,是一條新的鏈。

而軟分叉,相當於火車駛入人字形鐵軌的另一撇,新的節點和舊的節點相互兼容,不完全是一條新的鏈。

比特現金正是硬分叉。它繼承了比特幣區塊鏈在分叉以前所有的代碼數據,因此克隆出比特幣的新形式。當比特現金產生時,每個比特幣擁有者都可以按1:1的比例持有比特現金。這相當於天上掉餡餅,正好砸在幸運者頭上。

因此,像比特現金這樣的分叉幣,也叫做糖果(Candy),它讓每個比特幣持有者嘗到了甜頭。

在這之後,陸陸續續出現了很多「糖果」:SBTC、BCX、GOD、ETF、UBTC等。 這些分叉幣在比特幣區塊鏈不同的節點分叉,打著比特幣的旗號,逼迫交易所的掛牌交易,讓大量的資金注入到這些網路鏈條中。

分叉幣的出現,讓逐利者又一次看到了機會。他相信,上一次ICO概念沒能讓他逮著,這一次「糖果」機會,必定會砸在自己頭上。

分叉幣,不僅是比特幣的克隆,還是一種新的籌資方式,被行內人稱為IFO (Initial Fork Offering)。

很多分叉幣團隊都在利用「預挖」這一形式:在分叉幣上線交易之前,開發者先預先挖出一部分分叉幣。等正式交易時,大量出貨,套取現金離場,轉身又去開發下一款分叉幣。

這種預挖的資金運作模式,讓許多不了解比特幣的人以為,這真的是比特幣,把大量的資金都投入進去,成為了新時代又一簇「韭菜」。

山寨幣的開發者們也看到了「糖果」噱頭的厲害,也開始製造一大批「糖果」。

Stellar、Omise Go、Byteball Bytes等山寨幣也開始按照1:xxxx比例來派發「糖果」,這一次不僅讓比特幣持有者嘗到甜頭,也讓場外觀望的吃瓜群眾也看到一絲「一夜暴富」的希望。

這種「糖果」作為一種新的項目推廣營銷方式,極大降低了開發者的廣告成本。這一厲害之處,也讓普通企業給看到了。急急忙忙開發山寨幣,揚言要共建共享,見者有份。這種赤裸裸的現金誘惑,除了不知情和很知情的人,誰能抵擋得住?

如果哪天我有空了,也拉兩個人搭建一個團隊,開發一款名為「謠言」的山寨幣,作為這個公眾號的宣傳棋子。我猜,關注度肯定能上10w+。

不過,李笑來老師團隊開發的Candy.one,再一次擴大了「糖果」的範疇。

CandyBox把一些基於區塊鏈技術的項目發行的代幣集合在一起, 打包交易。它有點像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把各種資產打包在一起,按份數交易。

如果加密貨幣二級市場越來越火熱,那麼就有更多的資金進場,帶動大盤的上漲,那麼每一枚「糖果」都會有較大的增值空間。

目前,「糖果」主要作為推廣營銷手段,提升那些區塊鏈技術項目知名度,引起大眾投資投機熱潮。這就是我們俗話說的「賺眼球」。

到了後期,等這類指數型產品發展成熟,肯定會像ETF一樣上線交易。到時,像candy.one這類網站就轉型成為一個數字化基金平台。這一齣戲,是李笑來團隊放的長線,等待大魚上鉤。

不過,作為一名吃瓜群眾的一員,我們也不用那麼抗拒,隨時擁有開放的心態就好。這次「媷羊毛」,不會讓你一夜暴富——那是發糖果人的事,但賺一些零花錢還是可以的。

分級分銷機制,可以讓他們發展得更快,或者死得更快,也會讓我們賺得更多,或者就當這件事從沒發生過,何樂而不為呢?

這次糖果風,把場外觀望者也拽了過來,肯定會比上一次的ICO風吹得更加猛烈。

結 語

如果你相信這個「比特巨獸」,並且自己有承擔巨大風險的能力,那麼你可以嘗試進場瞧瞧熱鬧。

如果你對這個龐然大物沒有深刻的理解,那麼你可以把閑錢花到其他的地方,或者空餘時間媷媷羊毛那也挺好。

從比特幣開始,到山寨幣、智能合約、ICO、分叉幣、IFO,再到現在的CandyBox,區塊鏈在廣度和深度兩方面,都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巨大擴展。

底層技術,有了。操作系統,有了。技術價值觀,有了。應用軟體,有了。

現貨市場、期貨市場,有了。個股資產、指數資產,有了。

參與的人、旁觀的人,有了。

誹謗、譏誚,有了。暗箱操作的把柄、國家監察機關的注視,有了。

應該有的,不想有的,都有了。在我看來,區塊鏈技術將形成兩撥群體,一撥逍遙在貨幣、貨幣組合投機、投資的世界裡——從比特幣到貨幣指數基金,一撥沉浸在用技術改變世界,用技術改善人類生活的世界裡——從比特幣到自由軟體。

這是個自由的年代,也是一個充滿禁錮的年代。人們把自己囚禁在個人的狹小空間,或者流放在金錢的巨大迷宮裡邊。努力積累個人資本是個人的責任,但崇拜金錢,把金錢當作評價一切的尺度,那就是一個人此生的遺憾了。

我們關於區塊鏈問題的討論,到這兒就告一段落了。也許,你還是什麼也不懂,但你至少知道區塊鏈、加密貨幣、分叉幣、山寨幣、智能合約、硬分叉、軟分叉、糖果、糖果盒等概念,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

下次別人讓你領「糖果」,你也知道這是分叉幣,還是山寨幣,還是一個數字貨幣基金份額。你也就不會傻著去應付每一次「糖果攻擊」,不會充當別人眼中的棋子。

區塊鏈技術未來的發展,需要一個制度,光靠人之間的共識是不行的。未來的發展,你我不能預見。

但我相信,未來仍舊是一個不斷打破遊戲規則,不斷創造遊戲規則的時代。規則的締造者,永遠擁有可持續的可觀財富。

Be Better · 201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青年筆記 的精彩文章:

美術館東街22號

TAG:知識青年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