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年初一威遠「牛兒」把春鬧 四代同台山歌滿婆城

大年初一威遠「牛兒」把春鬧 四代同台山歌滿婆城

您的瀏覽器不支持此視頻格式

吳志挺 封面新聞訊(記者 馬夢飛)

「雞叫三遍出太陽,我聽見那個鑼鼓響噹噹,牽起牛兒出圈房……」轉眼之間,除夕就過去了,新的一年正式拉開帷幕。2月16日一大早,內江市威遠縣越溪鎮倆母山吳雙林家的院壩里,這位56歲的農村漢子扯著喉嚨唱起了山歌。一旁,另兩個男子晃晃悠悠,扮牛兒出遊、為爭食打架。這是威遠越溪最具特色的「牛燈舞」。大年初一,作為越溪牛燈舞第六代傳承人的吳雙林,帶領村子裡的20多人到越溪街上參加新春民俗演出。

/strip/quality/80/ignore-error/1|imageslim" />

大年初一鬧新春 山歌唱響滿婆城

起源於唐朝的威遠越溪牛燈舞,發源於越溪鎮倆母山下,其前身叫「越溪牛兒燈」。吳雙林的兒子同時也是越溪牛燈舞第七代傳人的吳志挺告訴封面新聞記者,以前當地農民在勞作之餘,就用農具當道具,模仿耕牛的動作自娛自樂。他的爺爺、父親都是玩牛兒燈的一把好手,耳濡目染,他漸漸也就學得了一身絕技。

/strip/quality/80/ignore-error/1|imageslim" />

「一千年一萬年,牛和祖先結了緣。我給牛兒一把草,牛兒幫我來犁田。」吳雙林扮起放牛娃來,小品、說笑、逗樂張口就來。據悉,為了這次威遠民俗新春活動表演,吳雙林還重新創作了歌唱家鄉的山歌。他說,雖然牛燈舞主要以牛的憨態和放牛娃的逗樂為主,但很多人都沒聽過原汁原味的山歌,這次他要讓大家好好享受一次。

「和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我們加入了新的鑼鼓配樂,同時所有語言類、雜耍類的節目都登場了。」吳志挺告訴封面新聞記者,今年的表演內容和形式更加豐富。

/strip/quality/80/ignore-error/1|imageslim" />

四代同台牛燈舞 最大78歲最小僅7歲

越溪牛燈舞因其對傳統農耕文化的生動演繹和幽默表演形式,在2009年成為省級非遺,2010年還在首屆中國農民藝術節上獲得最高榮譽獎「精粹獎」,2017年獲得「首屆全國千人玩牛大賽」優秀獎。

今年春節到縣城表演的龐大隊伍,幾乎都由吳雙林的親戚組成,從第五代到第八代共四代傳承人參與,其中年齡最小的只有7歲,最大的78歲。今年的表演形式也非常齊全,有單牛表演、雙牛表演、群牛表演、牛燈和獅燈共同表演等多種形式演出。

/strip/quality/80/ignore-error/1|imageslim" />

而吳雙林為了給牛燈舞增加一些創新內容,幾天前就把親戚朋友請到家裡開始排練。「以前都由兩個人共演一頭牛,改進過後,可以用竹篾紮成牛兒,一個人就搞定了。騰出來的人手,可以扮更多的牛,多牛鬧春更有氣勢。」

「非常精彩,真的是原汁原味的經典民俗!」因為在網上看到新聞,所以特意從成都趕過來的王先生對這次表演讚不絕口。

/strip/quality/80/ignore-error/1|imageslim"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封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李彥宏登上《時代》封面,他的身後是世界的未來
彈幕網鼻祖A站已關閉!疑似融資不暢 網友嘆息:讓AC娘體面謝幕吧!

TAG:封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