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心與心的交流——一個差生的轉化

心與心的交流——一個差生的轉化

多年的教育實踐告訴我,每一個學生其實都是一座金礦,他身上總潛伏著一種成功的特質,只是因為缺少了發現與開發而可能使之平庸。世上也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差生,所謂的差,也只是一時的某個方面的欠缺。

我班曾有一個叫于波的學生,後來成為南京大學的經濟學博士。對一般學生來說,他就是一個神的存在。但你也許怎麼也想不到,他曾經是所謂的雙差生。一貫桀驁不馴,以好打架聞名於學校,標準的「刺兒頭」,頂撞老師,抽煙喝酒談戀愛一樣不落。

記得高二剛接手一個班的班主任,看學生名冊,我的腦袋嗡的一聲,大名鼎鼎的于波赫然在目,名列班級倒幾名。高一時是年級有名的」角兒」,有老師打趣我:「你上輩子殺了人,現在要來還債了。」我無奈地笑笑,只覺得運氣不好。

但不久我的好奇心就起來了:他如此好基礎,怎麼高一一年就從進校前幾名「墮落」到班級倒數呢?

經過了解,我終於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他天性有點不安分,下課喜歡搞打,總被班主任訓斥,後來又被在班級公開處理談戀愛。再後來,聽說考試作弊,被強行叫來了家長。從此,他跟班主任較上了勁,故意違紀,一下子變成了雙差生。

開學才兩天,他就找人打架,過了好幾天,我不問不理,後來一次他上廁所,我把他叫進教師辦公室。我先什麼話也不說,他看著我,一臉的茫然,終於他還是開口問我什麼事,我說我一直在等你找我談話。他於是不屑地說,就那打架的事啊,我幾乎忘了。我說,你沒忘,這不記起來了嗎。這時上課鈴響起,我就微笑著對他說:「你先去上課吧,我們改日再談。」

連續兩天,我又不問不理,第三天,又乘他上廁所路過教師辦公室時,我叫他進辦公室,示意他坐到椅子上,他猶豫了一下,站著說,老師,馬上上課了,我們以後再談。

好傢夥,他還跟我玩起了以牙還牙,以後就以後,我急什麼。

一周下來,他太平無事,班會課上,我表揚了全班:大家給我面子,班級似乎沒有什麼事故發生,謝謝大家,你們都是好樣的。

下課後,于波主動來辦公室找我,他說,老師,你還沒找我談話呢。我說,還談什麼,你安安靜靜地度過了一周,這不已經是最好的回答了嗎?我看他欲言又止,於是我說,我還有點事情,我們以後再說。他默默地走了。

後來,英語老師說于波默寫100分,但他默寫時偷看英語書了。

當天下午,他經過辦公室時,我當著許多同學與老師的面大聲說,于波,好樣的,英語默寫100分。

第二天,他給我寫了一封信,告訴我,他非常感激我沒有把他打架的事情告訴他爸爸,雖然他不在乎喊家長;他一直在等我第三次找他談話,他還告訴我他的英語默寫是作弊的。

當天,我第一時間給他回了一封信。我告訴他,他很仗義,也很誠實,同學關係也很融洽,我告訴他,他的誠實讓我很開心,我建議他爭取月考進步五名。

很快,他又給我回信,說他高一基本上沒有學習,他是沒有希望的,讓我不要對他抱有希望。鹹魚是翻不了身的。

至此我才意識到,他對自己已經喪失了信心。他本來是想混混日子,所以一上來就通過打架給我一個下馬威,好繼續他的任性胡為,然而他的一系列動作沒有引起我對等應答,這就如一拳打在棉花上,激不起強烈反彈,這反而讓他無所適從。

他之前何曾受過老師如此的禮遇,他已經習慣了一個差生所受到的歧視、挖苦、痛罵與打擊,猶如奴才,長期的壓抑與歧視讓他認同自己的角色,一旦讓他做主人,他會不習慣。

月考一出來,我第一個找他分析試卷。剛進辦公室,我就搬來一把椅子,讓他坐下,面對70幾分的成績,我耐著性子足足花了一個小時才講完。這過程中,我明顯感覺到他的不耐煩,但他還是堅持聽完了。我重重地感謝了他這麼耐心地聽講。我注意到他情緒的微妙變化,他不是不知道老師的真心待他,他只是不適應自己角色的轉換,他有點受寵若驚。

再後來,只要于波成績上有一點點進步,或者行為習慣上有一點改觀,我就第一時間給予肯定,在他每每想放棄時,我總是鼓勵他慢慢來,讓他相信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再後來,我們通信正常化,他有什麼疑惑或者不快都告訴我。慢慢地,他變成了讓所有老師吃驚的孩子,他的不良習慣好像一下子都不見了。他的成績突飛猛進,高二一年,他已經是班級前十了,高三更是一發而不可收拾,最後以高分錄取西安交大。再後來他到了復旦大學。

其實,細想一下,這一切又似乎是在意料之中,他本來基礎還可以,一旦沉下心來,成績肯定會提升不少。我想于波的變化應該緣於老師的寬容與尊重,緣於平等,緣於師生間心與心的交流。

一位心理學家說,青少年心理像一架多弦琴,其中有一根是和弦,只要找到它彈一下,就會使其它的弦一起振動,發生共鳴,協奏起來產生美妙的音樂。差生心中也有這樣一根和弦。作為班主任,應如何去撥動這根琴弦呢?這裡就涉及一個如何實現心理溝通的問題。按我的教育經驗,班主任應注意兩點,首先得充分尊重差生,和差生平等相處,這樣差生才會有言敢發,有話敢講;其次,教育得講究方式方法,得用真情去撥動這根弦,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情理相濟。

對於于波這樣的雙差生,我們教師是有責任的,也是問心有愧的。有時我們沒有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我們總習慣於輕視他們,厭棄他們,甚至像躲瘟疫一樣地遠離他們,我們很少想去真正走近他們,了解他們,關心他們,他們成了一個被愛遺忘的角落。於是,他們叛逆,他們打架生事,他們除了學習什麼都干,總之,一切與老師背道而馳,以此來引起別人的注意,來平衡內心的失衡,也以此來抗議老師不公正的態度。

我想,于波在第一次打架後,一定做好了被痛罵甚至被打的心理準備的,對他來說,這一切太正常了。可是,事情沒有按他的預料發生,他被冷漠了、禮遇了。這讓他始料未及,無所適從。在這一瞬間,他的心中那個塵封已久的自尊心一下子被開啟,這種被尊重的感覺要比優秀的學生來得更強烈,因而所產生的力量也更大。差生身上的自尊心就象幼芽那樣稚嫩,教師的某種疏遠、冷落或嫌棄,都會損傷它們,使他們自暴自棄。

美國教育家多布森就談過這樣的教訓:「我的數學試卷和讀書報告從沒及格過,任課老師說我笨,我也不爭辯。我確信教師是對的,因此,我什麼事都做不好,十歲的我曾對學習喪失過信心。」這個事例表明,差生所遭受的不公正的評價,常常使他們自尊心受到不應有的傷害,從而產生自卑感,喪失上進心。

由此可見,班主任只有同差生增加交往,積極溝通,加深了解,正確把握差生思想上的疑點、難點、熱點,才能對症下藥,求得相互理解,從而統一雙方的認識。然而,要通過心理溝通去認識學生,理解學生,也並非易事,它不僅需要師生雙方具有渴求溝通的心理基礎,還需要具有觀念相容這一溝通的客觀支柱,以及藉助一定的時間、環境、周圍氣氛和物質條件等傳遞媒介,更需要具有一定的溝通藝術。

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學認為,人與入之間信息的交流和傳遞,需要有一個較好的心理基礎。而決定這個基礎的就是「信任」和「不信任」這一過濾器。差生對外來信息,信任了,就容易認同;不信任,就難以接受。差生對教育者的信任,是進行溝通、說服、引導的重要條件。實踐中,班主任應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人格力量」的發揮,靠信任架設雙方心理溝通的橋樑。

于波的學習逆襲,給我很大的教育啟示。對於如他這樣的所謂差生,我們教師應給予更多的關心與愛護,因為他們更可憐,也更脆弱,他們的自尊心更需要得到尊重與呵護,一個鼓勵的眼神也許會讓人愉悅一整天,而一句心與心的溝通話語也許會改變人一生的命運。

—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這些讀著心疼的情話,真的很扎心
珂勒曦變頻與工頻空壓機的區別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