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齡閨女的小確幸

大齡閨女的小確幸

「地爐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稱讀書者。 」這個假期,我們將陸續推送本刊記者的私人書單和讀書心得。春節長假,忌暴飲暴食,忌「農藥」「吃雞」,宜陪家人,宜讀好書。

傳統愛情故事講述婚姻,但芭芭拉?皮姆筆下的女主人公至終都沒有步入婚姻,只呈現出某種可能性。人們欣賞她筆下那些隱忍樂觀的「佳媛」,在她們眼中,單身只是一種狀態,但並不意味著任何缺失。

去年翻譯了一部小說:英國女作家芭芭拉?皮姆(BarbaraPym)的《佳媛》(Excellent Women),概括地說,這是一部「簡?奧斯丁」式的風俗喜劇,講的是一名30+大齡單身文藝女青年的小糾結與小確幸。

眾所周知,每逢春節長假,大齡閨女的婚嫁難事又成了各家各戶繞不開的話題,或許這部小說能讓人一窺某些單身女性的真實內心。

我得承認,若是早幾年閱讀皮姆的這本《佳媛》,未必會喜歡,對於那時的我而言,這樣風平浪靜的小說似乎太淡了一些。

青蔥懵懂的歲月,我總是從小說和藝術中找尋豐富的感覺,而這恐怕恰恰是皮姆暗諷的對象,正如小說女主人公米爾德麗德?拉思伯里對羅金厄姆?內皮兒的一番審視:眼前這個英俊開朗、頗討女人歡心的男人,更適合浪漫憧憬,但絕非踏實的丈夫人選。

年歲漸長,經歷過一些人事之後,你會發現,也許感覺很美妙,但感覺並不總是可靠的,這時你開始欣賞皮姆面對生活本相的冷靜與節制。她以輕描淡寫的筆法描繪著周邊小世界裡的小人物,那裡沒有跌宕的情節和傳奇的橋段,幾句簡單的人物對話和內心獨白,精妙地展現出日常生活中悄然無聲的戲劇感。

《佳媛》出版於1952年,是皮姆最優秀的代表作。

「我想,一個三十剛出頭的未婚女子,獨身獨居又舉目無親,總期望自己能被人關顧,與鄰家打成一片,如果她正好還是一個牧師的女兒,那人們也許真會說她沒治了。」

類似簡?奧斯丁那句「有錢的單身漢總要娶位太太」,皮姆也以頗具諷刺意味的開場,列出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

皮姆生於1913年,這位英國戰後女作家,因擅長社會風俗喜劇被譽為「20世紀的簡?奧斯丁」。 她作品中的主角幾乎都是女性,且多為世人眼中的「老小姐」。事實上,這位一生創作都圍繞婚戀的「皮姆小姐」,最終也沒有嫁人。

早在16歲那年,皮姆就寫了自己的第一本書《穿化妝舞會服的年輕男子們》。這個惹眼的標題確乎暗示著什麼:一群外表光鮮的年輕男子,背後是某位單身女性的兩隻眼睛,她冷漠的審視、熱切的觀望,既興奮又失望——其實多半是失望——幾乎皮姆所有作品中的女主人公都是如此,面對頗有魅力的異性,她們也許會陷入愛河,但同時又清醒地意識到其中的荒謬與不現實。

《佳媛》中的米爾德麗德可謂皮姆原型,一位喜好文學、秉持基督信仰的「大齡單身女青年」。米爾德麗德的父親早逝,她獨自住在倫敦市郊的簡陋公寓中,平日兼職在慈善機構照料老婦人,閑暇時去教會服侍,偶爾還得幫著協調隔壁鄰居家的婚姻風波。

正如小說標題所示,31歲的米爾德麗德正直善良、處事低調、性格沉穩,她從不抱怨,甘願付出,也鮮少期待回報。和皮姆筆下多數女性一樣,米爾德麗德維持著極具道德感的好名聲,沒有任何出格之舉,但也沒什麼遠大抱負。然而,面對日常生活中各樣小確幸或小挫折,她卻有張隱秘起伏的心理地圖,看到熟人中尚且單身的人類學者埃弗拉德?博恩或青年牧師朱利安?馬洛里,她也會分析想像,數算過往、憧憬未來……

《佳媛》並沒有高開低走的曲折故事線,但敘述者對於周遭世界的觀察評論細緻入微,米爾德麗德表面看來樣樣無所謂,內心卻常漣漪陣陣,她那些半調侃式的自言自語讀來饒有趣味。

例如初識鄰居海倫娜?內皮爾,米爾德麗德便不自覺地心下比較起來,「我們倆,瞧這架勢不太容易成知交。她一頭金髮,人也俏麗,花哨的燈芯絨褲配著亮色緊身針織衫,而我呢,灰褐色的頭髮,怎麼看都相貌平平,那走形的罩衫和黃褐色裙子倒是有點扎眼」,品頭論足一番自嘲後,她還對文學前輩幽了一默,「我得趕緊補充一句:我可成不了『簡?愛』,她讓太多相貌平庸的女子有了自信,她們慣用第一人稱講述自己的故事,而我從未想過將自己去攀比她。」

沒人會讀著皮姆的小說大笑出聲,那可能有點過了,但你會抿嘴偷笑,邊笑邊放下書來享受這一刻,接著又拿起來讀。

「我不得不和人共用盥洗室,我常常抱怨咕噥,甚至感到羞恥,好像我不配擁有自己的盥洗室似的?」

生活中的尷尬、苦惱、小小的嫉妒及負罪感,經過皮姆的妙筆一一呈現,以一種神奇的方式,讓人看清自己,不要自以為是,學會謙卑寬容地面對各樣變數。

皮姆的文學之路算不上一帆風順。成年後她完成的首部小說《馴服的瞪羚》最初被出版商拒絕了,直等到1950年,小說終於面世。兩年後,《佳媛》得以亮相出版,贏得一片稱讚。

接下來11年間,皮姆又陸續創作了四部極具個人風格的作品,每部都如發光的寶石。儘管聲名鵲起,她仍維持著她低調的作家身份,長年在倫敦的國際非洲研究所擔任學術期刊的編輯工作,《佳媛》中涉及非洲和人類學話題的內容大約也是這份差事帶來的啟發。

1963年,皮姆給她合作多年的出版商寄去新作《錯戀》,卻意外遭到對方的拒絕。在激情澎湃的六十年代,她那些不動聲色的輕喜劇被視作老掉牙的玩意兒不受待見,皮姆接連遭到幾次退稿的打擊,隨後沉寂了整整14年。

直至1977年,英國詩人菲力浦?拉金(Philip Larkin)和評論家戴維?塞西爾(David Cecil)在 《泰晤士報文學評論副刊》上發文,一致認為皮姆是「本世紀最被低估的小說家之一」,這才幫助她重振小說家的聲望。自那以後,她的新作開始受到關注,舊作亦有了再版機會。遺憾的是, 皮姆只在這種愉快的心境中生活了三年,1980年,疾病奪去了她的生命,享年66歲。

皮姆的小說總以平常心來看待世間萬物,她強調接受生活中的局限性,提倡面對困難的勇氣。她的優雅趣味和睿智洞見,使得她的清教思想在小說中顯得十分自然。她描述了一幕幕靜水流深的輕喜劇,使我們彷彿置身其中:無論工作、社交、食宿等極其瑣碎的日常生活,還是人們腦海中一閃而過的念頭、靈魂里的小爭戰,對愛的渴望與退縮……她的寫作不但展示人物話語,還會傳達出人物沒有說出的心意;不但寫出人的本質,也寫出了生活的本質。

皮姆去世後14年,她曾就讀的牛津大學成立了芭芭拉?皮姆學會。如同人們用「海明威式的生活」描述「鬥牛、打獵、深海捕魚」一樣,「芭芭拉?皮姆」也演變成了一個新詞,若有人形容這一刻「非常芭芭拉?皮姆」,指的便是某人黯然接受了自己被邊緣化的低微處境,這個詞也常用來形容對某人觀望良久,但意識到自己永遠不會成為被愛慕的對象,旁人眼裡,那或許是一種隱忍高貴的情愫,但恐怕沒人真希望自己陷入這般窘境。

傳統愛情故事講述婚姻,簡?奧斯丁的小說幾乎也都以教堂婚禮作為大結局,但皮姆筆下的女主人公至終都沒有步入婚姻,只是呈現出某種可能性。《佳媛》中,埃弗拉德與米爾德麗德的相遇相識,也算是某種「傲慢與偏見」的配對結果,但直到小說最後幾頁,她也只是受邀去他家吃了頓晚餐,他委婉地請求她幫忙校對自己的人類學樣稿……

事實上,在皮姆的小說中,與宣告訂婚喜訊相比,更多的是馬洛里牧師和格雷太太解除婚約這樣的插曲。據說,皮姆本人雖然終身未婚,但她的情事比筆下的女主人公還多。提及《佳媛》時,她曾給男友寫信道:「我猜想,所有我認識的男人都以為自己是那個『羅基』。」

在這個精明的女作家筆下,那些男性角色幾乎都有點自戀、挑剔,偶爾還顯出幾分滑稽。他們依靠女人照料日常生活,解決情感困境。直到小說結尾,米爾德麗德也沒有因為即將進入親密關係而立刻顯得沾沾自喜、深受安慰,她只視其為人生新階段的挑戰,話語中不乏揶揄口吻:「如此看來,我將要擔負的責任和為埃弗拉德所做的工作,似乎就是海倫娜所謂的至終的完滿人生了。」

也許,皮姆算不上極致浪漫的女作家,但她理性、謹慎,又不失信心與盼望。這讓人想起她在小說中提及的那首讚美詩《慈光導引》,正是那些閃爍著希望的微光點亮了大批讀者,人們欣賞她筆下那些隱忍樂觀的佳媛,在她們眼中,單身只是一種狀態,並不意味著任何缺失。她們具備應對單身生活的平衡情感與生活智慧,不僅如此,她們也學會享受這種安穩自足的狀態,只要向著光明的方向,以溫柔敞開之心,一步一步迎接未知的到來。

本文首發於南方人物周刊微信公號

文 /本刊記者 李乃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方人物周刊 的精彩文章:

普通人王凱的明星人生
「量子霸權」還是「量子優勢」?量子計算競賽「加速時」

TAG:南方人物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