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所謂男女有別,主要不是指生理方面,至今還沒完全打破!

所謂男女有別,主要不是指生理方面,至今還沒完全打破!

原標題:所謂男女有別,主要不是指生理方面,至今還沒完全打破!


中國傳統的封建社會一直是按照「男耕女織,男重女輕」的模式結構發展的,它決定了現實生活中「男主外,女主內」的角色定位。


傳統社會一直強調「男女有別」,這種不同不僅僅是指生理上的差別,更多的是指社會家庭角色分工的不同。


「男主外,女主內」的角色分工以及「男女有別」的傳統觀念,在中國傳統歲時節日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中也表現的非常清晰。


受傳統思維模式定位影響,已為「人婦」、「人母」的女性不論是在日常生活中,還是在傳統歲時節日生活中,都極力想扮演好自己「女主內」的角色。


然而,這種「女主內」的角色,說白了就是兩個字:繁忙。


比如,山西大同流傳的春節民謠有:


「臘八粥,喝幾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凍豆腐,二十六,去買肉,二十七,宰公雞,二十八,把面發,二十九,蒸饅頭。」


可見春節期間是女性一年中最忙的階段,從臘八早上天沒亮就熬制臘八粥,到進入「小年後」的年貨置辦和家庭布置,都少不了婦女的身影。


除了祭灶和宰雞之外,她們在這一系列的儀式活動中都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最具諷刺意味的是,大型祭祀活動基本都把女人排斥在外,但所有祭品都是由女人負責準備。



比如,清明節的祭祖掃墓雖本是成年男性主持參加的活動,但祭祖所需的祭品都是由女性來完成。


由於風俗禁忌的影響,女性是不能參加正式的清明上墳祭祖儀式的。


這也從另外一個側面體現出「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角色模式,畢竟在墳地上祭祖是需要「拋頭露面」的,是一種大場面,應由男性主持。


再如,端午節從粽子的製作,艾草、符的選擇和端午繩的編織,都是由女性完成的。


端午節一早,家庭中成年女性就把熱水倒好,將已經準備好的艾草放在臉盆里,然後催促著家裡的每一位成員來洗臉,特別是孩童。


由於「艾」和「愛」同音,所以用艾草水洗臉就是希望每一個家庭成員在這一年裡可以得到更多的「愛」。

然後再由已婚女性將已經煮熟的粽子給每個人嘗食,至此端午儀式才算完成。


不過,有一個節日例外,那就是中秋節!



中秋節是一個屬於女性的節日,不論是從節日食品的準備,還是最後拜月儀式的主持,女性從始而終都是主角。


在中秋夜的拜月儀式上,婦女們跪在月亮下,靜候著「供香」焚完,然後再點燃準備好的「黃表」對著「月爺兒」禱告,祈求全家平安。


在中秋節,男子是禁止拜月的,這個儀式只能由女性完成。


因為女屬陰,月也屬陰,所以女性拜月是符合傳統的陰陽觀念,順應「自然」要求的。



從祭祀儀式發生的地點來看,這也是符合「男主外,女主內」角色觀念的。因為中秋節的祭月儀式通常是發生在每家每戶各自的庭院里、陽台上的,這僅僅是面向家庭內部的,基本不需要與外人接觸的,不屬於「大場面」。


總之,「男耕女織」的經濟模式和「男女有別」的傳統觀念決定了現實生活中「男主外,女主內」的角色分工。


運營/影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祥說近代史 的精彩文章:

李鴻章家教第一條:別因為爸爸厲害就仗勢欺人!
讓漢奸無所遁形!揭露為日本拍歌頌電影的中國導演!

TAG:祥說近代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