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他的科幻作品被馬斯克送上太空漂浮10億年,他原來是這樣的一個大神

他的科幻作品被馬斯克送上太空漂浮10億年,他原來是這樣的一個大神

今日撰稿人:報十二娘



阿西莫夫




他是個在外遇中發現自我潛能的花花公子,


他是個從低俗小說中領悟寫作技巧的寫作狂

他被全世界讀者譽為「神一樣的人」


他被

美國政府

授予「國家的資源與自然的奇蹟」的稱號,


以表彰他在「拓展人類想像力」上作出的傑出貢獻

他的作品啟發了埃隆·馬斯克的宇宙觀


最近,馬斯克將他的一套科幻小說,送上了太空


這套書將作為人類文明的一個印跡


在太空中漂浮10億年……







1


曾有人請阿西莫夫介紹一下自己的經歷,


他毫不客氣地寫道:


我決定從化學方面取得哲學博士學位,我做到了;


我決定娶一位非同尋常的姑娘,我做到了;

我決定要兩個孩子,一男一女,我做到了;


我決定寫故事,我做到了;


然後我決定寫小說,我做到了;


後來,我決定寫論述科學的書,我也做到了;


最後,我決定成為一位整個時代的作家——現在我確實成了這樣一個人。 



喂喂,阿西莫夫,你是不是有點狂妄自大啊?


對對,很多人都這麼說,我懶得解釋,也不想謙虛,


所以,我乾脆自我總結了幾點,比如:


「阿西莫夫式的狂妄自大」,


「自我膨脹得像紐約帝國大廈」,


「無法把自己光彩奪目的才華掩飾起來」等。


 


這就是艾薩克·阿西莫夫,


20世紀一流的科幻作家之一,


他創作出了「基地」、「機器人」等享譽全球的系列作品,


他不僅影響了一個時代,影響了全世界,


就在前幾天,


作為對偶像的致敬,


馬斯克把一套微縮版《銀河帝國:基地》放進那輛紅色特斯拉跑車中,


去遨遊太空了!





作為一名科技狂人,


馬斯克曾表示,


阿西莫夫的書教會了他「文明是周而復始的」,


這讓他勇於追求自己的夢想。


 


2


阿西莫夫有著驚人的創作力,


是有史以來最高產的作家之一,


他一生創作了數千篇文章和近500部書籍,


涉及科學、化學、生物、數學、天文學、物理學等多個領域,


他寫人類歷史,也寫科幻世界的未來史,


被稱為「

神一樣的人

」。


 


但在寫作上,


他卻似乎沒什麼天生的天賦,


中學時,


他甚至因為作文寫的差,


曾被一位老師多次當眾批評、嘲諷,


當他一開始拿著自己的作品投稿時,


也是連續多次被拒。 



學生時代的阿西莫夫




究竟是什麼對我的寫作有影響呢?說來慚愧,是低俗小說雜誌

。」


雖然在早期的閱讀中,


讀的多是低俗內容,


但這依然讓阿西莫夫對文字產生了深深地熱愛。


他曾在書中寫道:


「不論低俗雜誌小說多麼無聊,還是該讀一讀。


年輕人渴望閱讀粗野的,粗製濫造的,文體臃腫題材陳腐的故事,


只有通過閱讀這些故事的單詞和句子才能滿足他們這種渴望。


凡是讀過的人都必然會受到閱讀能力的訓練,


其中一小部分人會轉而去閱讀比較好的作品。」


 


1920年1月出生在俄羅斯彼得羅維奇的阿西莫夫,


3歲那年隨家人移民到美國。


後來,


他的父母開了一家糖果店來維持生計,


這個小店也賣報紙、雜誌——


那些源源不斷的低俗書報,


讓阿西莫夫在閱讀中度過了多年的時光。


 


阿西莫夫從小就顯示出了智力和記憶力上的天賦。


他對生活中發生的事情記得非常清楚,


有「近乎攝影般的記憶力」。


作為世界頂級智商俱樂部門薩協會的副會長,


阿西莫夫對自己的智力有著絕對的自信,


他認為,


在他認識的無數人中,


只有兩個人在智力超過了他





上學時,


學校發的課本他總是一周就能看完,


老師教的那點東西根本就滿足不了他的需求。


 


於是,


父親為阿西莫夫辦了一張圖書館的借書卡,


引導他去讀那些「好」的書籍,


他曾一遍又一遍地閱讀《伊利亞特》,


以至於記住了這本書的全部,


你任意挑出一節,


他就可以告訴你在哪裡找到。


 


阿西莫夫在學校獲得了基礎教育,


但他認為,


真正的教育是從公共圖書館獲得的


「這種缺少引導的令人難以置信的大量綜合閱讀,


使我的興趣被引向20個不同的方向


並且所有這些興趣全都保留下來了

。」


 


3


阿西莫夫從11歲開始寫作:


圖書館的書總是要還回去的,


那不如自己寫一些可以永久收藏的書,


而且,


他有了講故事的衝動和慾望,


於是,


他開始隨心所欲地寫作,


但他從未想過自己的作品會出版。



1951年,阿西莫夫的作品作為《銀河科幻小說》的封面故事




「在小學和初中里,我是最聰明的孩子;


在高中里,我是比較聰明的孩子之一。」


阿西莫夫在15歲就進入了哥倫比亞大學,


也是從那時起,


他成了一名「科幻」迷,


讀了大量的科幻小說。


 


自認為才華橫溢的阿西莫夫,


自然不滿足於讀,


他還想要自己創作。


1938年6月,


18歲的阿西莫夫把寫好的故事稿子送到了《驚人故事》編輯部,


還親自交給了自己的偶像、該雜誌的主編、科幻作家約翰·坎貝爾。


但很快,


他就收到了一封很客氣的,並給了很多意見和鼓勵的退稿信。


 


幾個月後,


阿西莫夫在另一家科幻雜誌《驚奇故事》上,


正式發表了他的第一篇科幻作品。


1939年7月,


坎貝爾的《驚人故事》首次刊登了他的作品:《趨勢》。


 


顯然,


阿西莫夫的寫作生涯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開端。


但這時,


他還只不過是一個發表過幾篇文章,


為找工作犯愁的大學畢業生。


為了逃避找工作這件事,


阿西莫夫決定留校讀書,讀到博士。


 


讀研期間,


阿西莫夫的成績一路下滑。


他的同學們都是決定以化學為終身追求的專業人才,


但他不是,


這世界上有成百上千種不同的專才,


但是,只會有一個艾薩克·阿西莫夫

。」


他覺得自己卓爾不群,是一個通才。





阿西莫夫一直沒有放棄寫作,


到1941年,


他已經發表了十幾個故事。


並在那年4月寫出了《日暮》,


這篇作品被認為是阿西莫夫的經典之作,


平時每個詞能拿1美分稿酬的他,


也因此拿到了每個詞1.25美分的額外稿酬。


而且,


從此以後,


他再也沒有遭到過退稿。


 


4


1948年5月,


阿西莫夫通過了他的博士論文答辯,


但在找工作時卻嚴重受挫。


他所應聘的查爾斯·菲澤公司不僅沒有僱傭他,


還以冷漠、高傲的態度「侮辱」了他,


以至於多年以後,


該公司付5000美元請阿西莫夫去做演講的時候,


一般不會討價還價的他,


卻提出了6000美元的一口價,


對,多收的1000美元是對那次情感傷害的補償。


 


找不到合適工作的阿西莫夫,


在寫作上卻邁出了一大步。


1950年,


他出版了第一本書《天空中的小石子》,


為他出版這本書的是道布爾戴出版公司,


此後他和該公司多次合作,


即使成為頗有身價的大作家,


可以挑選、競拍出版社後,


阿西莫夫也沒有對道布爾戴那麼做,


因為他除了是個有仇必報的小心眼,


也是個懂得感恩和忠誠的傢伙。


 


後來,


波士頓大學一位教授讀了阿西莫夫作品,


成了他的粉絲,


便推薦他到該校生物化學系教書,


就這樣,


阿西莫夫總算找到了穩定的工作。


 


教書期間,


阿西莫夫在一直利用課餘時間寫科幻小說,


這讓領導對他頗有意見,


雖然在1955年就被提升為副教授了,


但阿西莫夫的薪水在教授中屬於最低的,


對此,他非常不快。


後來,


又因為一筆經費問題,


阿西莫夫和領導徹底鬧翻了。


 


而且,1957年,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在蘇聯的發射,


深深地觸動了阿西莫夫,


作為一名科學作家,


他希望自己可以通過寫作,


將複雜的科學問題簡明地介紹給大眾,


提高整個社會的科學認知水平。





這一切把他推向了職業作家的道路。


38歲的阿西莫夫離開了波士頓大學,


開始全身心投入到寫作中去。


 


5


他從來都不想去旅行,


不想參加無聊的聚會,


也不想去看歌劇之類的,


他每時每刻都在寫作:


我不需要放假,放假幹什麼?


放假無非就是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就喜歡寫作

。」


 


對他來說,


最愉快的時光就是,


坐在打字機前在不斷的敲擊中,


看著那些字詞像變魔術般成形。


他可以連續工作12個小時而不覺得累。


 


每當坐下開始工作時,


他能立即進入寫作狀態,


不是他不需要構思、整理思路,


而是他在吃飯、睡覺、甚至洗漱時已經做了這些。


 


阿西莫夫從小就在糖果店給父母幫忙,


那時,為了生計,


一家人每天從早上6點營業到凌晨1點。


他一生都保持了那種不知疲倦的工作習慣,


每天早上5點起床,然後儘早地開始工作,工作時間儘可能長點。





曾有人說,


如果有天堂,那一定是圖書館的模樣,


但阿西莫夫卻說,


天堂就是寫作

」。


 


也曾有記者問阿西莫夫,


「是否會有時候想做別的事而不是寫作?」


「不。」


「如果醫生說你只能活6個月了,你會做什麼?」


「我會加快打字的速度。」


 


當阿西莫夫正在埋頭寫作他的第100本書時,


他的妻子杰特魯德曾抱怨道:


「你這樣究竟有什麼好處?


等你快要死的時候,


你就會明白自己在生活中錯過了什麼


你錯過了所有原本可以用你掙的錢享受到的美好事物,


那些由於你頭腦瘋狂,


只知道寫越來越多的書而被你忽略的美好的東西。


到那時,


100本書對你又有什麼用?」


但阿西莫夫卻淡淡地回應:


「我死的時候,


你俯下身來聽我的臨終遺言,


你會聽到我說,『太糟糕了,只寫了100本書!』」



阿西莫夫與杰特魯德




在傳統家庭生活方面,


阿西莫夫並不是理想型的丈夫和父親,


「我敢說我第一次婚姻失敗,部分原因正在於此。」




至於婚姻破裂的主要原因,


應該要歸因於阿西莫夫那超級花花公子的生活做派。


雖然杰特魯德曾是他立志要娶的那個「非同尋常的女孩」,


但隨著阿西莫夫名望的提升,


他的性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


1953年,


一次偶然的出軌,


讓阿西莫夫體驗到了令人釋放、愉悅、自信的性,


這在之前,


他對男女關係的認識與體驗是有限的、機械的、毫無情趣的,


阿西莫夫很喜歡的一個笑話是:


猶太人的性生活前熱身運動是怎樣的?


懇求一個半小時。


這個笑話,總讓他想到杰特魯德。 


 


所以,


出軌之事雖然令他有所愧疚,甚至生出了犯罪感,


但這並不能阻止他的出軌之路越走越遠、越走越寬,


他開始在女性面前施展自己聰明、風趣的一面與之調情,


直到成為風流成性的老色鬼。


在一次電視節目錄製中,


他慣性地問一位女嘉賓製作完節目有什麼安排,


沒想到,


電台在轉播節目時並沒有掐掉這句話,


當著全國觀眾的面公開勾搭女人,


顯然比背著家庭偷偷約會,


更讓家人難堪與痛苦,


正在朋友家看電視的,他及其寵愛的女兒,


瞬間對父親充滿憤怒和恨意,


妻子杰特魯德對那有名無實的婚姻,


也徹底失去了挽救的希望。


 


他的一位朋友曾揶揄道:


「在他的第一次婚姻中,


艾薩克只與送上門來的約10%的女人發生了性關係!」  


 


在他和第二任妻子珍妮特第一次見面時,


還因為調戲對方被當做卑劣下流的男人:


1956年,


珍妮特作為粉絲在一個書迷聚會上請阿西莫夫簽名時,


他頭都沒抬隨口問她是做什麼的,


待珍妮特回答後,


他卻出人意料地說「好極了,我們上床吧!」


珍尼特「啪」地合上書,轉身就走了。


 


幾年後再次相遇,


他們才真正了解了對方,


而且發現彼此在學術、藝術、精神等層面都有很多共識和默契,


珍妮特雖然不如杰特魯德那般漂亮,


但她學識豐富、聰敏過人、善解人意。


 


1973年,


阿西莫夫離婚後,


與曖昧多年的珍妮特開始了新的婚姻生活。


他們一直深深相愛,


「在第二段婚姻中,他從未有過不軌之舉。」


 


阿西莫夫在生命即將結束之時,


他還不忘把愛情誓言寫進自傳中:


「我們的愛情是永恆的。」




6


成為職業作家後,


阿西莫夫平均每年撰寫13本書。


在上世紀60年代,


他一度放下了得心應手的科幻創作,


而專註於科普書籍和文章。


 


雖然是複雜、深奧的科學類文章,


但阿西莫夫總能用平實的語言,深入淺出的寫法,達到引人入勝的目的。


比如他曾在書中這樣講解有機化合物和無機化合物:


「我們設想有兩個小孩,各有一箱積木,可以用來搭房子。甲孩子那一箱積木,有90種不同形狀的木塊,但是每一次只允許用10塊或12塊來搭房子。乙孩子那一箱積木,只有四五種不同形狀的木塊,但是,他每次可以用任意數量的木塊來搭房子,如果他喜歡,可以用100萬塊。


顯然,乙孩子可以搭成更多式樣的房子!


正是因為同樣的理由,有機化合物要比無機化合物多得多。」


 


有許多讀者給他寫信說,


他們憎恨閱讀,


直到偶然讀到他的書,


才第一次發現閱讀是愉快的事情


 


他總是能從生活本身出發,呈現科學的奧妙,


他不僅普及科學,


還努力喚起大眾對科學的思考和熱愛。





他在這方面的寫作,亦保持了世界紀錄,


他一生創作了上千篇科學隨筆,


出版了40本科學隨筆集。


但如今巨大的成績,


在阿西莫夫自己看來不過是自娛而已,


寫作這些隨筆讓我快樂無比,使我經常得到腦力的鍛煉

。」


 


但這卻影響了全球很多「阿迷」,


就像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說的那樣:


「我們永遠也無法知曉,


究競有多少第一線的科學家,


由於讀了阿西莫夫的某一本書、某一篇文章或某一個小故事而觸發了靈感;


我們也無法知曉,


有多少普通人因為同樣的原因而對科學事業寄予同情。 」


 


2008 年,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就曾在在受獎時表示,


是阿西莫夫的作品促使他投身於經濟學研究。




天文學家卡爾·薩根,被阿西莫夫認為比他聰明的人之一




身為科技迷,


阿西莫夫還曾在1964年對50年後的2014年做了一些預測,


雖然諸如小型飛機將取代汽車成為普及的交通工具等預言沒能實現,


但也有不少已實現的預言,


比如家用全自動咖啡機、遠程視頻、無人駕駛汽車、LED發光、3D技術等,


在機器人方面,


他預測到,


機器人不會成為人們生活中的「日用品」,


也不會非常受到人們的歡迎,


但他們卻有著自己存在的重要意義。


而且,在計算機尚未普及的1964年,


他成功預測計算機將在未來更加微型、智能,而且會成為控制機器人的主要平台。


關於人類職業他則表示,


那一小部分從事創造性工作的人類將成為我們之中的翹楚,


因為他們的工作是無法被機器人所替代的。




雖然著迷於各種自然科學、歷史等,


作品也大多是「高大上」的嚴肅內容,


但阿西莫夫卻有著接地氣的風趣和幽默。


 


有一次,


他躺在手術台上被麻醉後,


還不忘看著大夫信口來一首打油詩: 


大夫,大夫,穿著綠衣服, 


大夫,大夫,割著我的喉嚨;,


你割開後,大夫, 



千萬別忘了把它縫上。



《生活大爆炸》中謝爾頓的名字來源於阿西莫夫基地系列主角哈里·謝頓




與早期作品中,


鮮有情感、性場景,甚至女性角色也很少出現不同的是,


阿西莫夫在1970年代創作了大量的性感作品。


1971年,


阿西莫夫與某出版公司的老闆一起吃飯,


並討論到《性感女郎》之類的色情文學作品的走紅時,


對方突然問道:「你為什麼不寫本色情書呢?


阿西莫夫表示自己從不創作垃圾文學,


「再說,對於性,我能知道些什麼呢?我所能寫的也就是《性感的老色鬼》罷了。」 


沒想到對方大手一拍:「太棒了!那你就寫吧。」 


在對方的軟磨硬泡之下,


阿西莫夫終於同意了。


 


當他無奈寫完《性感的老色鬼》這個幽默小文後,


卻發現它比想像的要有趣得多,


此後,


不再沾花惹草的他,


便偶爾寫點此類作品展示一下「可愛老色鬼」的形象。


從1975年開始,


他連續四年依次出版了《黃色打油詩》 、《更黃的打油詩》 、《愈加黃色的打油詩》 、《打油詩:污言穢語》 四本黃色幽默作品。




7


在阿西莫夫的作品中,


影響力最廣的還數科幻系列。


1966年,


他因《基地》三部曲榮獲了科幻小說界最高獎項「雨果獎」,


1972年,


他又憑藉《神們自己》獲得了雨果獎和星雲獎。


 


雖然寫了很多科幻故事,


包括超感知、傳心術等題材,


但他「從沒想像過人們會相信那種垃圾」,


在阿西莫夫看來,


科幻小說和現實是有區別的。


 


生活中的他是堅定的無神論者


對宗教持質疑態度。


阿西莫夫曾明確表示,


他不相信上帝,也不相信靈魂不朽


他認為《聖經》的內容充斥著矛盾以及與事實的偏差。





阿西莫夫對大自然有著很深的情懷,


總會為其而感動,


他會躺在山坡上幾個小時,只為仰望星空,


他會想像有一天我們可以直接通過化學方式來生產食物,


而不是靠種植作物來實現,


然後自問自答:


那未來就不會有大片的稻田和起伏的麥浪嗎?


不!


植物在地球上帶給人類的喜悅,


並不只是作為食物、藥品而已,


它依然有著種種不可言說的神秘成分在。


 


依靠無邊無際的想像力產生了大量作品的阿西莫夫,


在現實生活中卻喜歡狹小的封閉空間,


他少時還曾夢想在紐約地鐵站做一個書攤老闆,


那樣,


他就可以把自己圍在那個小空間里,


然後一邊聽著隆隆的火車聲一邊閱讀。



他也很害怕乘飛機,



僅在早年被迫飛過兩次,



但這並不影響他在書中繪聲繪色地講述宇宙飛船飛到多維空間、在太空激戰等故事。


因為拒絕飛行,


他一生並沒有去過太多太遠的地方,


大部分時間都是一個人坐在書房裡讀書、寫作,


他的靈感來自生活的方方面面:


朋友的一句話,


聽到的一個簡單小故事,


報紙上的一則廣告,


一項新的科學發現,


身邊一些真實的人和事等,


都能引發他的想像和思考,


從而寫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


比如,


他就曾根據愛默生的那句:


「如果繁星每隔千年才出現一晚,


人類將會如何信仰與崇拜?」


 寫出了《日暮》一書。




8


阿西莫夫從18歲生日前一天開始記日記,


一直堅持記到他去世前幾個月。


 


在生命的最後階段,


他的身體非常虛弱,


但阿西莫夫仍然堅每天寫作、寫日記,


儘管他的字越來越潦草,日記越寫越短。


當他打字變得困難的時候,


就自己口述由他人記錄,


在去世前一年向讀者們寫告別信時,


阿西莫夫深情地表示:


我一直希望能夠臉朝下倒在鍵盤上,


鼻子嵌在兩個打字鍵中死去,


但是卻不可能這樣了

。」



阿西莫夫與珍妮特




阿西莫夫去世後,


珍妮特(他的第二任妻子)發現了一張紙,


上面有他用鋼筆寫的一段話:


40年間,我平均每10天售出1件作品,


其中後20年里,我平均每6天售出1件作品。


40年間,我平均每天發表1000個詞,


其中後20年里,我平均每天發表1700個詞。


 


寫作,


是他一生最投入的事情,


就像他曾說的那樣,


如果你曾經很投入地生活過,


那麼疾病、年邁和死亡都不可怕

。」


 


他曾在去世前寫的自傳中,


這樣總結了自己的人生:


「在我的一生中,


我擁有了珍妮特,


擁有了女兒羅賓和兒子戴維,


擁有了眾多的好友,


擁有了我的寫作以及它所帶給我的名望與財富。


我度過了美好的一生


現在,


無論有什麼事情發生,


我都已經心滿意足了。」





他的一生是美好的一生,


也是超級勤奮、高度自律的工作狂一生


他在講到自己的時候,


會毫不吝嗇地使用「小神童」、「出類拔萃」之類的詞語,


既然有這麼優秀的父親,


人們總是會認為他的兒子也必然出色,


但每當有人問他兒子是幹什麼的?


阿西莫夫的回答始終不變:


「他是一個悠閑的紳士。」


如果對方不解,


他就坦率地告訴人家:


我養活著他,他過著一種寧靜的無可指責的生活

。」


 


雖然出生在猶太家庭的阿西莫夫,


從小就接受父母那用心的家庭教育和培養,


但他對待兒子卻是迥異的阿西莫夫式教育。


 


在兒子少年時期,


他就意識到他將來恐怕不能夠養活自己,


因此專為兒子設立了信託基金,


保證他不會在經濟上遇到麻煩。


是的,


阿西莫夫對兒子唯一希望就是他過得快活,


然後他努力工作來保證這點:


「我打電話給戴維時,


他的聲音聽上去始終很快活,


我寧願兒子是一個快活悠閑的紳士,


而不是一個可能不快活的核物理學家

。」



阿西莫夫和女兒羅賓






本文文字為好報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轉發至朋友圈和微信群無須授權。其他公眾號轉載請後台發送「轉載」二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報 的精彩文章:

解憂雜貨店:人生怎樣才能不留下遺憾?
他是中國性學第一人,提倡用情人制替代婚姻制,被誣為「賣春博士」,而80年後……

TAG:好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