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這套專門為母親設計的46㎡小家,真暖。

這套專門為母親設計的46㎡小家,真暖。







本文轉載授權自:二姑娘家


微信公眾號ID:tccshe





二姑娘說:

最怕聽到,子欲養而親不待。





二姑娘身邊同事,最近都看起了洗漱專看劇《我的青春遇見你》,

大背景是上個世紀的八九十年代。(這幾年似乎影視劇偏愛對舊時光的追憶和感懷?從《致青春》開始,到《芳華》,再到《無問西東》子怡那段。)



此劇舉深得大家的心,沒有大起大落的偶像劇大製作,也沒有瑪麗蘇的劇情,男主就一修路工人,女主是鞋店店員。




都是尋常人家的設定,市儈,瑣碎,但勝在善良、堅強,人設不完美,也沒有主角光環,更難得的是三觀正。







同事Q小姐說,刷牙時候看它幾度哽咽(刷著牙嘴裡冒著泡哭著對先生說好感人的樣子你們自己腦補......)。




哭得最慘的一個片段是,女主爸爸把兩個女兒都送出嫁,看著女兒們房間里兩張空床,孑孓一人,形單影隻在空蕩蕩的房子里那段。








我們常說,父母的世界很小,只裝滿了我們;我們的世界很大,卻常常忽略他們。他們會忘記了我們已經長大,就像我們忘記他們已經老了。



二姑娘寫過許許多多關於家的設計,有為了孩子把家裡打造成遊樂園,有為了孩子十年不用空調,有為了孩子打造家庭藏寶箱...




我們欣賞他們為自己為家人做出的種種改變,敬佩他們追求更好生活的勇氣和行動力。




但有一塊東西,好像是缺失的,或者說是我們不常見的,那就是專門為了父母,為了年邁的家人做出改變。




父母小時候對我們的好,我們會理所當然的地接受把這份好,習慣地把這份好回饋給孩子。







所以,二姑娘今天要給你們介紹的爆改主人公,為他的母親設計了46平米的家。




乍看好像是普通的簡約新中式設計。但當你耐下心來去體味,你會發現藏在地板里,藏在衣櫃里,藏在天花板上的種種細節,值得深思,值得借鑒。






設計師艾迪的母親64歲了,加上膝關節受損積液,不適合走樓梯,於是艾迪做了一件大事,為獨居多年的母親買了套一樓的老房養老。




原本的房子布局不合理,尤其對母親生活來說極為不便,於是艾迪根據母親的生活習慣,花費11萬餘元進行改造。




改造後一進門,左手邊是玄關+水槽+部分廚房儲物,右手邊是室內廚房。主次卧之間夾著衛生間,主卧再進入是餐廳書房合一的多功能區,最外面是有家務區的庭院。




▲改造後的戶型圖,點擊可看大圖




玄關是一個家的門面,

更是母親回家第一個休息的地方,

一進門的玄關,我們就可以窺見艾迪對母親的用心。



母親習慣出門前整理一下自己的儀容,以前會特地跑到鏡子跟前細細打量,於是艾迪就在玄關處放了一面圓鏡,不用母親來回奔走。




鞋櫃的高度也是仔細考慮過,正好能讓母親扶靠著換鞋。







老人家總是這也不捨得丟,那也捨不得扔,需要大量的儲物空間。




玄關處就布置了很多儲物空間,要是母親買菜回家,還能及時放下手中的東西,稍作休息。







吃飯是一家人的事情,

可廚房可能是母親一個人的了。

水槽和部分廚房儲物空間在玄關的邊上,灶台則放到了室內廚房。







你們肯定會疑惑,這樣分離式的廚房動線極不合理,不是說好為了方便母親的生活,現在怎麼越看越麻煩了?




因為,原本的廚房的灶台區域屬於前房東違章搭建,加上灶台邊上就有一個公共電錶箱,有安全隱患,如果開窗通風還有撲滅灶火的危險,所以只能把灶台搬回室內。







玄關和廚房之間用玻璃門隔音隔熱,即使關起門來做飯,陽光也能透過玻璃竄入廚房,光線充足。

為了讓光線更充足,邊上還開了個小窗戶。







白色基調讓廚房看起來清爽整潔,因為母親只有152的身高,所以廚房檯面高度從85cm降到了80cm。







安裝了側吸式的油煙機,怕母親磕到頭,

在原有的壁龕上加了兩塊竹板,母親可以把油鹽醬醋等一些雜物放在上面,拿取更加便捷。







最憂心忡忡的地方,

要花費更多精力把它布置好,

雖然前面說到廚房到餐廳的距離遠了,但主卧到衛生間的距離近了,

方便老人家晚上起夜







衛生間在預算上無法實現平時常用的大理石淋浴底座,於是用瓷磚拼了一款,方便排水。




做了簡易的凈水系統,可過濾金屬物質和泥沙,簡易新風系統可過濾PM2.5,順便給主卧和次卧也裝了風口 ,新鮮空氣就可以通過次卧過濾到其他地方。      




考慮到老人家在浴室很容易出現安全事故,艾迪還配備了老人安全洗澡凳,不管是做扶手,還是坐下來舒服的洗澡都很貼心。







衛生間還做了最基本乾濕分離,把洗手台裝在外面,打掃方便的同時,還減少了老人家滑倒的可能性。




洗手台還專門裝了帶鏡前燈的鏡櫃,讓洗漱擁有充足的光線,

還有門把手,不光是衛生間,全屋的門把手艾迪都特地選擇了長條形而非圓形,方便母親抓取。







老年人覺少改變不了,

但布置一個舒適的地方,

睡眠質量會更好,

改造前的主卧混亂破舊,擺放了兩張床,而衣櫃儲物空間小,連櫃門都關不上。




加上一樓容易潮濕,艾迪大刀闊斧,把所有的牆體抹灰層全鏟掉重做,並將牆地面全做防水處理。







因為母親不喜吊燈,艾迪就用射燈和燈帶做整體照明,光線溫和,氣氛安逸。

地面鋪設了地板,方便老人家走動。

床品選擇了有

軟靠背

的設計,適合上了年紀的人倚靠。







原本的衣櫥狹小空間利用不足,改成頂天立地的大柜子,足夠母親的日常儲物,

因為老人家視力不太好,艾迪還在衣櫥里裝了

衣櫥感應燈

,開門即亮。







可以看到裝了感應燈和沒裝燈的地方的明暗區別,

把最好的日光留給

母親最熱衷的生活瑣事,

她喜歡的,就好。




原本的超大主卧採光最好的位置還被艾迪劃分出一塊餐廳書房合一的活動區,用於備餐、用餐、喝茶、儲物、閱讀和曬太陽。










因為這塊地方容易淋濕,艾迪用仿木地磚取代地板,左下角可以看出地磚和地板的分界,

有弧度的椅子貼合人體工學,坐著聊天喝茶更加舒適。







餐桌邊的櫥櫃下方也細心的安裝了燈帶,老人家尋找物品更加便捷。







素雅的掛畫和主卧的牆紙呼應,檯燈是次卧同款。簡單的書桌布置,讓母親可以在這裡寫寫畫畫,做做書摘,

溫暖的陽光照進房間里,回憶都是歷久彌新的。







一抬頭你還會看到兩條黑色凹槽,這不止是裝飾作用,凹槽里暗藏了兩根圓桿,用於彌補下雨天的晾曬功能。







看到這裡,二姑娘知道你們的疑惑肯定又來了:

廚房出來是主卧,主卧之後才是餐廳,這樣的布局不是太奇怪了嗎?







傳統設計上,我們都會把餐廳靠近廚房,卧室擺在靠近陽台處,這樣動區和靜區的劃分符合做飯吃飯睡覺休息的日常動線。




其實這是艾迪從母親的實際生活習慣出發,做出的一番改變。他把餐廳這類的活動區和主卧的睡眠區換了一換,只為把最好的日光留給母親最愛的生活瑣事。










廚房和餐桌距離有些遠,上菜麻煩,艾迪的母親就用托盤解決這個問題。







白天最願意呆的地方如果放在房子採光最差的中段,體驗感猶如陰暗的地下室,辜負了這大好時光,加上老人家的睡眠質量本就堪憂,把卧室放在採光最差的中段反而有利於睡眠。




二姑娘覺得,設計本就為人服務,哪有一成不變的固定模式,

雖然增加的廚房到餐廳的動線長度,但這樣從主人的生活習慣出發的設計就是一個好設計。







為母親打造靈活家務區,

活動區外面原本是磚牆圍起來的小庭院,艾迪覺得這樣就阻擋了很多光線的進入。







用竹材取代牆磚,圍出了一個可以全方位感受陽光的小庭院。







裝了兩盞夜燈,即使母親晚上出來也不會黑漆漆看不清東西。







庭院一角布置了一個家務區,帶搓衣板的陽台洗衣櫃組合深得母親歡心,

因為放置在露天環境下,艾迪還給洗衣機加了防水罩。







原本的庭院是瓷磚地面,帶水易滑,如果遇上返潮就麻煩了,極不適合老人家走動,

而且洗衣機需要防水排水,於是全部換上了

防腐木地板







老人家最怕磕磕絆絆,把全屋所有地面都是統一高度,讓進出完全無障礙。







設計師:沈曉定Eddie,

微信公眾號:「Eddie_life」




除了這個暖心爆改細節大家可以學習,上次二姑娘發了一篇父母居住環境打造的文章,有很多朋友也留下了自己的打造建議哦,就放在文末給大家借鑒吧。




@餅

干:

地板材料應考慮有一定彈性,以便老人摔倒時可吸收一部分應力,減輕受傷程度。做法可以是簡單的軟木地面,也可以加橡膠墊層,甚至做彈簧地板,要看預算如何、地板構造(如是否採用地暖)等。 小塊材料(如各種地墊)不推薦,分得越散,環節越多越不安全,清潔負擔也更大。




@小萱:

買的幾個安全扶手和浴凳準備安裝,家有老人必備




@兔個蛋:

當時考慮到八十歲的外婆會住,也是瓷磚挑的格外仔細,每個需要下蹲或者坐下的地方都設置了扶手,床頭留線按了報警器。只是那個時候太孤陋寡聞了。不知道有這種條狀的地漏。所以那個時候安了幾個地漏放廁所就怕水不能及時控乾淨。




@袁淑萍:

我家最近剛剛裝修好一套別墅,一樓朝南的主卧,我們就作為爺爺奶奶的房間,旁邊的衛生間裝了智能馬桶,馬桶兩邊裝了扶手,沖淋間裝了淋浴摺疊凳和扶手,地上放了一塊防腐木地墊,衛生間旁邊還有一個小洗衣房,洗衣房裡有一個小掛壁洗衣機,一個大洗衣機,和一個小洗衣池,專門準備給爺爺奶奶用的。




@爽爽:

裝了洗碗機和地暖,特別方便。為了淋浴間裝壁凳的事還和媽媽爭論了好久。現在剛搬家兩天,爸媽都說坐著洗腳特別舒服。




爆改一番或許動作太大,但其實為他們換一個超輕的吸塵器,準備一把超舒服的藤椅,在衛生間加一個扶手......都是貼心的細節,關愛不在大小,落到實處最為重要。




對於父母來說,

或許他們僅把自己當做一個擺渡人,

不孜不倦地帶著兒女度過各個地方,

待兒女找到了能共度一生的人,

就是時候讓他們上岸了,

而自己終究還是要獨自划船。











更多美好家居生活指南


請點擊下方圖片,並關注下我們哦!



4個小細節,讓你的家空間感翻倍






雖然你總是缺一件衣服,但你更缺一間衣帽間




原來三代同堂的居住困境這麼多!看看有沒有你家的痛點





-END-





廣告時間






你還可以長按下方二維碼


關注尖叫設計


每天為好設計WOW一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尖叫設計 的精彩文章:

比抱一個「臉盆」去喝咖啡更吸睛的是……
這套專門為母親設計的46㎡小家,真暖

TAG:尖叫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