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鑒賞|展子虔《游春圖》|文末附長卷

鑒賞|展子虔《游春圖》|文末附長卷

鑒賞 展子虔《游春圖》(j局部)

展子虔(生卒年不詳),隋代畫家,渤海(今山東省陽信)人。其歷北齊、周、隋三代,在隋代任朝散大夫、賬內都督。以善畫人馬、台閣、山水著稱於世,是這一時期協調、融合南北畫風最重要的畫家。湯 《畫鑒》曾評述其精妙畫技,稱其畫『描法甚細,隨以色暈』,可汲魏晉南北朝繪畫名家顧愷之、陸探微和張僧繇之作。宋董亦在《廣川畫跋》中評論其『作立馬,有走勢;卧馬,則腹有騰驤起躍勢,若不可掩復也』。然而由於時代久遠,展子虔的畫作大多散佚,留存於世的僅有《游春圖》。

鑒賞 展子虔《游春圖》(j局部)

《游春圖》,絹本,設色,縱四十三厘米、橫八十點五厘米,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現存最早的山水畫卷。它曾入北宋內府,後為南宋賈似道,元代大長公主祥哥剌吉,明代嚴嵩、韓世能等私人收藏家所有。入清後,經梁清標、安岐等人之手而歸清內府。清末時隨溥儀出宮被攜至長春,為琉璃廠玉池山房馬霽川所收,險些流失海外,幸得張伯駒先生以其所居房產變賣購買,才得以留存國內,最終收歸故宮博物院。此卷也見於《雲煙過眼錄》《清河書畫舫》《大觀錄》《石渠寶笈續編》等重要書畫著錄書籍中,數百年來頗負盛名。

畫卷描繪了古時春遊的情景,雖在料峭的初春,寒意尚存,和煦的春光卻讓遊人心動,情不自禁地閑步入景。畫卷首端近處露出倚山俯水的一條斜徑,路隨山傳,至竹籬門前才顯得寬展。山銜岸側,曲徑通幽,翠色掩映,花色扶蘇。通過一彎小橋,又是平坡,布篷遊艇,小帆江色,盡容於其中。下端一角是圍繞山莊的坡陀花樹,各種花樹點滿山野,桃紅柳綠,相映成趣,映襯著明媚的春光和在山水中縱情遊樂的閑人。

鑒賞 展子虔《游春圖》(j局部)

全畫布局以自然景色為主,人物、佛寺點綴其間,擺脫了傳統繪畫『人大于山、水不容泛、樹木若伸臂布指』的桎梏。而在筆法和色彩的運用上,《游春圖》已然體現出早期青綠山水畫『山巒樹石皆空勾無皴,唯以色渲染』的特點。畫幅『似精而筆實草草,大抵涉於拙,未入於巧』,線條輕重頓挫、工整細膩,山石樹木有勾無皴,尤其對松樹不細寫,僅以赭石暈染取代松鱗描畫。畫面色彩濃烈厚重,山麓、小徑重著泥金,台閣、人馬、船屋使紅、白、赭三色點畫,山石、樹木以青綠敷色,山上小林木以赭石寫干,以水沉靛黃點葉,枝梢上的花苞則用淺色微點,顯出初春非煙非霧的朦朧天氣。整幅畫卷凝然如思、含情不語,在盡顯中古時期畫作『細密精緻而臻麗』風韻的同時,暈染出初春時節山林中的盎然生機和清麗之美。

畫幅跋文眾多,除畫心處有清乾隆皇帝所題七絕二首外,後有元代馮子振、趙岩、張,明代董其昌等人的題跋,均描寫春日旖旎的風光。

展子虔《游春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與畫雜誌 的精彩文章:

艾啟蒙《十駿犬圖》和清宮犬圖
古物出洋的親歷者——簡評《福開森與中國藝術》

TAG:書與畫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