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7豆瓣9+榜國產影視作品僅14部,其中竟有9部都是紀錄片!

2017豆瓣9+榜國產影視作品僅14部,其中竟有9部都是紀錄片!

傳媒內參導讀:2017年豆瓣評分超過9分的14部國產影視作品,有9部都是紀錄片。可見,國產影視作品的口碑與市場關注度呈現出嚴重的兩極分化態勢,進而造成一種國產影視作品想拿高分,就必須先遠離大眾的錯覺。

來源:傳媒大眼(ID:cm-dayan)

文/抽抽涼

對於影視從業者來說,能交出一部口碑、市場雙豐收的作品,難度不亞於在鋼絲繩上保持平衡。這樣的標準對國產影視行業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在對去年豆瓣評分破9的各類影視作品進行收集整理時,我們發現躋身9分榜的國產影視作品,14部中竟有9部都是紀錄片。除了一部《白夜追兇》外,其餘國產高分作品的一個共同之處就是評分人數少。國產影視作品的口碑與市場關注度呈現出嚴重的兩極分化態勢,進而造成一種國產影視作品想拿高分,就必須先遠離大眾的錯覺。

9部高分紀錄片總評分人數不到3萬,

難道只是一場小眾狂歡?

9分以上的影視作品中紀錄片超過了半數,這一結果意味著什麼?

豆瓣評分破9的國產紀錄片共有9部,證明這是國產影視作品(除綜藝)中最「能征善戰」的一種作品類型。而其餘各國紀錄片加在一起才有17部成功破9。9:17這個成績,還是很值得我們為國產紀錄片驕傲一下的。

如果說評分是影片口碑的重要考量,那麼打分人數則可以看出一部作品的大眾接受度。通過下方表格可以看出,9部國產紀錄片參與評分人數共27241人,其中《航拍中國》佔了14338人, 5部電影評分人數未達到1000人,《四個春天》的評分人數142人,來自香港的《世界零距離3》更是只有128人。

與此同時,國內觀眾對國外紀錄片關注度甚至更高一些。相比較上文提到的,大多數在電視台、視頻網站已有播出的國產紀錄片來說,國外紀錄片從發行角度來說應該更加小眾,但實際評分人數和關注度卻往往並不少。

相對主流一些的《藍色星球2》評分人數16438,分數高達9.9,其中5星比例為94.5%,能夠取得這一成績被說成是「神片」也不為過。《臉龐,村莊》因為橫掃各大電影節所以知名度較高,共有13943人打出了9.2分的成績。其餘《守護者》、《抽象:設計的藝術》等冷門紀錄片竟也有超過1000人打分。

於是,在9部高分國產紀錄片帶來的短暫安慰後,我們不得不面對一個更加殘酷的現實。加上其餘四部非紀錄片的9分以上作品,除了網劇《白夜追兇》外,國產高口碑作品尚且只能算是小眾範圍的狂歡。一旦走出小眾領域,把目光投向在院線發行的紀錄片和故事片,包括在電視劇以及動畫片領域的各類較量里,面對著9分這一硬指標,國產影視作品幾乎全軍覆沒。

國產主流影視劇全軍覆沒,

上演口碑與市場的冰與火之歌

何為大眾與主流?不妨來看看去年院線票房的扛把子們:《戰狼2》打分人數超47萬,《前任3》超13萬。就連前段時間票房不佳的《解憂雜貨店》也有超過5萬人評分,上述提到的所有9分國產紀錄片打分人數相加後,比《二代妖精之今生有幸》還要少一萬人。

劇情類電影一向難得高分。在2017年擠進9分口碑榜的只有《摔跤吧!爸爸》和《尋夢環遊記》兩部作品。而高評分的華語電影仍然難逃小眾怪圈,院線電影無一評分破9,以8.5分排名華語評分第一的《相愛相親》累積票房只有1800餘萬,8.2分的《嘉年華》正好趕上了現實新聞的熱度,票房拿下2200餘萬已經算相當不錯。

電視劇市場更加殘酷,英劇、美劇、日劇、韓劇均有多部劇上榜,泰劇也有3部。但在所有以電視台為播出平台的國產劇中,沒有一部劇評價達到9分。

日劇《四重奏》9.1分,評價人數8.4萬。9.2分的韓劇《秘密森林》打分人數超過了4.2萬,全球大熱的美劇更不用說,動輒就有超過10萬人參與評分,儘管對於劇情的爭議從不間斷,但也有很多作品可以破線入選。

縱觀2017年的國產電視劇收視榜,只有《人民的名義》評分與收視匹配,達到了8.5,且評分人數超18萬。《那年花開月正圓》7.2也算及格。

除此之外全部7分以下,甚至還有大量的5分以下的作品。以8.8分位列去年電視劇評分第一的《白鹿原》,收視卻相對慘淡,評分也只有5萬人參與。

數據再一次告訴我們,即便把標準下調到9分以下,有能力統一口碑與市場的國產影視作品依然是鳳毛麟角。到底是外國的月亮比較圓?還是國產影視受眾群更喜歡看爛片自虐?

《白夜追兇》成口碑、市場雙贏家,

網劇、國漫或成為新的突破口

從以上種種不難發現,國產影視行業目前遭遇的困境是:小眾自娛自樂,主流一片混戰。

資本方嫌棄觀眾審美,認為只有通俗、狗血、偶像明星才能收割關注,拿下高票房或高收視率。於是逐漸形成了藝術片有價無市,固定受眾群打出高分,卻被大眾認為是故弄玄虛和矯情的奇異現象。而資本無法從中獲益的現實,也導致小眾作品的結局只能是越來越小眾。

另一方面,商業大片過於膚淺、流於套路。又不入影評人和各大電影節的法眼,很難出現《摔跤吧!爸爸》、《權力的遊戲》這樣能統一市場與口碑的高分佳作。

與此同時,觀眾群體也出現了更為分裂的兩級態勢,一邊瘋狂吐槽流量明星沒演技、編劇把觀眾當白痴,一面又將融合以上特點的影視作品罵上高收視榜。於是就出現了參與評分人數越多評分下降越快的客觀情況。

國產影視行業陷入如此泥淖之中,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好在2017年總算有一些作品讓我們看到了希望。其中最給國劇長臉的不能不提《白夜追兇》。

關於這部現象級網劇帶來的影響,我們已經看到過無數分析,但作為唯一一部大陸出品的故事類連續劇,19.9萬人參與評分的情況下,還能拿到一向對國劇評分苛刻的豆瓣網友給出的9.0這一分數,真正做到了口碑與市場的雙贏。

此外《小戲骨:紅樓夢之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播出也讓觀眾發現,線上一些影視團隊選演員的眼光還不如網大靠譜,一些天價片酬的演員在演技上甚至連這些小朋友都不如。而《一人之下》作為9分榜上的國漫獨苗,也讓人頗感驚喜。

由此可見,口碑與市場、片方與觀眾之間也是一個互相培養、共同成長的過程。影視行業拿不出《白夜追兇》這樣的作品,主流觀眾群就永遠在7分以下的作品裡打滾。反饋出來的數據自然永遠是觀眾喜歡看爛片。

當擺脫了明星、炒作等浮躁外衣的好作品養刁了觀眾的胃口,影視行業必然不斷提升自身的品質,才有可能進一步滿足市場的需求。

《舌尖上的中國》、《我在故宮修文物》之後,國產紀錄片贏來了春天。那麼《白夜追兇》、《小戲骨》、《一人之下》後,網劇和國漫也極有可能贏來前所未有的發展前景。

相比主流影視作品,網路平台往往在題材、表現方式等方面相對自由度更高,其題材接納度也更好一些,加之資本尚未被巨頭分割完畢,受眾面又較主流渠道更大,或許真的可以為國產影視作品的發展提供思路和突破口。期待明年評分破9的作品中,除了小眾紀錄片,還能出現更多被主流認可的國產影視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媒內參 的精彩文章:

每日必讀:0209傳媒界發生了什麼?
《今夜歡樂頌》全網點擊破億,優質小節目來勢洶洶!

TAG:傳媒內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