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初一鑼鼓鞭炮迎吉祥

初一鑼鼓鞭炮迎吉祥

民諺說「一過臘八,咚咚鏘鏘。」進入正月初一,歡慶就達到了高潮。

正月初一,是新年的第一天,舊稱元日,為「八節之端,三元之始。」初一,為雞日,以圖吉。意義非同尋常。春節,古稱「元旦」,民間叫過年或年節,起源於原始社會的「臘祭」。《爾雅》載,春節「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初一,是過年的真正開始。是我國各族人民「規模最大時間最長的一次全國性的風俗習慣大展覽」。(王文寶《我國的傳統大節——春節》)是農業文明的全力展示。

自古以來,過春節內容豐富多彩。如辦年貨,制新衣,掃塵,祭灶,敬祖,吃年夜飯,喝春酒,食年糕,耍社火,鬧元宵等等。舊時的過年,是圍繞著祭鬼,勝鬼的主題展開。在中國人深藏不露的傳統觀念里,春節是一個鬼節,又是一個人節。

我兒時的記憶中,五六十年代正寧農村過年單純,專一,有趣,有味,尤以初一最為隆重。要舉行多項活動。人們高高興興,緊緊張張,興緻都融化在春節歡慶之中:有很多耐人尋味的習俗——

「看天氣」。過去沒有天氣預報,只憑直覺。「初一好,好一年。」初一天朗氣清,預示一年將風調雨順,日子平安興盛。

「早起」。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人勤春早。因此,初一這一天,家家戶戶約定俗成似地比賽著看誰起得早。看「誰家煙囪先冒煙,誰家高粱先紅尖!」不等天麻麻亮,男人就起來搶燒頭爐香,敬神,祭祖。在場心、院心、樹上、窖口、糧囤、牛圈……凡是覺得有生命的地方,能為農事服務的都要燃上香祝福,讓裊裊香煙與天地人接通氣息;女人則早起做年飯。春節第一天要吃早,吃好,習慣叫吃「點燈飯」,「團圓飯」。吃臊子面,叫拉魂面,以祈健康;吃絞子,吃出包的硬幣,圖福氣;食紫蘿蔔「咬靑」,品春盤(芹、韮、蘿蔔、粉皮等),以圖「辛」,吃「生」,取「新」……充分享受食文化。娃娃們早起穿新衣,戴新帽,燃放鞭炮,比賽軟鎖、壓歲錢,給大人們拜早年,永遠傳承著不斷鏈條的尊老愛幼的良好民風鄉俗。

「出行」。這是新年第一天第一次出外行走。人們敲鑼打鼓,點響紙炮,穿上新衣,牽著耳畔夾著裱花的牲畜,選擇村中廣闊場所,敬四方神靈,祈願一番。然後揀把柴禾拿回家放在鍋台下,象徵一年出門見喜,吉祥如意,財源茂盛,外出平安,六畜興旺!

「會餐」。拜年後,都熱情地叫吃飯,誰家都去不了,只好爭著端來自家特色菜,擺在一起,長桌眾餐。燒黃二酒,「山珍海味」,花樣繁多,應有盡有。形成了大拼盤:「十三花」,「八跨五」,「滿漢全席」……真正吃成了「大團圓」。

「大遊戲」。兒童們趁機聚集,就地取材,玩起了「打垓瓦」、「打毛蛋」、「頂方」、「狼吃羊」、「踢毽子」、「鬥雞」、「抓五子」……的民間遊戲。童稚無欺,別有情趣。

「迎喜神」。除夕守歲到雞叫後,拿上香裱鞭炮走出大門,向喜神方位燃香膜拜,迎接喜神到來。預示五穀豐登,喜事連連。

「煨火」。大年初一和除夕都要在門外用能燒一天的頑木墩煨火,還要在火堆里燃蔥鬍子、大蒜皮等,一直要煨到「人七」(正月初七)。藉以驅鬼避邪,迎春達吉,財源旺盛,人丁興旺。也許有人說這些是迷信!豈知迷信和俗信是兩碼事。很多文化現象都是原始的巫文化演繹而來的。因為它包含了較為濃重的古老農耕社會人們的民俗信仰內容和形式,比如祭祀儀式等等。有這些遠古文化的遺存,我們才看到了歷史的影子!這是那個時期的文化符號,標誌著一個時代的文化現象。

「拜年」。出行歸來,族人們前呼後擁,集體依輩分拜年。長者傾其瓜子、水果、喜糖、硬幣,滿院拋撒,惹得小輩爭先恐後搶拾,氣氛活躍,喜慶幸福,一派和諧融洽氣象。長輩拜罷,互相祝福,再朝拜族外長者。路遇者,也會受到相應賀禮。大年初一,就是在這種習慣有序地宣揚中華民族文明美德中受到洗禮!

此外,還有很多習俗,如這天忌諱隨地潑水,說是灑(撒)財;碾場時愛塌場;不能亂唾,罵人,不能說不吉利的話,為討吉祥口彩。那個時代人們雖然物質生活很貧窮,但有這一股熱撲撲的精神支撐,有傳統文化的巨大的凝聚力,過年總是興高彩烈,在火熱的期盼中!因為過年蘊藏著一種強大的精神和情感的力量,這就是民族的親和力與凝聚力。年,就是一年一度增加民族親和力和凝聚力的日子。慶初一,過大年,一年開始的頭一天,人們看得很重,就是要留住優秀傳統文化的根,一心辭舊迎新,以新的姿態,新的風貌走進新的一年,奪取新的勝利。

作者簡介

曹煥榮,甘肅省正寧縣人,生於1945年12月28日。中共黨員。民俗研究員。曾任正寧縣文化館長、文化廣播局、文化局副局長、文聯主席,期刊《黃帝文化》主編等。甘肅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俗學會會員。20世紀70年代開始文學創作與民間文化研究。曾在《人民日報》、《中國文化報》《中國老區報》《中國水報》《中國作家》《詩刊》《青春詩歌》《地火》《芒種》《飛天》《散文選刊》《剪紙報》《民間文藝論壇》《中國民間工藝》等數十種報刊發表詩歌、散文、報告文學、革命回憶錄、評論、民間文化論文等二千餘篇(首)

~歡迎點贊分享~

文學是一種力量!

目前100000+人已關注加入我們

更多精彩內幕盡在這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伊新月 的精彩文章:

王敏英 古體詩詞欣賞

TAG:伊新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