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年三十,看看就流口水

大年三十,看看就流口水

闔家團圓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今天正好是除夕夜,是一年當中家庭最熱鬧愉快的時候,大家都圍坐在桌旁,既是享受滿桌的佳肴盛饌,也是享受那份快樂的氣氛。辛苦學習工作了一年,在闔家團聚的這段時間,該怎樣犒勞一下我們挑剔的味蕾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挑選的7本充滿生命熱情的美食書,酸甜苦辣咸,嘖嘖嘖,各位看餓了,本人概不負責哦。

01

食事

汪曾祺

索書號:I267/5523

汪曾祺說:「活著多好呀!我寫這些談吃的文章,目的就是使人覺得,活著多好呀!」

這個可愛幽默的老頭,不僅寫得一手好文章,更是寫得一手談吃的好文章。

這本書里滿是塞北江南、內陸沿海的四方美食,南甜北咸東辣西酸,字裡行間香氣四溢,空氣里只聽得小編咽口水的聲音,真是有點不好意思。

除此之外,書中還有很多關於吃的趣事。

汪曾祺有次去買牛肉,排在他前面的女士問他牛肉怎麼做,他竟然把人家拉到一邊,從清燉、紅燒、咖喱牛肉,直到廣東的蚝油炒牛肉、四川的水煮牛肉、干煸牛肉絲……講了一大通。

一段平常的生活,一種普通的食物,經由汪曾祺的手筆,流淌出來的都是情懷灌注的生命熱情。

02

唐魯孫

索書號:I267/4348

中國吃

奇書,奇人!

這是小編讀完這本書的第一感受。

作者唐魯孫,出身顯貴,自幼出入宮廷,可以品嘗各種珍饈美味,對各地吃食也了如指掌。

後來他憑著腦海中的記憶將曾經吃過、遇見過的美食一一記錄,形成了這本書。

不同於汪曾祺《五味》的小清新,在這本書里,你可以感覺到滿滿的講究和精貴——

吃奶油甜品,要用小銀叉叉起來往嘴裡送;蚝油鱔背的肉要老嫩一致;粳米粥必定要用特殊的燃料,才有那股特殊的味道。

可惜小編只有17.8元,吃不到,只能邊看邊咽口水。

除了美食文化,這本書還一點點地展開了一幅上世紀的人間煙火圖,非常迷人,非常有味道。

03

懷舊食堂

伊北

索書號:I247.7/1723

食物是可以詩化生活的。

有時候,食物不僅是食物,它還蘊含著無數的陳年想像。

吃那種食物時的時間、地點、人物,滿滿的都是記憶的密碼和訊息,是回憶的通道和情感的註腳。

作者用吃過的食物記錄走過的路、愛過的人、經歷過的時光、青春過的際遇和生命的豐盈、心靈的成長。

用牙膏皮換來的糖稀,巷子口的豆漿油條,學生時代的麥麗素,清晨的黃鱔,雨天的麵條,箇中滋味交織著季節輪迴日夜晨昏故鄉異國親情友情愛與愁緒。

那些混合著記憶訊息的食物,有喜宴一般的人間氣息,繁囂,紛雜,混沌,但舉起來看,又像琥珀色的糖稀畫,對著光,晶瑩透亮。

04

韓良露

索書號:I267/8017

不敢不樂

如何在忙碌的工作中,有滋有味地生活?

這本書就是幫我們解答這個問題。

作者韓良露是著名的美食家、生活家。

在她筆下,那些最簡單的美食,以及最不起眼的細節,彷彿全都散發著一絲閑情和樂趣。

比如常人眼中最簡單的白飯,在作者看來卻充滿了學問——不同種類的大米可以做出不同的美食,享受的心情也自然不同。

日本人喜歡吃蓬萊米,東南亞人吃秈米,但秈米炒飯最好吃;還有新米比陳米香,陳米更適合做燉飯,如義大利燉飯……

這本書有一種平凡踏實的感覺。

可以讓小編在忙碌的工作之餘,有滋有味地體驗一種簡單而美好的閑情。

05

美食家

陸文夫

索書號:I247.5/14400

作為「人間天堂」的蘇州,自古就是魚米之鄉,在這兒的文人騷客對吃不僅講究還挑剔,久而久之,這份對美食的執著,已經滲透到蘇州人的骨子裡了。

《美食家》的故事就是發生在蘇州,朱自冶是一個「行萬里路,嘗百口鮮」的資深吃貨,他的遠親高小庭對他的吃貨姿態嗤之以鼻。

他們對食物截然不同的人生態度,碰撞出味覺價值觀的激烈火花。

同時,精彩紛呈的蘇州飲食文化,絕對是一場場味覺盛宴,全都是蘇州菜的精髓。

比如,朱自冶去朱鴻興吃一碗頭湯麵,就有硬面、爛面、寬湯、緊湯、拌面、重青、免青、重面清澆、重澆輕面、過橋等十餘種吃法,一碗面吃到小編眼花繚亂,口水直流。

美食家,愛吃,會吃,能吃。他懂得吃的每一個細節,他吃的一舉一動都是「吃文化」的精髓。

06

梁實秋

I索書號:I267/476

雅舍談吃

文學大師梁實秋先生自嘲嘴饞,一生中寫下無數談吃的文章。

這些散文佳作,都集於這本《雅舍談吃》,充滿了濃濃的故鄉味道和生活情懷。

書中談及的57種美食,就有42種提到了故鄉北平,而且大多是日常的吃食,麵條、餃子、豆腐、薄餅、豆汁兒、醬菜、酸梅湯和冰糖葫蘆。光看名字,小編都已經直流口水了。

談及吃,大師跟普通人一樣,都是本色與真情的流露。

「好吃不過餃子,舒服不過倒著。」

「即使是剩餃子,在油鍋里炸的焦黃,也好吃。」

當然,大師可不是單純的就吃論吃,而是融合了三教九流的雅俗文化,信手拈來儘是歷史掌故、名人佳句,平淡中見雋永。

簡中自有真味。在飲食中可以品讀出歷史文化、世事滄桑和人生況味。

07

麵包會有的

苗煒

索書號:I247.5/15542

楊大衛,從事食品出口生意。

平日里遊走於世界各地,一方面選購食材,另一方面追求各種精緻的美食。

但一場突如其來的重病,讓他不得不去接受素食,回歸平淡。

而他也漸漸陷入了對美食的沉思……

這個故事很精彩,除了美食,這本書還講了歷史、當下、生活……

書里還有一些細節,讓小編印象深刻——

比如吃烤乳豬,就摔瓷盤子,讓摔盤子的聲音刺激牙齒從而變得鋒利;

吃羊肚兒之前要念詩感謝上帝,並且在享受的過程中不能有其他雜念。

作者苗煒也算把「吃」字寫到極致了,迷人又妙趣橫生。

圖文編輯

丁海暉

閱讀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流口水 的精彩文章:

肉食主義者狂歡們,這裡有你最愛吃的,不信你不流口水
水果也成精了!紀錄片竟然以它為主角,拍了15個國家看得人直流口水!

TAG:流口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