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育論文:《關於書法的一些方法》-選自孫德明習書札記《書樂同流》……

教育論文:《關於書法的一些方法》-選自孫德明習書札記《書樂同流》……

2018.2.18

關於書法的一些方法(未完待續)

掌握方法,就等於掌握了練習。而掌握方法的前提就是掌握技術,而技術則是通向技巧,技藝的奠基石。

常言說的好,一竅不得,少得幾百。言外之意,方法至關重要。無論音樂還是十分,或者任何藝術形式,方法首當其衝,不可忽視。

鋼琴演奏技術的發展與音樂風格的逐漸形成有著密切聯繫。

在撥弦古鋼琴時期,由於樂器結構與發展原理,均不需要也不可能承受太大的重量和過強的力度,演奏方法便多以手指技術為主。猶如最初的文字形式---線條,簡單地幾筆勾畫,便構成了人類所要記錄的一切。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撥弦古鋼琴逐漸被已經有了三百多年歷史的現代擊弦鋼琴所替代,才在演奏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當然這與音樂作品的多形式多風格多元化等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練習。當然我們嫁接到書法上,也同樣是一個道理。有基本的線條,演化成複雜的、嚴謹的、極為講究和具有法度的筆法、章法等,無不與表現形勢有關。

隨著鋼琴本身的演變,有著技術也由基本的手指運動,延伸為真箇身體的配合,成為包括手腕、肘關節、胳膊、腰部和腳在內的全身心的綜合運動。正如書法,從規矩到規範再到百花齊放,書寫已經不再是簡單的記錄形式,而是一種逐漸成熟的藝術門類。因此,研究書法,就必須像探討鋼琴演奏一樣,就不得不將身體各部分的演奏狀態以及功能、作用、特性、及時等要領分別加以探討。就像寫字,一筆一划的分解練習,然後再根據章法結構內容等綜合起來,亦所謂分解與綜合。好多時候,我們只看到了完整的藝術作品,卻往往忽視了細節部分。打個比方,常去一家熟食店買吃的,既有完整的燒雞,也由分割開來的雞腿、雞翅、雞胗等。我仔細算了一下,原來分解開來的雞的一些部位的價格遠遠高於一只完整的雞的售價。於是,我頓悟,分解更要比綜合有價值。有些人的書法作品,單從表面上看,似乎也像個樣子,有模有樣。但一旦將字體放大來看,那就顯得齷齪了。所以,點畫間尤為顯耀一個人的功力,也更能說明一個書法家的態度。

因此,我覺得書法也應該和鋼琴演奏那樣,有必要將其技術問題分為:指、腕、臂、腦、身、耳、心、氣、神、化這十個方面、或者說十種層次和境界加以分析,再逐步探討練習的技術進程,也許比展開一幅經典的書法作品而評頭論足更有現實意義.

常言說:十指連心哪節都親。

十指是鋼琴演奏最前沿最直接最敏感的部位,之於鋼琴鍵盤,猶如小雞的嘴面對地上的米粒。而在書法上,則是毛筆的筆鋒。為什麼這樣比方,是因為手指在書法中,最為主要的是握筆。而筆鋒則千變萬化,所以,十指的力量、靈敏、速度以及種類繁多的指觸和控制能力,是根基所在。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十指既然有長短粗細,也救了天生的優缺點。這顯然對於鋼琴是不公平的,對於書法也不例外。無論白鍵黑鍵,無論露鋒藏鋒,有缺點的東西,要力求完美,就必須具有針對性的處理。

第五指太短太弱,卻要承擔最高或最低這兩個最重要並往往佔有支配地位的外聲部的重任。所以,單純從執筆角度而言,小拇指(抵)則像一位胖嘟嘟的小矮人,緊緊地依附和靠在無名指上,雖然不能偶一強大的力量支撐整個手型,但是卻義無反顧地堅守在自己同樣重要的崗位上,尤其是對第四指的挺立和輔助,貌似不經意的支撐,卻是整個手型在執筆上的不可忽視的重要支點。正如在鋼琴演奏中一樣,小拇指並不意外本身的短小和貌不驚人而自暴自棄,它的力量恰恰是貫穿整個手型的最後一道防線。雖然不像豹子那樣靈敏地爬上大樹,但是壁虎的堅韌也照樣能夠抵達頂峰。而尤為重要的是它不是鼓勵的,也不再孤軍奮戰,而是通過其他幾個手指而將力量傳送到掌心,對掌心的凝聚力起著非同小可的作用。

四指(無名指)天生與三指牽連在一起,就像一位患了感冒的幼兒,有氣無力卻又疼痛難忍地掙扎著。不經過專門的特別的訓練是很難獨立的,而恰恰初學鋼琴的手型又是以第四指為支撐中心的。四指就像一位有苦難言的、受了委屈的孩子,想證明自己的一切,卻總被三指和小拇指包圍著,夾擊著。於是,要弄清事實,捍衛自己,就必須做到反常規的訓練。在書法練習中,將無名指自然彎曲,用指肚(指甲與肌肉相結合的地方)抵住筆管,把這一行為叫做「揭」(也叫做「格」---見歐陽中石主編的《書法教程》)。和「勾」相結合,便於在運筆時,自如地控制筆的、尤其是靠近筆鋒的下半部分的旋轉。

三指(中指)是手指中最長且處於最中心的位置,它所處的位置不僅優越的、而且距離掌心的最近。然而,樹大招風。正因為它的偉岸,反倒顯得有些笨拙。但在執筆中(「勾」),只要彎下腰來,略微將身子骨屈尊俯下,並斜著向內用指肚部分親密地勾著筆管,猶如魯智深抱著一棵挺直向上的大樹,欲用千鈞之力而拔之。

二指有個奇怪的毛病,它懶得重複。這也許是因為它和其他手指之間的指距(虎口)過於大了一點吧,跟何況大拇指橫躺在那裡,這就使得第二指既不能在中指下面乘涼,更不能憑藉大拇指的呵護而一展風采。在演奏中,第二指在很多時候都有可能做出一些偷工減料,卻不被您發現的懶人事情。但手指終歸屬於大腦指揮下動作的部位,所以,只要在練習中注意這一點,自然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養成好習慣。在書法中,執筆時食指(押)要和大拇指緊密地配合起來,既不能僵硬也不要過於彎曲。而是順著筆管稍微斜向,用第一關節和大拇指指肚的上側,緊而不僵地抵住筆管。是固定筆管的關鍵動作,而且二指要靈活的控制力量,以免持筆的高度不同時,筆管不穩而影響到運筆。

大拇指最麻煩,它有點「一人向隅滿坐不樂」的感覺。其他四個手指的動作,都是朝著上下垂直運動的相同方向。唯獨大拇指是左右水平方向運動的,當然也不是所有的彈奏都是左右運動,只是相對而言。猶如懸崖邊上的一根枯樹,只有自己努力地滋生新綠,才會不至於連根拔斷。比如在絕大多數鋼琴技術中,如音階、琶音的演奏,如果不是大拇指左右的調轉和控制、推送,穿跨等一些基本運動就會遲鈍,速度就上不去,演奏因此而大打折扣。要是大拇指與其他手指協同運動,也能夠自如敏捷地上下運動,是演奏中必須解決的一個問題,尤其是在黑鍵上的順暢彈奏。還要引起注意的一點是大拇指雖然斜躺著,但是它卻直接連著手掌,而腕關節就像是它的第三關節,所以,對於大拇指的訓練,一定要特彆強調。在書法中,大拇指在持筆中的地位更有一夫把關的重要性。雖然僅僅用它的指肚按住筆管,但是,這一按,似乎承擔著非同小可的重任。正如鋼琴演奏的道理一樣,大拇指在按住筆管的同事,更要隨時調整放鬆程度。按住而不死沉,能夠自如地配合其他手指,將筆管穩穩地持在手中,是大拇指最為關鍵的任務。

大致了解了五個手指各自的優缺點以及如何在實踐中運用,我相信只要對症下藥,長時間不間斷第分別練習,一定會運用自如,恰到好處。做到鬆緊相間,張弛有度。書法的運筆過程,表面上看起來是幾近垂直的的運動,但是其實不然。它和鋼琴演奏中的三個方向、即:上下垂直運動,左右水平運動和由內向外與由外向內的旋轉運動基本一致。垂直與水平運動,在書法中尤為顯要。我們可以把它們二者理解為「陰陽兩法」,垂直為陽,剛勁有力,不偏不倚。水平為陰,輕滑柔順,提按分明。尤其是運動過程中的用力方法,正如鋼琴演奏中的發力點、擊弦點和發聲點,必須三位一體。才能夠彈奏出集中、飽滿、柔順、明鮮活,具有穿透力的聲音。持筆運筆又何嘗不是了?過緊墨必滯,表面剛勁有力,實則虛幻飄浮。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雷聲大而雨點小。不僅單字要受影響,通篇也好不到哪裡。

而迴旋或旋轉,猶如牛吃草一樣,不斷地將力量、情感反芻,讓筆像游龍,讓墨似洪流,讓情思如驚鴻照影。無論哪種字體,獨立的總是孤僻的生澀的。不僅僅是行草,內在的聯繫,才是旋轉的最高要領。從疊紙、調墨到落筆成書,旋轉動作正如本身,時刻都在盡職盡責。

發力點是決定運筆好壞的重點,好多人寫了一輩子書法,卻始終未明了著筆時的發力點到底在什麼位置?!無論您是站著揮毫還是坐著臨摹,發力點已經在腰骶部。只有力從此發,方能氣沉丹田,直至筆端。如果僅憑五個手指或者說筆管的運動,力浮淺而字虛化。擊弦點,不正是筆觸的那個部位么?從古到今,沒有一個書法家不重視筆觸這一要領的。筆鋒的運用,盡在那一剎那的筆觸之中。或垂直或水平,或剛勁或陰柔,或迴旋或翻折,筆鋒和宣紙的接觸,是所有運筆過程中,猶如情人間初次親密的親吻,無需試探,徑直歡愉。

而發聲點已是力外之功了!再好的技術也都是為了創造更美的聲音,我曾經說過:無病呻吟是病,有病呻吟也是病,只有把病呻吟成健康的身體才是美。創造美好的聲音,是任何一位演奏家畢生的追求。書法家亦是!當然這三個要素不是孤立存在的,一定要相互貫通,才會實現一位書法家所要的作品。

在這裡,我們可以用「剛若鷹爪,柔似柳絮」來形容運筆之精華。鷹欲擒故獵物之時,必先縮其爪。

充分準備,然後一擊。準備是一個不僅積聚能量,更是一個調動智慧的過程。一擊則迅捷而猛烈。隨後即極速放鬆,盡情享受這一緊一松而來的戰果。儘管是放鬆狀態,但爪中獵物仍緊抓不舍。這是內力,一種長時間的修為所成。演奏鋼琴,這一行為被稱之為「抓」,就像老鷹的一雙利爪,緊緊地抓住鍵盤,彷彿在瞬間練整台鋼琴都要抓起來的感覺。力度之大,使盡了全身力量;聲音之強,聽著無不毛骨悚然。我想演奏家僅靠外在的力量是完全不夠的,也不可能創造出如此令人震撼的效果。

書法中的剛,我們常用「力透紙背」來形容一個人的功力。薄似蟬翼的宣紙,潤澤流香的墨汁,尖如花刺的筆鋒,卻要揮毫出遒勁、骨感、立體、如磐石般的漢字來,除了筆鋒的運用之外,更多的則是力與氣的完美結合。外力只能通過筆尖躍然紙上,而內功,則是貫穿整篇的造化,包括對書寫內容的深刻理解和情感注入。因為漢字,它本身就具有一種結構上、字義上的剛柔。

柳絮飄零,當然是在三月春風的和煦中,是在陽光明媚的輕柔下。唯其下落曲線從未呈現任何的直線或尖角狀,總是以各種形式的弧線運動,優雅美妙地、風姿綽約地隨風起舞。「飄」字是關鍵,也是聲音好壞的靈魂所在。這裡所說的「飄」不是輕浮而是輕盈,不是飄忽不定,而是優雅洒脫。不是漫無目標的隨風旋轉,而是有神有韻的規則律動。時而似燕子翻飛,時而又似花絮輕揚。當然,身體其他部位、尤其是腕關節的運轉就顯得格外重要。輔之以肘部的上下提落,筆鋒的不同律動便輕盈而秀麗地潑然紙上。

對於手腕在鋼琴演奏中的作用,常常會發生兩個方面的誤解。有些人認為手腕必須完全鬆弛而流於疲軟,又有一部分人卻認為手腕必須絕對堅挺。就為這一松一緊而爭論了近乎幾百年,但始終不能夠統一。我以為過於松力量則散,不能夠迅速到達指觸部位過於緊力量又顯得僵硬而促使聲音乾澀、甚至於砸下去的感覺都會出現。所以,把它二者結合起來使用,根據作品的需要中庸一點最好。手腕就像汽車坐墊下的彈簧,首先它要能夠支撐所負擔的重量,不能一壓就垮。同時,它又要能在汽車高速行駛中,尤其是在顛簸崎嶇的山路上,既不能像棉花那樣鬆軟無力而失去彈性,更不能像鐵棒那樣生硬而缺乏生命力。它只能是用鋼絲周旋纏繞而成的、極具反彈力的彈簧。所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排骨別再紅燒啦,還可以這樣做
一位英語學習者的美學素養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