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吃禍--從自我提升規避

吃禍--從自我提升規避

1.吃貨的終極三問

哲人有三問: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要到哪去?

吃貨也有三問:能吃不?好吃不?怎麼吃?

如果一個物種能吃,它就不能經常被碰上;如果它好吃,就會變成稀少;如果它能入葯,就會變得珍稀;如果能壯陽,那就會成為瀕危物種。

聽說美國小龍蝦泛濫成災、還聽說澳洲三文魚讓漁民傷腦、又聽說丹麥被生蚝入侵......真讓中國吃貨無語,這算個事嗎?吃貨表示很懷疑老外的智商和他們的廚藝。不禁要感慨:畢竟是些沒有文化底蘊和傳承的蠻子。

2.中國的「吃文化」

相親,吃!

紅喜事,吃!

白喜事,吃!

孩子上大學,吃!

大病初癒,吃!

求人幫忙,吃!

接風洗塵,吃!

折柳送別,還是要吃!

打招呼,你吃了嗎?

當你到一個地方旅遊,除了景點之外,最關心的是什麼?小吃啊!美食啊!

病人得了絕症,醫生跟家屬說的什麼?給吃點好的吧。。。

為了強調吃的重要性,中國人發明了一句俗語,民以食為天!

中國人是世界上唯一一個能把所有事和吃聯繫在一起的民族。

什麼事情都能用吃來形容:工作不叫工作,叫飯碗。開除不叫開除,叫炒魷魚。嫉妒叫吃醋,佔便宜叫吃豆腐,被起訴叫吃官司,被人打叫吃生活,拿人好處叫吃回扣,沒遇著人叫吃閉門羹。受不了叫吃不消,人緣好叫吃得開。兩面派叫吃裡扒外,輕而易舉叫小菜一碟。

言簡意賅,很貼切;形象生動,接地氣。

除了咱大中國漢語也是沒誰了,不服你用外語給我把小菜一碟翻譯出輕而易舉的意思來。

3.論吃的強大功能

沒有什麼事是一頓美食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我的朋友用非常確定以及肯定的口吻和我強調說,真的:

家裡吵架了……誰都不理誰了……打包要離家出走了……

一個小時後……

我媽:林蔭路上新開了一家自助火鍋,每個人才49元,我已經團了……

我:有小龍蝦,羊腿肉,考兔腿,鯉魚雙吃嗎?……

我爸:走過去要幾分鐘?你們趕緊換衣服……

這是個真實的故事……發生在2016年……

4.吃禍

病從口入,現在被吃貨們賦予了新的內涵,很多病就是吃出來的。

2012年浙江醫院健康管理中心5萬人的體檢結果顯示,排名前十的疾病分別是:血脂異常、膽固醇增高,超重,脂肪肝,肝、腎囊腫,心電圖改變,膽囊息肉、膽石症,高血壓,視網膜動脈硬化,甲狀腺結節,慢性咽炎。這些疾病大多與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相關。

2010年冒出來一個「神人」張悟本,著有暢銷書《把吃出來的病吃回去》,書中宣揚的「綠豆治百病大法」竟引的市場綠豆大漲價。一時間張大師聲名鼎沸,火遍神州,沒熱鬧幾天被起底,原來是食材鬧劇「豆你玩、蒜你狠、姜你軍」系列之逗你玩。

這個人渣準確的把握了國人對吃的畸形心理,令許多百姓的健康雪上加霜,令傳統中醫養生蒙羞,對中醫中藥造成巨大的不良影響,帶來的損害是不可估量的。

5.用眼睛吃

世界上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羅丹

人們對於美的追求是與生俱來的,對美食的偏愛也是無可厚非的。關鍵是我們應該用一種什麼樣的心態來欣賞美?用什麼樣的方法來接納美?

人類有一種佔有心理,見到好的、美的東西就想據為已有,見了美女就想泡,見了美食就要裝進肚子里,實在是貪得無厭。就其本質而言也只是人的本能。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安全需求(Safety needs)、愛和歸屬感(Love and belonging)、尊重(Esteem)和自我實現(Self-actualization)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排列。在自我實現需求之後,還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

通俗理解:假如一個人同時缺乏食物、安全、愛和尊重,通常對食物的需求是最強烈的,其它需要則顯得不那麼重要。此時人的意識幾乎全被飢餓所佔據,所有能量都被用來獲取食物。在這種極端情況下,人生的全部意義就是吃,其它什麼都不重要。只有當人從生理需要的控制下解放出來時,才可能出現更高級的、社會化程度更高的需要如安全的需要。

如果這些需要(除性以外)任何一項得不到滿足,人類個人的生理機能就無法正常運轉。換而言之,人類的生命就會因此受到威脅。在這個意義上說,生理需要是推動人們行動最首要的動力。馬斯洛認為,只有這些最基本的需要滿足到維持生存所必需的程度後,其他的需要才能成為新的激勵因素,而到了此時,這些已相對滿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

咱現在是每天餓的嗷嗷叫那時候嗎?很顯然,不是。現在的胡吃海塞我認為就是個慣性在作怪。不餓,但看到吃的還是要往嘴裡填。沒有需求卻硬是塞滿肚子,與填鴨何異,結果必然就是與北京鴨一樣的肥胖。

北京鴨的價值就肥上,但是人要肥胖了可就不妙了。

老百姓最關心的三件事:醫療、教育和養老。破解三大難題的法定只有兩件:健康和金錢。二者缺一不可。

從現在開始,要剋制自己的貪慾,看到美的東西用眼睛去欣賞,我們現在已經解決了人的基本需求,應該有更高層次的追求,提升自我,實現自我價值。

從現在開始,從學習開始,改變自己,成就自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