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動駕駛等新技術集中突圍 汽車產業2018年進入變革年

自動駕駛等新技術集中突圍 汽車產業2018年進入變革年

理性·建設性

經過過去幾年的醞釀和力量積蓄,多項新事物有望在2018年破土發芽,向下扎穩根基,向上快速伸展,迎來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毫無疑問,汽車業已經成為了一個最具冒險價值的行業。這是一個新商業模式、新技術、新投資機會不斷出現的行業,在汽車行業中不斷上演著財富和商業的故事。而在中國,這變得更具有想像力。中國汽車市場蓬勃的生命力,讓汽車行業成為了眾多資本追逐的夢想之地,但同時整個行業也存在各種無法迴避的問題。有「發酵」的驚險、有「發燒」的刺激、有「發財」的誘惑、也有「發霉」的破敗……在以「旺」字當頭的狗年,圍繞著「發」這個多意的詞語,汽車產業有很多故事,而在2018年也會更為精彩。

——編者按

在中國,新事物從來不缺乏成長土壤,尤其是汽車界。經過過去幾年的醞釀和力量積蓄,多項新事物有望在2018年破土發芽,向下扎穩根基,向上快速伸展,迎來更廣闊的成長空間。

這些新事物,從業態上來看,包括共享汽車的全面開發、汽車行業的新零售和新金融服務的擴展等;從技術上來看,則包括能提供更好體驗的新能源汽車及智能汽車技術,特別是無人駕駛技術的研發和推廣,都有望在2018年出現關鍵性的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破土而出的趨勢並非一朝得來,無論是新業態已經花費大量成本進行的試錯,還是前幾輪已經發生的淘汰,抑或是新技術領域多年的投入、研發和推廣模式的探索,都是厚積薄發的必然結果,但隨之而來的競爭也必將是白熱化的。

新業態艱難破土

共享汽車也即分時租賃,這種模式並算不上新業態,早在2011年,分時租賃就已開始了市場探索,但由於這種模式想要改變的不僅僅是租車業,而是整個出行行業,因此,在產業鏈和使用環境都不具備的情況下,這一嘗試漫長而艱辛,在第一輪熱錢進入卻並未趟出一條可行性的商業模式後,留下來的分時租賃企業拼的都是在商業模式探索上有所想法的企業。

從2016年開始,原有分時租賃平台的紛紛轉型為新的共享汽車平台,先是寶駕租車更名為寶駕出行、友友租車更名為友友用車、凹凸租車推出分時租賃平台凹凸坦克、北汽綠狗升級為輕享出行,以整合私人汽車進行出租的P2P平台集體轉型升級至共享出行平台。同時,此前未涉及分時租賃業務的汽車企業開始推出自己的出行平台,而滴滴和美團的加入,以及一汽入股之後開展共享汽車業務的摩拜,直至傳統租車界的「一哥」神州租車宣布介入共享領域,共享汽車領域一時間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熱鬧。

1月18日,神州租車宣布進軍共享汽車市場,將在今年5月前業務覆蓋全國55座大城市,並將以不及傳統車輛出行價格的一半的收費標準提供用車服務。有未經證實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有近300家公司都在做汽車的分時租賃(共享汽車),但總規模只有6萬輛。這種小規模的分散現狀,也給巨頭的誕生做好了準備。這一輪,隨著滴滴、美團、摩拜、神州租車等的加入,共享汽車正在以下一個出行經濟爆發點的身份而受到大量資本的青睞。更重要的是,共享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以及自動駕駛汽車最好推廣平台的功能正在被凸顯。

2018年作為新能源補貼退坡前最後的衝刺,電動汽車必將迎來新一輪爆發,而無論是包括北汽的輕享、吉利的曹操租車、一汽的新特、力帆的盼達等在內的汽車企業自建的共享汽車品牌,還是一嗨租車、滴滴、美團、神州等獨立的共享平台,電動汽車都是首選。而在全球範圍內,共享汽車平台也正在成為自動駕駛車型的最佳推廣平台,相信在國內共享平台上,未來也將逐漸形成這一趨勢。

除了在出行領域新業態的模式探索,隨著汽車消費結構的變化,以及以4S店為主的汽車消費模式的變革,汽車新零售的進一步啟蒙和發展,也將成為2018年汽車的主要看點。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在電商服務平台基礎上的更靈活的消費模式外,科技的應用也將重塑消費者的購車體驗,尤其是以雲計算、人臉識別、物聯網、AI人工智慧、智能風控等為代表的金融科技,將大大提升汽車金融的普及率,構建更人性化的汽車新零售模式。

新技術迅速萌芽

2018年新年伊始,自動駕駛技術就開始在國外成為熱點,通用凱迪拉克的超級巡航技術量產上市、福特開展完全自動駕駛測試等消息陸續傳來。經過第一階段、第二階段的積累和測試,由自動駕駛系統完成所有操作的第三階段自動駕駛,以及決定性改變的第四級自動駕駛開始完成研發,並開始進入道路實測階段。

而在中國,因為擁有全球最多的人工智慧公司和互聯網科技公司巨頭,自動駕駛技術也呈現出快速推進的態勢。來自彭博社的最新報道稱,「在中國,汽車正在變得越來越智能。得到中國政府支持的阿里巴巴等企業可能很快將超過歐美競爭對手,在定義交通未來的競賽中搶得頭籌。」1月,包括自動駕駛初創公司小馬智行、上汽在內,不斷有企業自動駕駛技術和開發新進展的消息傳來。

而在自動駕駛道路實測和商業化推進的路上,2018年有望成為一個分水嶺。除了有關智能駕駛的國家級引導政策,包括北京在內的更多城市開始對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逐步放開。2018年2月2日,北京成為首個對自動駕駛車輛測試場地的技術標準進行明確規定的文件,被認為對相關產業和相關企業的參考執行依據意義重大。

當然,還有更多的新技術在等待機會。在2018年的美國電子消費技術展上,汽車成為了焦點。這些新技術包括,車內座椅將裝配有生物感測器,用來監測乘客的健康狀況;保護自動及半自動駕駛汽車免受試圖干擾汽車感測器的網路攻擊;汽車車載娛樂新技術系統,更智能更人性化的設計和響應等,諸如此類還有很多。

應該說,電動汽車時代的到來和自動駕駛的技術進步,這兩大趨勢使得汽車在新技術上展現了前所未有的熱情。汽車製造與藝術、互聯網、航空航天、電子技術等行業出現了各種交叉性的融合,這使得汽車產業成為了最值得期待的未來產業之一,而2018年到之後的幾年時間中,都將是這些新技術發芽的階段。

經 濟 觀 察 報理性 建設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濟觀察報 的精彩文章:

酒泉一箭七星發射:搭載國內首顆教育共享衛星和首顆私人衛星
無人零售搶位戰:資本追逐與行業重構

TAG:經濟觀察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