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和日本軍隊在南京戰役中的損失情況

中國和日本軍隊在南京戰役中的損失情況

本文為作者2010年動筆的南京戰役一書的最後章節

南京陷落後,中國軍隊除了遺棄的火炮、高射炮、坦克等重裝備外,丟失的輕武器數量相當多,日軍僅在南京市區里收繳的各類輕武器就拉了五十多卡車。從日本陸軍省1938年6月公布的中國事變繳獲品調查表來看,南京戰役中國軍隊損失的各種武器和軍用器材的數量都遠遠超過其他各次戰役,甚至比上海會戰時還要大。

日軍繳獲的德國製造的一號戰車

華中方面軍發布的南京戰役繳獲品總數為:步槍12萬900支、輕重機槍3200挺、迫擊炮及曲射炮299門、山野炮40門、高射炮40門(高射炮40門裡除了小型機關炮之外,還包括烏龍山炮台被破壞後的8門德國製造的88毫米高射炮,遺棄在中央農業試驗場的4門博福斯75毫米高射炮)、重炮110門(重炮110門應該是指100毫米以上的火炮,日軍沒有分別列出要塞炮和野戰重炮。)、手槍120支、坦克10輛、卡車40輛、機車3輛、客貨車60輛、槍炮彈460萬發。

關於南京衛戍軍人員的損失情況,上海派遣軍參謀長飯沼守在12月17日的日記中寫道:「按照迄今為止了解清楚的情況,南京附近的敵軍約有二十個師,十萬人。派遣軍各師團擊斃了約五萬,海軍和第十軍擊斃了約三萬,逃散的大約有兩萬。但估計今後擊斃的人數會增加。」12月30日,華中方面軍發布的戰果稱:從攻擊南京主防禦線開始到佔領整個城市,中國軍隊共遺棄屍體84000具,被俘10500人。

關於中國軍隊在保衛南京戰役中的損失,根據當事人的回憶和現有資料整理的具體數據是:

第74軍由於控制了幾艘渡船,第51師剩餘的兵力大部分過了江,第58師的兵力則損失了三分之二。兩個師過江之後的兵力合計僅有5000多人。

第51師師長王耀武在給上級的報告中,詳細開列了該師官兵的傷亡情況,其中共戰死官兵4070人,負傷3785人。武器的損失為:遺失步槍及騎槍1139支、捷克式輕機槍56挺、白朗寧輕機槍59挺、水冷式重機槍80挺,二十響毛瑟連發手槍108支、十響毛瑟連發手槍185支,迫擊炮22門、鋼盔3050頂。王耀武同時報告:12月12日在賽公橋繳獲日軍步槍85支、輕機槍7挺、重機槍3挺、擊毀敵軍裝甲車4輛,該師還擊落了兩架敵機,但都墜落在日軍控制區內。

第87師損失最大,整個部隊都被打散。僥倖過江的只有王敬久和沈發藻師長帶領的直屬部隊300多人。其下屬第259旅旅長易華安陣亡、第260旅旅長劉啟雄躲避在難民區內,被日軍搜查出作為高級戰俘收容。第261旅旅長陳頤鼎也是跳進長江,九死一生僥倖脫險。從旅長的遭遇就可以看出第87師幾乎全軍覆滅。

第88師師長孫元良躲進了難民區後,接替陣亡的高致嵩旅長職務的廖齡奇帶著剩餘的戰士繞著城牆艱難地走到長江邊,乘坐該師輜重營控制的木船於下午五時渡過長江後僅剩不到2千殘兵。

中國軍隊遺棄在大校場機場的蘇制伊16型戰鬥機

教導總隊與敵軍血戰傷亡最大,除了馬威龍旅長率領一部分人從正面衝出突圍外,由於事先準備的渡船被收繳,能僥倖捆紮木筏或找到渡河器材撤退過江的教導總隊官兵約有1000多人,後來陸續輾轉歸來的官兵人數約為4000人。以通信連長石懷瑜為例,他雖然僥倖過江,但配屬給營團部的4個通信排最後全無消息,自己帶到江邊的二十多個弟兄也下落不明,即使最後在開封收容時也未見到幾個連里的官兵。毫無疑問,全連官兵除陣亡外,不是沉沒於長江便是被敵人屠殺。

雖然衝破了當面敵軍的封鎖輾轉突圍,但廣東部隊第66軍和第83軍的損失也很大。突圍後僅收容了官兵3000多人。第66軍軍長葉肇和參謀長黃植南與部隊失散後換了便衣突圍,一度曾被日軍輜重部隊抓去當挑夫,後來趁機逃脫從上海搭船返回了廣州。葉肇在廣州市中山紀念堂報告了他被俘脫險的經過。從正面突圍而出的第83軍參謀處長劉紹武到達武漢後,遇見該軍兩個師長巫劍雄和李江,才得知在12月12日晚的大混亂中,兩人並沒隨大軍從太平門突圍,而是夾雜在人流中分別從烏龍山和下關僥倖搭船渡過了長江,輾轉來到了漢口。當講述這段遇險經歷時,這些人的反應還是驚魂未定,心有餘悸。

頭戴M35型鋼盔,手持毛瑟手槍的中央軍士兵

徐源泉第2軍團所屬的兩個師由於進入陣地較晚,又靠近沿江一帶作戰,沒有直接受到衛戍司令長官部的指揮,所以撤退較早。徐源泉報告中稱是截留了下游駛來的民船。利用這些船隻從周家沙、黃泥盪碼頭渡過了長江,損失相對其他友軍略少。但從徐源泉在後來給蔣介石的報告中看部隊損失也很大。其中武器損失為:兩個師共丟失步槍2824支、毛瑟連發手槍82支、輕機槍10挺。第41師繳獲了日軍步槍87支,輕機槍8挺。第2軍團的人員損失情況是:犧牲官兵3966人,負傷官兵1112人。一般在戰場上,陣亡的人數應該占受傷者的三分之一,而徐源泉部陣亡者的比例非常之高,其原因是日軍佔有絕對的火力優勢,該部防守的幾個陣地上的官兵都全部犧牲了。

宋希濂的第36師雖然作為預備隊,但一仗沒打最後也被衝散,儘管守在長江邊,也有很多官兵沒能過江而被日軍俘虜後殺害。宋希濂給蔣介石的報告中稱官兵全部損失的竟有7個步兵營、1個輜重連、1個通信連、1個無線電排,軍馬以及槍械、彈藥、被服等全部丟光,過江部隊的建制也殘缺不全。第36師僅收容了軍官486人,士兵4451人。全師戰死的僅有軍官6人、士兵44人。而失蹤軍官竟達167人、士兵6856人。

第36師官兵帶回的武器只有步槍1132支、輕機槍75挺、重機槍11挺、迫擊炮2門,在南京補充的武器裝備幾乎全部丟光,損失大的驚人。據宋希濂的報告稱丟失的武器計有:捷克式輕機槍101挺、水冷式重機槍46挺、八二迫擊炮20門、索羅通高射機關炮6門、厄利孔高射機關炮2門、義大利貝雷塔公司生產的高射機關炮6門、毛瑟十響連發手槍108支、毛瑟二十響連發手槍60支、鋼盔4747頂、防毒面具6802具、望遠鏡131具,此外還遺失了大量彈藥和被服。

日軍繳獲的中國軍隊的輕武器,由上至下依次為:美製白朗寧式輕機槍、瑞士製造的啟拉利式輕機槍、捷克式輕機槍和毛瑟連發手槍

憲兵部隊也損失慘重,武器裝備基本損失殆盡,僅鋼盔就丟失了4240頂,倖存者戰後奉命到湖南長沙憲兵司令部集結。據憲兵教導第2團營長馬崇興統計該團9個連僅收容了不到4個連,生死不明者約800人。憲兵司令部在後來給蔣介石的正式報告中統計的傷亡情況是:戰死軍官13人,士兵781人,失蹤軍官128人,士兵2056人。合計損失人員2978人。

貴州第103師副師長戴之奇等人和全師剩餘的官兵在中山路附近衝散,到下關只剩幾個人,只得各自找船過江。該師最後在湖北黃陂僅收容了不到500人。

東北軍第112師也基本損失殆盡,但關於這個師的情況資料不多,關於副師長李蘭池犧牲的經過,官方記載是在突圍中陣亡,但有身邊的士兵逃出後說他是在下關失足落水遇難。

南京的1700名保安警察僅逃回100多人。

中國軍隊在南京至少損失了10個師的兵員和裝備。經過上海和南京周邊的戰鬥,蔣介石的嫡系部隊已經遭到了重創,德國人整編訓練的中央軍精銳部隊傷亡殆盡。作為軍隊的骨幹,基層軍官傷亡也在一萬以上。就算有一些官兵傷愈後能夠歸隊,但中央軍整體也很難再恢復到戰前的水平。經過五個多月的戰鬥,中國軍隊的武器裝備損失非常大,急需補充。

南京戰役中裝備了火焰噴射器的山田工兵隊

日本陸軍省發表的關於攻佔南京的傷亡為:戰死800人,負傷4000人。這個數字顯然經過了壓縮。從南京外圍戰鬥開始到佔領南京日軍官方戰史記錄的傷亡情況是:

吉住良輔的第9師團戰死460人,負傷1156人。

未松茂治的第114師團戰死260人,負傷790人。

谷壽夫的第6師團戰死223人,負傷1041人。

中島今朝吾的第16師團在報告沒有單獨列出南京戰役的傷亡人數,只籠統的記錄從白茆口登陸後到佔領南京共戰死505人,負傷2194人。

考慮到日本官方戰史一貫有縮小傷亡的傳統,這些傷亡數字都有很大縮水。日本每日新聞社戰後編輯的戰史中,推測在佔領南京的過程中日軍的傷亡情況是:12月2日至18日,日軍被打死約2300人,打傷6400人。這個數字可以作為一個參考。日本歷史學家森山康平推算的數字是戰死者超過了3000人。

南京陷落前夕,日軍正利用臨時架設的浮橋通過護城河

從日軍8月23日在吳淞登陸開始,截止12月底的傷亡情況,上海派遣軍副參謀長上村利道大佐在日記中寫道:「根據軍醫部部長的統計調查,派遣軍付出了高昂的代價,至去年底傷亡情況如下:陣亡一萬六千六百零九人,病故一千七百九十六人,負傷八萬六千零七人。」柳川平助的第10軍所屬的三個師團和國崎支隊參戰較晚,沒有參加上海血腥的攻堅戰,因此傷亡小一些。從登陸到南京陷落共戰死1953人,戰傷4994人。

松井石根的日記記錄是從8月13日中日在上海開戰,截止佔領南京上海派遣軍和第10軍共戰死、病死21300人。傷病員總數超過50000人。除了人員損失之外,還有12000匹軍馬死亡。

宇都宮直賢認為從軍事角度看,由於中國軍隊在上海的英勇抵抗,大大挫敗了日軍的鬥志。雖然華中方面軍雖然一鼓作氣佔領了南京,但各部隊之後均處於極度疲憊狀態,武器裝備、彈藥和軍需物資也急需補充。以第9師團為例,該師團以滿員24800人來計算,此時尚缺編3660人。而編製的12400匹軍馬中,除損失和病馬外,只有4400匹可用。由於軍馬不足,部隊一直依靠搶掠中國的牛馬和車輛來彌補。此外重機槍、輕機槍、擲彈筒缺損兩成,步兵炮每個大隊只有1門。其他各師團的情況基本也大同小異。

此時在南京周邊中日兩軍對峙的態勢是,牛島貞雄中將的第18師團佔領了杭州後,中國軍隊退至錢塘江左岸布防。此後日軍為了集中兵力開始新的戰役,同時要確保京滬杭這個三角地帶,暫時採取了防守勢態,在杭州、富陽、吳興、宣城、蕪湖等地修築了防禦工事,以確保該地區不被中國奪回。由於日軍的兵力有限,既要在前方與中國軍隊作戰,還要守備已被佔領的要地,更需要保護其漫長的運輸線,這就使日軍的兵力愈發不足,只能控制一些重要的點和線。中國利用這段時間迅速重新整編了損失較大的各個部隊,用德國運來的最後幾批軍火和蘇聯開始提供的武器裝備了這些部隊。中國軍隊在上海和南京戰役中的損失得到了補充。

12月13日清晨,兩名日軍士兵駕駛一部摩托車(推測為中國軍隊遺棄的德制寶馬)在空無一人的大街上行使

雖然攻佔了南京,但松井石根執掌帥印的時間已經是屈指可數。不久後他就被召回東京,解除了現役職務解甲歸田,再也沒有被軍部啟用。松井大將之所以被軍部召回,南京事件是一個主要因素。2月初,從南京返回的本間雅晴少將向大本營遞交了有關軍紀的報告書,這是撤換松井大將的原因之一。日本戰史學家秦郁彥指出:「軍紀崩潰是全軍規模的,所以各師團長、軍司令官一級都負有責任。由其是最高指揮官松井大將更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教育總監畑俊六向陸軍大臣杉山元建議調回松井石根。畑俊六在日記中寫到:「中國派遣軍作戰告一段落之際,軍風紀日漸頹廢,如果搶劫、強姦這類犯大忌的劣跡還屢禁不止的話,必須讓徵召預後備役人員回國,讓現役兵替換他們,並且讓現役軍官替換松井大將。」除此之外,原本被編入預備役的松井石根年齡較大,身體不太好,而日軍要發動新的戰役,松井已經不再是合適的人選。

松井大將登船前向對送行的醫護人員還禮

得知自己被解除了華中方面軍司令官的職務,本想大幹一番事業的松井石根對此極為不滿,他在日記中寫道:「實際上,我的離職並非出於我的自負,任何人都認為為時尚早,這些都是因為中央陸軍部妄自尊大的結果。」畑俊六於2月19日到任並與松井石根交接工作。兩天後,松井從上海乘船啟程返回日本。回國後他在參謀本部述職時提出,鑒於國民政府沒有求和的意向,日軍的下一步作戰目標應該是儘快攻佔徐州。於是就有了那首著名的軍歌:「徐州、徐州、人と馬は徐州に向かって前進していきます。」(譯文:去徐州、去徐州、人和馬都向著徐州前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史文庫 的精彩文章:

TAG:戰史文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