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農民父子修水利,一鋤頭落地,竟然鋤出一個遺失數千年的文明古國

農民父子修水利,一鋤頭落地,竟然鋤出一個遺失數千年的文明古國

1929年二月,春意料峭,欲暖還寒。

燕道誠燕老漢牽掛著即將開始的春耕,帶上兒子燕青保、燕青順、燕青龍,拎著鋤頭、鐵鍬,到在離家不遠的林盤地溝挖坑,準備在坑上安裝一架水車,好給稻田灌水。

父子幾個脫掉鞋襪,挽起褲管,赤腳站在冰冷的水裡,吭哧吭哧地幹起來。

勞作很快就驅趕了寒意,大家的背脊都滲出了汗珠。

燕青保年富力壯,越干越歡,手裡的鋤頭一上一下,揮舞的頻率越來越快,也越來越有力。

突然,「當」的一聲脆響,鋤頭鋤進深土後狠狠磕到了一個硬東西,燕青保的雙手虎口被震得發麻。

燕青保心疼鋤頭,吐了口濃痰,蹲下身去看鋤刃,再用手扒開泥土細看土裡的硬物,原來是一塊大石板。

燕青保嘀咕了一下,覺得這石板有些異常,摸起來光滑規整,不像是平日常見的石板。

看著兒子一臉狐疑模樣,父親燕道誠湊了過來。

燕道誠年輕時曾到外面闖蕩過,很有些見識,被當城人尊稱為「燕師爺」。

「燕師爺」打量了一眼石板,心有所動,吩咐三個兒子摸索到石板邊角。

然後,父子合力,把整塊石板撬了起來。

石板撬開,露出一個堆滿玉石器的長方形土坑!

父子幾個驚得合不攏嘴。

還好,見多識廣的父親燕道誠很快反應了過來,沉得住氣,囑咐兒子們將石板歸回原位。

父子幾個蓋好了土坑,再用土掩沒石板,回土,夯實,收拾好工具,裝作什麼事都沒發生過,收工回家,準備等夜深人靜再悄悄來取寶。

燕道誠認為,長方形土坑裡絕不僅僅只有玉石器,肯定還有金器、銀器,以及其他珠寶器物。

但是,當天夜裡,他失望了。

他們父子從土坑裡一共挖出三四百件玉石器,卻一件金銀器也沒有,更沒有什麼珠寶!

這些玉石器有刀形的牙璋、有杯形的玉琮、有手鐲形的玉瑗,還有玉圭、玉璧、石璧等等。

不管這些玉石器的形狀是如何千奇百怪,在燕道誠父子的眼裡,就是一堆不值錢的石頭。

不過,父子幾個最終還是將這些玉石器搬回了家,當成玩物分送給鄉鄰親友。

補充說明一下,燕道誠燕老漢家家世代居住川西廣漢平原月亮灣。

這個月亮灣,有個美好的傳說。

傳說,玉皇大帝某日心情舒暢,從天上抓了三把神土,小心翼翼地撒往川西廣漢平原。這三把土,都落在了馬牧河的南岸,形如三顆星,人們稱之「三星堆」,與隔河的月亮灣脈脈相對,被賦予「三星伴月」的美稱,後又被清同治年間的《漢洲志》譽為「漢洲八景」之一。

1931年春,有一個中國名為董篤宜英國牧師(英文名為V.H.Donnithorne)到廣漢傳教,在民間接觸到了從燕道誠老漢處傳出來的玉器,第六感告訴他,這些器物極具科學價值,不應該當成普通玩物,必須及時保存下來!

董篤宜也考慮到自己作為一個老外,不方便出面和中國人做交道,於是找到了與自己有交情的當地旅長陶某,托他出面,希望能為華西大學博物館收集此類器物。

陶旅長於是到燕道誠家掏腰包購下幾件器物,直接送往華西大學博物館。

美籍學者葛維漢(David C. Graham)正在華西大學博物館任教,看到這幾件玉器,斷言這是商周時代的玉器。

葛維漢通過陶旅長認識了董篤宜,並很快交上了朋友,達成共識:「想找更多類似的器物,可補原資料確切年代之缺略,並鑒定這種文化的族屬。」

然而,沒等這兩位外國人正式進入研究,成都金石名家龔熙台已有一篇名為《古玉考》的文章發表在成都東方美術專科學校校刊的創刊號上了。

龔熙台不久前也從燕家購得了四件玉器,查閱了相關文獻,寫成了《古玉考》一文。

《古玉考》一經問世,收藏在燕家的玉器頓時身份暴漲,許多古董商們紛紛前來問價,並探玉器的來源。

一時間「廣漢古玉」名聲大噪,成為各方爭奪之物。

升任了華西大學博物館館長的葛維漢與副館長林名均及其他成員迅速組成發掘隊,在廣漢縣縣長羅雨蒼的幫助下,對廣漢三星堆第一次科學性考古,拉開了三星堆文化研究的序幕。

尚在日本的郭沫若驚悉此事,興奮莫名,立刻寫信給林名均,表達自己的看法,在信中寫:「你們在廣漢發現的工藝品,如方玉、玉璧、玉刀等,一般與華北和中原地區的出土器物極為相似。這就證明,西蜀(四川)文化很早就與華北、中原有文化接觸。在殷代甲骨文上就載有『蜀』稱,武王伐紂時,蜀人協助周王作戰。此外,在廣漢發現的各種陶器是極古老的器型,你們判斷為周代早期的文物,也許是可靠的。現在我只能說這麼多。有朝一日四川別處會有新的發現,將展現這個文化分布的廣闊範圍。並且肯定會出現更可靠的證據。」

也就是說,郭沫若認為三星堆遺址,極有可能是遠古時代的古蜀國遺址。

而從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到本世紀初,一共在三星堆出土文物4000餘件,有陶器、石器、玉器、銅器、金器,均具有鮮明的地方文化特徵,自成一個文化體系,被中國考古學者命名為「三星堆文化」;三星堆遺址又被考古界稱為「世界第九大奇蹟」,其年代距今大約5000年至3700年之間。

由於年代太過於久遠,文物太神秘,卻又沒有留下哪怕一個字的記載,即三星堆文明起源、發展、滅亡全都成謎。

不管怎麼樣,農民燕道誠父子的鋤頭算是鋤出了一個遺失了數千年的文明古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覃仕勇講史 的精彩文章:

太平天國中與洋槍隊交手最多的悍將,疆場無敵,偏死叛徒手,惜哉
此人隨洪秀全參加金田起義,兩度降清,看盡風雲起落,壽終正寢

TAG:覃仕勇講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