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吃藥不喝酒喝酒不吃藥,服用哪些葯期間不宜喝酒

吃藥不喝酒喝酒不吃藥,服用哪些葯期間不宜喝酒

吃藥不喝酒喝酒不吃藥,服用哪些葯期間不宜喝酒

春節期間,親朋好友歡聚,喝酒是最主要的社交活動。

但是,並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喝酒。

不適於喝酒的人群

相關飲酒指南都指出一些人群不適於飲酒,應該滴酒不沾。這些人包括:

       1. 年齡低於21周歲,未到法定飲酒年齡的未成年人。·

       2. 計劃駕駛車輛或操作機器

·      3. 服用與酒精相互作用的藥物

·      4. 患有酒精可加重的疾病

       5. 懷孕或準備懷孕女性

吃藥不喝酒喝酒不吃藥,服用哪些葯期間不宜喝酒

就是說,指南明確指出,服用與酒精相互作用的藥物期間不能飲酒。

近年來,很多媒體都強調服用頭孢類抗生素類藥物可以導致雙硫侖樣反應,甚至可能致命。

除此之外,還有哪些藥物可以與藥物發生相互作用,服用這些藥物期間不能喝酒呢?

與藥物相互作用相關的酒精代謝

吃藥不喝酒喝酒不吃藥,服用哪些葯期間不宜喝酒

介紹具體藥物之前,先了解一下一些相關的基礎知識。

杯酒落肚,少量酒精被胃粘膜的乙醇脫氫酶(ADH)分解,剩餘的在胃(約20%)和小腸內吸收。因而,胃排空是影響酒精吸收和血液酒精濃度(BAC)的關鍵因素。

在一項研究中,為了減肥而進行胃腸旁路手術的健康女性(食物在胃幾乎不停留,可以直接進入腸道)喝酒後BAC的變化幾乎與經靜脈注射酒精一致,足以說明胃排空在延緩酒精吸收中的重要性。

酒精被吸收後經過門靜脈轉運到肝臟,一部分直接被肝臟分解。與在胃內被分解的一起,減少了真正進入全身循環的酒精量,被稱為酒精代謝的首過效應。

其他的進入全身循環,按各組織水含量的比例分布到全身。

酒精主要在肝臟進行分解代謝。BAC低時,由肝臟ADH分解成乙醛;BAC高於0.08%(醉駕水平)時,微粒體的細胞色素P450(主要是CYP2E1)也參與分解。

肝臟ADH位於細胞胞漿內,因此通常不與藥物代謝發生相互影響。但是,肝臟微粒體CYP2E1卻參與很多藥物的代謝,產生競爭影響。同時,長期大量喝酒還能誘導其活性最大增加10倍,長期喝酒的人,服用很多藥物的療效會大打折扣;喝酒後再服藥則可能導致藥物過量反應。

乙醇分解產生的乙醛由肝臟乙醛脫氫酶(ALDH)分解為無毒的乙酸。ALDH分為兩種, ALDH1在高濃度乙醛水平下才開始工作,ALDH2在極低乙醛濃度下就有活性。因此,正常情況下,乙醛很快被分解,在體內停留時間極短。

酒精與藥物的相互作用機制

酒精與藥物之間有兩種相互作用,一種是葯代動力學影響,就是干擾彼此的代謝;另一種是藥效學影響,就是疊加或抵消藥物作用效果。

吃哪些葯期間不能喝酒

據美國1999至2010全國健康和營養調查的數據,人們日常服用約半數(45%)處方葯可以與酒精發生相互作用,主要藥物類型包括血壓藥物、安眠藥、止痛藥、肌肉鬆弛劑、糖尿病藥物、膽固醇藥物、抗抑鬱葯和抗精神病藥物等。

雙硫侖樣反應

吃藥不喝酒喝酒不吃藥,服用哪些葯期間不宜喝酒

除了頭孢類抗生素,還有一些藥物也能引起這種反應。

雙硫侖是一種戒酒藥,主要抑制ALDH1活性,對ALDH2活性影響小。長期大量酗酒者,服用雙硫侖後再喝酒,ALDH1活性受抑制,乙醛在體內集聚就會面色潮紅、噁心嘔吐、心跳加快、血壓降低等反應,並伴有嚴重的不適。

雙硫侖就是利用這種不適作為懲戒來幫助酗酒者戒酒。

但是,還有很多其他藥物也可以抑制ALDH活性,服用後再喝酒會誘發雙硫侖樣反應。

而且,由於這些藥物對ALDH活性的抑制不具有選擇性和確定性,因此可能會產生不可預期的反應。顯著的血管擴張、血壓下降可以產生嚴重的醫療後果,尤其是有冠心病的患者。

可以誘發雙硫侖樣反應的藥物,除了頭孢黴素,還有甲硝唑類、氯黴素、灰黃黴素、異煙肼和呋喃妥因等抗生素,硝酸異山梨酯(消心疼)和硝酸甘油等心血管葯,氯磺丙脲、格列本脲(優降糖)和甲苯磺丁脲等糖尿病葯,以及非那西丁和保泰松等止痛藥。

因此,除了頭孢類,服用以上這些藥物期間都嚴禁喝酒。

止疼葯

吃藥不喝酒喝酒不吃藥,服用哪些葯期間不宜喝酒

這是世界上最常用的藥物,與幽門螺桿菌一起是造成胃病的主要殺手。常用的有阿司匹林、對乙醯氨基酚、布洛芬、雙氯芬酸等。

阿司匹林、布洛芬等非甾體止痛藥增加老年人消化道潰瘍和出血風險。酒精可以增強這些藥物對胃粘膜的破壞能力,從而加劇這種風險。

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和布洛芬等具有抗凝血功能,也可以與酒精協同增加出血風險。

阿司匹林還被證明通過抑制酒精在胃內的首過代謝效應,從而增加BAC。

乙醯氨基酚與酒精都通過CYP2E1代謝,兩者同時使用,顯著增加肝損害,低劑量也可能導致致命性肝損傷。

抗組胺葯(抗過敏葯)

這類藥物用途廣泛,常用於過敏、感冒和咳嗽等癥狀。很多非處方葯中也含有這類藥物。常見的有撲爾敏、苯海拉明、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等。

抗組胺葯的中樞抑制副作用可導致睏倦、鎮靜和低血壓。服用後再喝酒可以顯著增強這些藥物的鎮靜作用,增加意外傷害危險,需要駕駛、操作機器的人需要特別注意。

苯二氮卓和巴比妥類藥物——常用的安眠藥

以安定和苯巴比妥為代表,是兩類最常見的安眠藥。服用後喝酒都與酒精協同增強中樞神經的抑制,增加意外傷害風險。

抗抑鬱葯

雖然有4大類抗抑鬱葯,但是作用機制都跟酒精一樣通過作用於腦內的神經遞質,主要產生鎮靜或刺激作用。

因此這些葯都有可能與酒精互相作用,增強鎮靜作用,產生健康危害。

肌肉鬆弛劑

幾種肌肉鬆弛劑(如氯唑沙宗,巴氯芬)與酒精一起服用,都會產生一定的麻醉樣反應,引發極度虛弱、頭暈、煩躁、興奮和情緒混亂等反應。

胃藥

組胺H2受體拮抗劑,西咪替丁、雷尼替丁等減少胃酸分泌,用於潰瘍和胃反酸燒心。

這些藥物降低胃粘膜ADH活性,減少酒精胃內首過代謝效應,升高BAC。

胃復安則可以增加胃排空,加速酒精吸收。

需要特別提示的是,很多人,特別是有胃病的人,喝酒前常預先服用這些藥物,認為可以減輕酒精對胃的刺激,豈不知,反而會加重酒精的危害。

抗生素類

除了上述部分抗生素可以誘發雙硫侖樣反應,紅霉素和阿奇黴素類可以加速胃排空從而加快酒精吸收。異煙肼還會與酒精協同增加肝臟損害風險。

降血脂葯

常用的辛伐他丁、洛伐他汀等他汀類藥物和煙酸,都可以與酒精協同增加肝臟損害風險。煙酸還增加皮膚潮紅和瘙癢反應。

其他藥物

抗癲癇、抗精神病、抗焦慮等所有作用於中樞神經的藥物,都會與酒精產生中樞抑制協同作用,服用期間都不能喝酒。

華法林,是最常用的抗凝劑主要由肝臟細胞色素P450代謝。因此,長期大量喝酒的人通過細胞色素P450酶的誘導對華法林代謝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服用華法林的人應該長期避免喝酒。

中草藥往往含有很多不明成分,服用後喝酒可能產生不可預期的反應,服用期間也不能喝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麥田怪圈在雪地里「撒野」
春節VS情人節,自主與合資汽車在競爭中向前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