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由《射鵰英雄傳》第一回的說書人說開去

由《射鵰英雄傳》第一回的說書人說開去

我們知道,《射鵰英雄傳》是金庸先生的成名之作,擁有的粉絲數量之多,金庸的其他小說無敢望其項背。

但是同時我們也應該知道,小說就是小說,小說里的某些觀點,比如說歷史觀,哲學觀,其實往往經不起推敲。比如《射鵰英雄傳》的第一回那個說書人說的話。(引用金庸小說的文字全部用的紅字。)

那人又道:「眾位看官,常言道得好:

為人切莫用欺心,舉頭三尺有神明。

若還作惡無報應,天下兇徒人吃人。

這首詩的大意就是叫人莫用法術詐力,否則會遭天譴。其實這是屁話,要知道《西遊記》裡面的那個玉皇大帝不也狠狠地騙了孫悟空一把,他封孫悟空為弼馬溫,卻不告訴他職位的實際大小,豈非天字第一號的詐騙犯?那麼玉皇大帝遭到報應了嗎?沒有。其實這首詩是獨裁統治者用來文化教育老百姓的。說白了就是統治者可以騙人,弱勢者只能服從欺騙,請問這對於我們當今要建立的獨立人格,自由意志的法治社會,這套東西還能要嗎?答案是:不能。

我們接著往下看。

正是:寧作太平犬,莫為亂世人。

我想如果三國時代的諸葛亮信奉了這句話的話,那麼中國的歷史上也許就會少了一個偉大的政治家了,中國的歷史也要改寫了。在一個國難當頭的時候,請問是挺身而出好呢?還是龜縮不出好呢?當然對於一個真正有著獨立人格,自由思想的人來說,他其實可以有多種選擇。但是,如果所有的人都龜縮不出,所有的人都消極避世,那我們的民族真不知會遭受何等浩劫。所以,寧作太平犬,末為亂世人這句話也應該一份為二的看。金庸的小說一個最大問題就是說教味太重,遠遠沒有達到思辨的高度,他的小說的某些角色的所作所為經常被人所模仿,但是那符合我們的現代觀念嗎?這就是以後我們要探討的。言歸正傳。

張十五道:「我中國百姓,比女真人多上一百倍也還不止,只要朝廷肯用忠臣良將,咱們一百個打他一個,金兵如何能夠抵擋?我大宋北方這半壁江山,是當年徽宗,欽宗,高宗他父子三人奉送給金人的。這三個皇帝任用奸臣,欺壓百姓,把出力抵抗金兵的大將罷免的罷免,殺頭的殺頭。花花江山,雙手送將過去,金人卻之不恭,也只得收了。今後朝廷倘若仍是任用奸臣,那就是跪在地上,請金兵駕到,他又如何不來?」

這段話說得很痛快,其實經不起推敲,尤其是一開頭的一百個打一個,怎麼看都覺得是小兒科,在這裡我只想說的是,一個拿著衝鋒槍的特種兵打一百個拿著紅纓槍的新兵,這仗還能打嗎?勝負如何?請讀者想想。再說這段話頻頻出現的兩個字「奸臣」,一個國家的興衰,確實和姦臣有關係,但是我們反過來想一想,一個國家的興衰,難道和國家的制度沒有關係嗎?和皇帝這個帝國的掌門人的道德品質和個人素質沒有關係嗎?其實,北宋打不過金國,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北宋實行的優待士大夫政策,這個政策保證了政治文明,宋朝的政治文明要超過中國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但同時也削弱了部隊的戰鬥力,再加宋徽宗,欽宗本身的素質不適合當皇帝,這才釀成亡國悲劇。

本篇本章的最後一段賞析,請往下看。

張十五道:「可不是嗎?這道降表,我倒也記得。高宗皇帝名叫趙構,他在降表中寫道:『臣構言:既蒙恩造,許備藩國,世世子孫,謹守臣節。每年皇帝生辰並正旦,遣使稱賀不絕,歲貢銀二十五萬兩,絹二十萬匹。』他不但自己做奴才,還叫世世孫孫都做金國皇帝的奴才。他做奴才不要緊,咱們中國百姓可不是跟著也做了奴才?」

這段話看上去平平無奇,其實很有金庸的風格,那就是在不動聲色間傳達那已經腐朽落後的三綱五常。皇帝做了奴才,百姓也跟著做奴才,請問這是什麼道?回答:這是君父道理。皇帝是普天之下百姓的父親,他做奴才,百姓這幫兒子自然也做了奴才。而這道理的根子則在小農經濟,小農經濟造就了一幫臣民。這幫臣民沒有獨立人格,自由意志,無法代表自己,只能由別人代表自己。正如馬克思說的,他們是「一袋馬鈴薯」。其實像金庸這樣的文人,之所以能夠顛倒眾生,首先靠的不是思想,而是文筆。金庸小說的思想之根源其實是那毒害中國人民的封建倫理和三綱五常,儘管金庸本人一再粉飾,也還是露出了狐狸尾巴。而我品讀金庸,也就是想通過金庸描寫的人和事來探討一下金庸的局限性。好了,朋友們,下期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那些幫兒子看孩子的婆婆
最美的遇見,在街角的雜貨店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