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醫養生:腹部的溫度決定健康

中醫養生:腹部的溫度決定健康

仰望岐黃中醫 性命 心靈

1、經常虛弱,容易疲勞;

2、手腳冰涼,怕冷;

3、容易腹瀉,喜歡熱;

4、月經總遲到,常有血塊,易痛經;

5、腿腳容易水腫;

6、下肢容易無力,酸麻,易犯腰痛;

7、夜尿多

……

以上情況佔兩樣就要警惕了!

很不錯的課程,學點正經中醫防身!限時免費!

萬病之源起於寒

「寒症」就是「身體畏寒、手腳冰涼。不止這些,寒症有不同的類型,不同類型所表現的出來的癥狀也各不相同。比如,我們日常所體驗到的一些癥狀,如總是對事物有不安感、視物昏花、記憶力衰退、沒有幹勁兒、午間有睡意等,大部分都是「寒症」導致的。

很多人總是覺得身體不對勁,到醫院檢查卻沒有任何疑難雜症。這些人裡面,9成以上都是因為有潛在的「寒症」。

不要輕蔑地認為這只是「有點寒症」。寒症是萬病之源,是能夠動搖人體健康根基的嚴重疾病。「寒症」不僅是身體的一些癥狀,更是會危害到心理狀態的非常嚴重的疾病。

女人寒氣逼人會怎麼樣?

女人最怕的就是「冷」。體寒會導致身體血氣運行不暢,從而導致臉長斑點。體內的能量不能潤澤皮膚,皮膚就沒有生氣,粗糙乾燥。最糟糕的是,我們的生殖系統是最怕冷的,體寒會引起宮寒,從而造成不孕不育或影響胎兒發育;宮寒還會引起月經不調子宮肌瘤,嚴重會造子宮癌。

人長期處於寒性體質,還會導致腸胃炎、腹瀉、便秘等癥狀,以及頭痛、腰痛、關節痛、神經痛、風濕痛等各種疼痛癥狀。

測測體寒第幾級?

(一)輕度體寒癥狀

1、怕冷,手腳冰涼。

2、容易感冒且感冒恢復期長。

3、生理期經痛嚴重,腹部有垂墜感。

4、面色暗淡,無血色。

5、易疲勞,關節部位易酸痛。

6、睡眠質量差,睡眠淺。

符合以上3項即可視為輕度體寒。

(二)中度體寒癥狀

1、口腔內易發炎,易長口瘡。

2、容易便秘,經常覺得肚子漲。

3、生理期紊亂,天冷後易延期或量少。

4、皮膚乾燥易乾裂。

5、腳後跟易乾裂,腳部血液循環差。

6、愛吃水果、冰激凌等冷食。

符合以上3項以及以上,為中度體寒癥狀。

(三)重度體寒癥狀

1、下半身水腫嚴重。

2、尿頻,尿液不易排出。

3、睡一夜手腳都仍冰冷。

4、起床時手腳發麻。

5、經常感到疲倦,四肢發酸,沒有精神。

6、經常感到胃脹氣。

7、月經總遲到,常有血塊,易痛經;

符合以上3項以及以上,為重度體寒患者。

引起體寒的原因

一、熬出內寒

在中醫養生看來,子時覺至關重要,晚上十一點前要進入睡眠。因為子時這個時候陰氣盛到極點,有一點陽氣初生,所以這是陰陽交接班的時間,又是一點陽氣發芽的時候,只有在睡眠中才能順利進行。

如果此時不睡覺,即把陽氣之苗一棒子打死了,長此以往,陰盛則陽虛,陽虛則寒。

二、穿出內寒

短裙、露臍裝、露背裝……夠性感吧,也夠凍人。而且露的這幾個部位,偏偏是最怕受寒的。

肩關節、膝關節就不用說了,這都是人體薄弱之地,最受不得沾風寒受涼。更要命的是頸背和腰腹,小腹為元氣的中心,身之重地,腰為腎之府,頸背屬於一身陽經之總管——督脈的位置,這些地方露著,您不受寒才怪呢。

三、吃出內寒

一到夏天,雪糕、冰棍、冷飲,是多少人的最愛,更有甚者早上起來也是一大杯冰水,水果也是從冰箱里拿出來就吃,就這樣,長期吃著吃著,內寒就吃出來了。

四、虛生內寒

內臟一虛,功能與活力下降,內寒就會叢生。加之現代人壓力大、生活節奏快,對身體正能量變本加厲地消耗。如果你還不注意養生,就會導致耗的遠遠大於養的,就導致內臟功能虛弱,內臟運轉慢就滋生出內寒了。

五、懶生內寒

動為陽,靜為陰,生命在於運動,只有常運動,氣血才能不淤不堵。而現代人最缺的就是這個,在家歇著,出門坐車,上班一坐坐一天,總不動,氣血運行就弱,體力就會下降,內臟功能減弱,則寒從內生。

六、外寒傷身

這個外寒就是指外環境的寒,比方說秋冬氣溫下降,天氣寒冷,您穿衣不注意,就容易感受風寒,但有意思的是,現代人其實更多是在夏天受的寒。

如何改善體寒?

1、艾灸驅寒

艾是純陽的植物,通過艾灸來改善體質是一種比較可行的辦法,只要堅持艾灸很容易就能感受到艾灸帶來的效果。可以灸療豐隆、足三里、三陰交、神闕等穴位,驅寒效果很不錯。

岐黃小廣告

每一根仰望岐黃特製粗艾條都要經過人工精心篩灰、去雜質工序。堅持灸氣海補養陽氣,對腎虛陽虛,痰濕體質,濕氣重有特效,常人堅持艾灸氣海關元穴也可以強身健體保長壽!第一次使用充分點燃後離穴位2-3厘米,不要靠太近,等自己適應後再慢慢靠近,微微有灼燙感為宜,千萬不要太燙,以免燙出水泡。初次使用,灸出水泡也很正常,如果出水泡,拿針刺破水泡底部,把水放出,不要破損皮膚,休息一兩天後就可繼續灸,堅持灸對長壽健康非常有益處。

2、泡澡驅寒

中醫理論中的「冬病夏治」。一般在冬天容易發作的疾病,例如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大都由於體質陽虛,體內陰寒太盛。三伏天是全年中天氣最熱,氣溫最高,陽氣最盛的階段,在這一階段,人體腠理疏鬆,經絡氣血流通,有利於藥物的滲透與吸收,驅散內伏寒邪的最佳時機。加之精心選取有溫經散寒、化痰平喘作用的膀胱經及督脈腧穴進行艾灸,能起到防病治病的作用。

3、喝紅糖薑茶

生薑絕對是個驅寒的好東西,能溫通生髮脾胃之氣。但它有生、干之分,生薑辛散善於清理經絡臟腑中的陰濁之氣,而乾薑則擅長溫化脾胃去寒濕。紅糖也是一個驅寒補血的好手。紅糖薑茶,可以說是專門針對女性體寒而設計的飲品。

4、進食最好不要過量

因為太多的食物就需要腸胃長時間高負荷的工作,血液也會集中在腸胃部位的,這樣的情況就會導致了手腳冰涼了,所以吃飯吃七分飽就好了。

5、適當運動

運動是提昇陽氣的好辦法,運動是主動健康的最好的方式,很多被動調理,都比不上堅持合適的運動更有養生效果。

6、推揉腹部

身體的寒以小腹為中心,只要想辦法保持小腹溫暖,寒氣就無藏身之地了。

腰帶那一圈的位置正好是帶脈的所在,在古代,它被稱為「玉帶環腰」。帶脈是比較特殊的經絡,屬於奇經八脈。有很多女性別的地方都不胖,唯獨腰上堆積了不少的脂肪,遠遠望去好像腰上別了一個游泳圈。其實這是因為帶脈之氣不足,收束不住其他經絡了。要多去推揉這條經絡,一直推到熱透為止,以幫助通暢十二經,消除經絡內的寒毒。

只要長期堅持,就能很好的去寒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仰望岐黃 的精彩文章:

一位西醫談談對中醫的客觀感受
葛大爺和你聊中醫,全網獨家放送!

TAG:仰望岐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