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何新:魯迷國就是羅馬國

何新:魯迷國就是羅馬國

原標題:何新:魯迷國就是羅馬國


何新:關於「魯迷」就是羅馬的考證


北京大學林梅村教授考證《蒙古山水地圖》(即《絲路山水地圖》),謂原圖長約40米,起止點應為嘉峪關和「魯迷」。

林梅村說,魯迷即今日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也就是古代的君士坦丁堡。此圖原長40米,遺失約10米,由「天方」到「魯迷」的後一段在流傳過程中被人裁掉了。(據林梅村《蒙古山水地圖》)


林梅村認為地圖最遠處海邊是一個叫「魯迷」的地方。魯迷,明代史籍中又稱魯模,魯密,肉迷。據明代傳教士艾儒略《職方外記》記載,西域有「魯密」國,即「魯模國」,據今人考證,魯迷國地在小亞細亞半島的今土耳其境內。



明刻本西域地圖中的魯迷國位置

【何新按】


林梅村說魯迷即伊斯坦布爾——君士坦丁堡,甚確。


君士坦丁堡之所以稱魯迷,是因為君士坦丁堡本名乃是羅馬——即ROME。


公元330年前後,由於匈奴人和蠻族的壓迫,義大利半島的羅馬城衰敗。羅馬皇帝君士坦丁乃遷都,在小亞細亞半島(即安納托利亞),也就是今土耳其的伊斯坦布爾地區建造新城作為羅馬帝國的新首都,所命名仍然叫羅馬RUM,拉丁文Romē,在波斯、敘利亞語中則稱PRUM(楊憲益說所以羅馬在宋朝以前曾經譯作拂琳)。


這個Romē,也就是元明以後譯為魯迷、肉迷或者魯模的君士坦丁堡—羅馬城及羅馬國。

君士坦丁所建的這個羅馬帝國新都城,在建城後的一千年中一直都使用「羅馬」之稱,從未改變;一如羅馬帝國皇帝包括君士坦丁大帝也一直沿襲羅馬皇帝的稱號而稱自己為「凱撒大帝」,包括後來的俄羅斯沙皇名稱亦是來自凱撒皇帝之簡稱,即撒皇。


一直延續到15世紀以後,以至於突厥—土耳其人攻佔了君士坦丁堡這座城市之後的很長時期,此城仍然沿襲舊名而被稱為「羅馬」,也就是元代、明代人傳說的魯迷、魯密或者肉迷城、國。




中世紀義大利人描繪的君士坦丁堡

1453年5月29日,奧斯曼突厥蘇丹穆罕默德二世攻陷羅馬—君士坦丁堡。穆罕默德將突厥帝國首都由埃迪爾內(前阿德里安堡)遷至君士坦丁堡,宣告以此城為奧斯曼帝國的新首都。突厥蘇丹穆罕默德二世也沿襲羅馬皇帝的稱號而自稱為「羅姆凱撒」(突厥語Kaysar-i R?m;即「羅馬凱撒」)。


君士坦丁堡在羅馬帝國的繁盛時代,據說人口曾經達到50萬人(8世紀前後),而在1204年及1453年由於遭遇十字軍和突厥人的多次攻掠及浩劫,極度衰敗,人口下降到僅存1萬人。在建都君士坦丁堡後,穆罕默德試圖復興該城。


穆罕默德號召在圍城期間逃離該城的原住居民回歸,並從安納托利亞其他地區請來穆斯林、猶太人和基督徒定居。他還邀請歐洲人移居此城。此後的君士坦丁堡成為了一座開放的國際性都市。同時穆罕默德還修繕了該城的基礎設施,建造大巴扎(市場),建造了蘇丹居所託卡比皇宮。穆罕默德二世宣稱奧斯曼突厥帝國乃是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和政治延續,自己則是凱撒皇位的合法繼承者。


這也就是此後的奧斯曼突厥時代,君士坦丁堡仍然被稱為羅馬——即明朝人所記載的魯迷、路密或者肉迷的原因。


這座位居亞洲與歐洲交界的羅馬城之建城者是君士坦丁大帝,所以歷史上也被稱為君士坦丁之城——即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或譯康斯坦丁堡)。


中世紀以後的西方人為將其與義大利的歐洲羅馬相區別,也稱之為「新羅馬」。


奧斯曼土耳其曾經將此城作為奧斯曼突厥帝國的都城(20世紀后土耳其遷都安卡拉),此城在20世紀30年代以後才正式改稱為伊斯坦布爾。



君士坦丁大帝,(272年2月27日-337年5月22日),又稱君士坦丁一世,新羅馬的建城者。他是羅馬自公元前27年稱帝的屋大維·凱撒後的第42代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是世界歷史上第一位尊崇基督教的羅馬皇帝。


【附註;


關於伊斯坦布爾的名稱及意義,西方學界有多種不同歧義的解釋。有人認為伊斯坦布爾即伊斯蘭人之城的意思。也有人認為,此名稱來源較早,可能是君士坦丁堡的突厥—土耳其語的譯名轉音。


順便須指出,現在的中國史書多沿襲西方近代史學而稱此羅馬城為拜占庭。實際這是一個偽造之名。君士坦丁堡歷史上從來沒有被稱用過所謂的「拜占庭」之名。


流俗所說都是根據近代西方史學的偽史謠言。例如稱公元前7世紀(前660年)此地有希臘移民(墨伽拉殖民者)在其國王拜占斯統領下,創建此城而稱為拜占庭云云。這一謠言是17世紀一個德國教會史學家製造的偽神話(參看我的《希臘偽史考》)。此說既不是信史,也沒有任何可信第文獻或者考古證據。所謂拜占庭云云純粹是一個偽名稱。


有趣第是,伊斯坦布爾的另一個別名是Vasileousa Polis——「眾城市的女王之城」。


(2018-02-1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何新時事 的精彩文章:

何新:世事洞明皆叫學問——談《培根人生論》
馬克思、恩格斯談共濟會

TAG:何新時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