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還在為給老人讓不讓座而打的不可開交,但在日本是另一種景象

中國還在為給老人讓不讓座而打的不可開交,但在日本是另一種景象

「尊老愛幼」在中國是一種美德,但在現在得中國這逐漸成為了一種衡量一個人道德的標杆,在坐公交車上尤為明顯,我想無論大小城市,中國的公交車沒有不擠的,中國古代的尚武精神恐怕也只在擠公交車方面能得以驗證了。

但是你好不容易搶到一個座位,剛從容落座,偏巧旁邊有一位白髮蒼蒼臉帶倦容的老頭或者老太太站在你旁邊,你說你讓不讓這個座。你讓座的話同樣花錢坐車自己也不算身強體壯,利益受損,心有不甘,不讓那就更可怕了,無情的精神折磨將伴隨你這段旅途,有人鄙視,有人說教,再伴隨老人的一兩下呻吟,沒有大心臟怕也坐不穩,而最近看的更多的是好多老人因為沒人給他讓座還竟然掌摑坐在座位上的年輕人,左傳說「修己而不責人」,不知道這些情如烈火、出手狠辣的老人心中有沒有自己的道德標準呢?反正關於這個讓不讓座在中國是一地雞毛,難以說清。

但今天不是想探討中國的道德問題,我想跟大家一起看看鄰國日本情況。

如果您去日本旅遊可能會發現,日本的公交地鐵擁擠程度一點不比中國差,但是卻很少有人給老人讓座,老人自己也不要求,過去我們對這種現象的解釋是,日本人很自立不希望被看成是弱者,甚至還有人認為這是日本社會人情冷漠的反映,但究其深層次的原因,日本人之所以不讓座,是因為在整個日本社會都在小心翼翼的不讓對方背負上一種恩情的壓力。因為真箇日本民族都覺得報恩的代價太沉重了。

不同於中國的讓座,老人們只是說一句「謝謝」就了事,但這在日本就是天大的事了,因為真箇民族都在避免欠別人人情。日本人在被施於恩德的同時經常說一句「這可如何得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我接受你的恩惠,但我們又要擦肩而過,對你的幫助我沒有辦法回報,這段恩情沒辦法了解,所以內心惶恐不安。日本人總希望自己的心理能再欠恩和報恩之間平衡,否則他們的內心會一直處在糾結自責的狀態。

有一本日本電影叫《入殮師》,裡面老闆有一句台詞:「接受顧客的幫忙是要被天譴的。」,這句話說的有些誇張,這就是日本的性情,一旦被施以恩德就會竭盡全力的報恩。

而且日本人一旦決定報恩,就是毫無原則,毫無底線的,就比報答皇恩吧,在中國儒家思想雖然認為天子是天命神授,但是那也是有德有道的人,才能天命相授,這是有前提的,儘管皇恩浩蕩,但忠的頭上也要有仁的標準。但日本人報答皇恩的標準是毫無原則的,不管天皇是不是痴傻呆孼,值不值得效忠,一概不問,愚忠到了極致。

在中國歷史中王朝的更替一般都伴隨著君主暴政或者愚蠢,王朝經常更替,但在日本自打有歷史的那天,就這天皇一家,萬世一系,從來沒有被推翻過,就是這種不加反思的報恩思想的結果。

日本和中國一衣帶水,在文化傳統上也頗為相近,在報恩方面,日本和中國差距咋就這麼大呢?日本在接受中國文化的時候並不是全盤接受,在強調忠的同時,他們把仁去掉了,這樣一來只要你地位足夠高,即使做了錯事也無人問責,父母即便不值得尊敬,子女也要奉行孝道,天皇就更不必說了,這樣的報恩就成了一種絕對的義務,所以戰爭期間哪怕天皇的戰爭命令哪怕是不正義的,這也不是底層日本人思考的對象,只需要自行命令就行,根本不思考這種命令是不是有問題。

這種一根筋不會拐彎的報恩思想也不是全無是處,從某一方面強化了日本人的紀律性和軍事素養,《血戰鋼鋸嶺》中日本人會在已知戰敗的情況下會想著各種方法和美國人同歸於盡,但是美國人不同,只要子彈打光了,戰鬥失敗了,那就算下班了,投降求生也不用承擔什麼道德壓力。

日本人不同,一切全聽天皇的,天皇說打咱就打,天皇說投降咱們就投降,要不為什麼日本人在機器人領域有很高的建樹,因為他們本身就有這種機器式的直來直去的思想。

但凡事都有兩面性,中國人在變通方面是不需要老師的,而且全社會全民族以能找到捷徑為榮,就連做一個公交車都要動一番腦筋,年輕人都選擇坐在靠裡面的座位,雖然下車不方面,但是不用擔負不讓座的精神壓力:老人呢上車就往目所能及的年輕人身邊靠,再咳嗽兩聲以壯聲勢,看誰敢不讓座,再來兩句冷嘲熱諷。看到了吧,坐一個公交車能讓中國人變得這麼複雜,這和日本的冷漠直板確實天壤之別。日本人呆板讓人看到了不適,中國人的圓滑也讓人感到不想靠近。孰優孰劣還需各位看官老爺自己體會吧。

各位看官老爺要是看的湊活,麻煩高抬貴手點點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半踢車 的精彩文章:

如果你是帝王你會傾全國之力只為修一道圍牆嗎?
抗日敵後根據地能蓬勃發展,還有一樣不為人知的法寶

TAG:月半踢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