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系在六朝瓷器上的使用

系在六朝瓷器上的使用

圖1

系是陶瓷器上用以穿繩系帶的部件。一般貼附在罐、壺等器物的肩部或腹部,體積較小,與器壁間留有孔隙。遠在新石器時期,陶器上就有對稱的系。

隨著時代的發展,陶瓷器上的系越來越富有變化。如六朝時期青釉瓷上的系的形狀在系的變化中樣式較多,有半環形、橋形、兩條並列的複合形以及豎向與橫向等。系的數量有2個、4個、6個、8個不等,對稱分布於器物的各面。系的數量雖然變多,但沒有影響系的分布排列,依舊保持著對稱的傳統。

鎮江博物館藏東晉青釉六系點彩罐(圖1),高12.3、口徑15.7、底徑13厘米。圓唇,直口,豐肩,腹上部圓鼓,下部緩收,平底,肩部設六系,其中複式半環形系四個,橫向半環形系兩個,都是對稱而設。系身較粗,系孔較大,這種系便於穿繩提攜懸掛。口沿處點褐彩,肩飾兩周凹弦紋。胎灰色,細密堅緻,施釉不到底。

圖2

圖3

南朝甌窯青釉「政」字款四系帶蓋瓷罐(圖2、3),高19.5、口徑18.8、底徑15.5厘米。蓋面微弧,蓋頂設四方形鈕,形制別緻,四邊中間各有一凹槽。器尖圓唇,斂口,弧腹,腹下漸收,平底,底部刻一「政」字,此字是在胎上刻好,後上釉入窯燒成。腹上部設有對稱的橫向四橋形系,蓋與罐扣合,使蓋鈕凹槽對準罐身的系,這種設計是為了使繩索通過凹槽穿過罐身的系紮緊而不晃動,口沿下及蓋面各有二周凹弦紋。胎淺灰白色,較疏鬆,全器施釉,釉色青綠,釉面光潔明亮,玻璃質感強。

圖4

圖5

東晉甌窯青釉八系盤口壺(圖4、5),高31.5、口徑13、腹徑27.3、底徑14.8厘米。盤口,口稍外侈,短頸,溜肩,鼓腹,腹下漸收,平底。盤口底沿設環形對稱的系,肩部分設6個橋形系,一邊設對稱的複式橋形系,另一邊設對稱的單式橋形系,對稱均衡。此係為了使穿繩提懸時更加穩當而不晃動所設。這種以曲線和折線相結合的工藝手法,不僅實用,而且美觀。胎淺灰白色,全器施釉,底部無釉,釉色淺青微泛綠。

系的使用從一開始簡單的雙繫到後來的多形系,需要一個漫長的發展時期,最終將其實用與美觀融於一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