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早戀:西方普遍觀點VS國內普遍觀點

早戀:西方普遍觀點VS國內普遍觀點

近幾年,國內許多初高中的學生因為失戀而在自己美好的年華時自殺斷送了自己的生命,這自殺背後的原因值得我們去深思。

早戀,在中國目前是不被學校、老師和家長接受的。因此目前有許多學校會設置男女學生分開就餐,禁止同班男女同學交往過密以此來禁止早戀,家長會偷偷看孩子的日誌及其他隱私來早早扼殺早戀的苗頭。大多數學生一旦被發現早戀便會被學校和家長嚴厲批判,而他們也會因為學校和家長的過多干預而產生心靈創傷。而在《怦然心動》(點擊這裡閱讀往期《砰然心動》影評)等諸如此類的大多數西方的影片中男女主角的早戀卻使彼此成熟,共同成長,變得更好並且通常不會因為戀愛而遭到學校和家長的批判,那麼這種差異是如何來的呢?

早戀原因分析

1.內因

(1)目前國內的研究大多數認為早戀的主要原因是家庭提供的情感不能滿足孩子成長的需要。

(2)持西方觀點的研究大多數認為早戀是青少年自身心理發展的需要。青少年的情愛需要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需要是個體需要發展的一個必經階段。早戀只意味著這種需要的提早到來(根據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

2.外因:主要是外界不良刺激的影響及家庭、社會、學校的不正確態度造成的。

(1)學校教育的失誤,有些教師對此採取不聞不問,迴避態度,致使早戀風蔓延。有的嚴厲禁止男女交往,一旦發現,公開處理,公開曝光,挫傷了他們的自尊心。 家長對孩子交往干預過多。

西方大多數人對待早戀的態度 VS 國內大多數人對待早戀的態度

大多數西方國家並不認為存在早戀,認為情感是個體的一種正常需要,是一種社會性學習,因此只要戀愛不會對孩子造成過分傷害他們便不會反對;而國內大多數人認為18歲之前的主要任務是學習,而早戀會影響學習,因此大多數人持反對態度。

態度差異的原因

1. 在西方大多數的發達國家,個體愛與被愛的能力、權利是自然而然的,並不存在時間的早晚。西方社會更多的視早戀為學生情感自然成長的發展過程,並主張在教育教學中給予滿足,相應培養和發展學生的情感交往技能,以適應社會需要。

2. 國內普遍強調早戀對於學生學習和發展具有負效應。

3. 中國大多數家長不想過早的失去孩子而出現的本能反應。

早戀的影響

積極影響:國內有個別研究提及早戀對於學生的積極影響,認為可以促使學生健康全面成長,如培養關心、體貼等能力,塑造熱情、開朗、大方、成熟等良好人格 ;同樣,讓中學生學習別人的優點並迅速矯正自己的行為缺點等。

消極影響:國內大多數人認為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和學習成績。但此消極影響並無研究真正表明。

做法

總的來說,國內對於早戀的認識與應對需要深刻反思,應基於合理目的因勢而導。對於早戀,應正確考慮其對學生成長的積極作用,並因勢而導。首先提高和強化家庭的情感滿足是有效防範學生早戀的根本措施。其次,對於那些長期得不到家庭情感滿足而進行早戀的孩子,應加強情感交往技能與自我保護技能的教導,而不要一味地壓制。過分的壓制和干預可能會導致學生產生巨大的心靈創傷,並且可能會導致學生產生異性交流障礙,增加同性戀的發生。

我的觀點

首先我是對學校和家長過度干預持反對態度的,因為我上的高中就是屬於嚴令禁止男女生戀愛的學校,因此我的高中採取了男女生分餐廳就餐,老師輪班值班學校操場以及穿梭在晚自習下課的人群中,一旦被發現,立馬回家反省並且叫家長。我覺得這不僅在無形中扼殺了男女生之間產生愛慕之情而且扼殺了男女生之間的正常交往和產生友誼。的確,學生時代的主要任務是學習,但是我認為早戀並不影響學習並且我認為早戀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需要和社會性學習。愛的需要是每個人都需要的,不存在時間的早晚。

---End---

圖片丨來源於網路

文章丨心理162班·上帝之子

發布編輯丨夏天Melody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結婚後經營小秘籍:讓幸福三步走
追明星歌手和追明星演員有什麼區別?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