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直擊中緬邊界線的難民,四處流竄居無定所

直擊中緬邊界線的難民,四處流竄居無定所

自1948年緬甸取得國家獨立以來,就一直存在著多股少數民族地方武裝。多年來,緬北戰火時斷時續,緬甸政府一直未能與民地武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停火。截至目前,已有2萬餘緬甸邊民湧入中方境內臨時避戰。圖為一家人被送回緬甸境內,但是他們卻渴望離開。

一網之隔便是緬甸,即便是隔著鐵絲網,對於這些孩子來說穿越他們並不困難。他們時常會伸出手來向中國的遊客乞討,基本上都會說一句「老闆,一塊」。

勐古河並不寬,然而它卻是中國和緬甸的天然國界。在緬北戰事爆發後,勐古的百姓就是跨過這條河進入中國境內避難。

相比於緬甸境內的戰亂、貧困,這些難民在中國能過得更安穩些。圖為一位母親帶著孩子越過勐古河,投靠在中國的親戚。

老楊和他的姐姐幾天前從家裡逃出來,在芒海的田埂邊搭建了這個臨時的窩棚作為棲身之所,來得匆忙,只把一些簡單的日用品搬了過來。

馬魯(音)和丈夫還有三個孩子居住的窩棚,也是剛剛搭建起來的,這是芒海鎮一農戶的菜地,在徵得主人同意後,他們和村民一起把家安在這裡。

馬陸一家人也住在窩棚,他們殺了一隻雞改善一下伙食,最近戰亂,大家吃的都很節省。這裡離勐古河僅50多米,是距離緬甸最近的一個避難點。

圖為正在吃飯的難民,現在的他們才覺得自己離死亡很遠。畢竟在中國境內是安全的,因為那些不法分子無法進入,也無法傷害到他們。

李叢修,戰火蔓延時,她和丈夫急忙從家中逃離,但是丈夫被當兵的給抓去做人質,放她一個人過境,她暫時借住在朋友家中,每天都在打探丈夫的消息,盼望他能平安過來。

圖為幾個小孩擠在一個茅草棚里吃飯,這樣的日子不知道還要持續多久。來難民營里多是老弱婦孺,男人們或參軍或守著家中的牲口。對於難民來說,這種動蕩的日子適應起來或許並不困難,然而沒有一處地方是家,也沒有一處地方是久居之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圖片森林 的精彩文章:

圖看武亦姝的穿著,把傳統服裝穿出時代感
拆開廢棄的電視機,做出一個能產生數千度高溫的太陽灶

TAG:圖片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