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走進定襄縣河邊村

走進定襄縣河邊村

GIF

歷史文化名村

走 進 河 邊 村

河邊鎮位於忻州市定襄縣城的東北部20公里處,地支脈的文山腳下。東北側與五台縣的建安鄉相鄰,南與蔣村相望,西與宏道鎮相隔。全鎮總面積202.4平方公里,占定襄縣版圖面積的四分之一。

河邊村自古以來就是定襄縣對外的重要窗口,歷史上稱此地為「旱碼頭」。這裡礦產資源豐富,即高崖底白雲山和紋山硯石、青石、石灰石、馬牙石等石礦隨處可采。

定襄河邊生產硯台在一百多年前的清代就非常興盛,由於河邊文山硯台石料資源豐富,該石質地細膩,柔滑如膚,潤澤似玉,色彩斑斕,呈紫褐色、硃紅色或青綠色,上有白色或淺黃色圖案,反差大,構圖簡單,清晰生動,可用於製作硯台及石雕工藝品,這種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為五台山石硯製作技藝創造了良好的條件。河邊人取文山之石制硯,全部為手工製作,河邊人歷來多以制硯作為一種職業養家糊口,有的在種地之餘,做幾方硯台,也可增加收入。河邊人制硯也就代代相傳,被稱為「硯台之鄉」。

如今制硯仍是河邊人的一項主要產業,制硯的技藝在這裡代代相傳,惠東存和他的雅藝軒就是這裡的一個代表和縮影,他從事制硯已近半個世紀,他的硯台聞名三晉,遠銷海內外,而他如今是山西省唯一的國家級雕刻大師,同時也是五台山石硯雕刻技藝的傳承人。他利用文山石天然的紋彩,採用浮雕、透雕、本起胎等雕刻技藝,使五台山硯石的天然文彩得到充分表現,加之精細的仿古雕刻,使台硯成為造形美觀,富有民族特色的名貴藝術品,在國內外久享盛名。

這裡的硯,因取石料於文山,取名文山石硯,又叫五台山硯簡稱台硯,又稱段硯,這裡的冬季北風凜冽,天寒地凍,硯石常為冰雪覆蓋,故而硯台涼如冰,質地細密而硬朗,石硯或黑或綠,或紅或紫,一色純凈,便於隨意雕琢,又具有質剛而柔,扣之無聲,細膩不滑的特點。用之發墨快,水墨交融,濃淡相宜,汁不易干,揮毫益墨,得心應手,歷來為文人墨客所鍾愛。相傳清末大書畫家傅山等常以台硯書畫,視此硯台為珍寶。

河邊村的旅遊區位條件良好,民國時期的風雲人物閻錫山就是河邊人士,以閻錫山故居為主要內容的河邊民俗博物館,一九八六年就被國家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近二十年來的對外開放,接待了無數的中外友人的參觀遊覽,其知名度早已享譽海內外。

河邊民俗博物館總佔地面積三萬三千餘平方米,是閻錫山執政山西期間修建的一座私邸。它始建於一九一三年前後,先後建成了都督府、得一樓、上將軍府、二老太爺府、穿心院、新南院、東花園、西花園以及子明茲幼院,大小共計三十多個院落,近千間房屋。現存27個院落,七百餘間房屋。總佔地面積3.3萬餘平方米。

同時館內還陳列了以民俗文物,按照農、食、住、行、娛、信為內容的六大系列布局,包括民間麵塑、刺繡、雕刻、飲食、信仰、婚俗和元宵節民俗一條街等共58個陳列室,這些展室的陳列,相互之間既相對獨立,又交叉關聯,生動地反映了晉北清末民初獨特的民俗文化和異彩紛呈的民間藝術。

走進閻錫山舊居,首先映人眼帘的是東西花園,所謂東西花園,並非真正花草遍地樹木郁蔥的去處,而是一套連一套的深府大院。

東花園的建築以中國傳統的晚清宮殿式建築為主,大門為古牌樓式,穿過假山就到了第一院,這裡的地面全由鵝卵石和青磚砌成幾何圖案,對面是高大的二層樓。穿過過道是二院,二院的正廳是三間大房,供閻氏家族議事及會議使用。三院的宮殿式大樓高大宏偉,登樓可以遠眺全村景緻。四面均建廳堂,中間是花壇、假山和噴水池,周圍則是用條石、鵝卵石和青磚鋪墁的雕砌成的帶有裝飾圖案的車馬環行便道。閻錫山故居是民國初年仿古建築中的傑作,極具歷史價值。

閻錫山故居氣勢恢宏堂皇、格局變幻詭奇,不僅是研究閻氏家族繁衍興衰的珍貴實物,是閻錫山本人政治仕途升降沉浮的歷史遺迹。同時,它又以鮮明的民間民俗色彩和中西結合的建築藝術風格顯示了其獨特的文化價值與美學價值。

閻府家宴作為又一特色也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品嘗,徐軍峰、李愛生夫婦是土生土長的河邊人,夫妻兩在河邊民俗館附近開了一個小飯館,「五盔四盤」這一特色宴食就是他們的飯館的招牌菜系,令遊客百吃不厭,久久流連,當年閻錫山就用五奎四盤招待過蔣介石夫婦。

村裡人說「五盔四盤」始於後漢前期宮廷之宴,為7人制宴席。歷經元、明、清幾個朝代,到晚清時,「五盔四盤」的菜品原料主要為鄉村的綠色產品,如蘿蔔、土豆、豆腐、豬肉等。後歷經地方廚師代代研究改進,逐漸形成了精工細作、烹調燉炒的特點,達到了「色、香、味、美」俱全之功效,逐漸流行於民間婚慶壽宴、款待貴客之用。

臨近年尾,村裡巧手媳婦們都忙活著過年前的營生,基本天天有事做,日日有安排,一直要忙到除夕下午,貼窗花習俗在忻州定襄一帶民間由來已久,在舊時的農村裡,人們常常把剪紙技藝高低作為品評媳婦靈巧或笨拙的標誌。

河邊村的劉慧敏每年到臘月,她都要剪貼漂亮的窗花兒迎春納福,剪窗花大多藉助一把小小的剪刀進行創作,可劉慧敏卻拿著一把刻刀,一筆一划地在紙上刻剪,桌上一片紅紙屑,將刻刀運轉靈活地在紙上鏤空刻成花樣,刻出的剪紙作品圖案清晰,線條流暢、惟妙惟肖,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

每到春節來臨,河邊村家家戶戶都要剪出精美的圖樣貼上窗花 ,寓意吉祥,祈盼美滿幸福。」河邊村的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誇張手法將吉祥事物和河邊人對未來生活的美好願望表現得淋漓盡致,更將春節裝點得紅火富麗。窗花的圖樣也都是有講究的,反映的多是祈盼豐收和多子多福等農家生活特色

近年來,定襄縣委、縣政府又先後投資建成了河邊進鎮路和牌樓,改造建設石溝街、規劃建設民國小鎮,河邊的面貌已經發生了顯著變化,為河邊村的發展努力奠定堅定的基礎。

國家AAAA級景區河邊民俗博物館,以文山石硯為代表的墨硯文化產業等等這些充滿歷史文化的旅遊資源讓河邊村在省內外享有盛譽,又一年新春到,河邊村的春節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村裡的人將古老的技藝傳承發揚,我們也相信歷史文化名村河邊村的明天將更具魅力!

編輯:建鑫 作者:張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這裡是忻州 的精彩文章:

TAG:這裡是忻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