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花饃,年畫……這些」小非遺」里的」大年味」

花饃,年畫……這些」小非遺」里的」大年味」

春節期間,在我國廣大的農村中仍然保留著諸如手工蒸花饃、剪窗花、製作年畫等傳統。與農村不同,在快節奏的城市生活中如今已鮮能見到這些傳統手藝了。取而代之的是那些品種單一、做工粗造、毫無靈性可言的印刷製品。我們相信,花饃、年畫、窗花等傳統春節習俗,其所蘊藏的文化價值,絕不是緊靠簡單加工製作的流水化產品所能傳承的。春節文化的真諦只有回歸到那些最初的傳統手工藝中,才能一窺「年味」的真正含義。

為了更好宣傳和傳承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黃河新聞網特別選取了與春節文化相關聯的部分山西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以親歷者的口吻講述春節中的山西「非遺」,領略博大精深的春節文化。

運城

1

三晉小生:看到聞喜花饃和新絳麵塑那「鬼斧神工」的技藝,「秀色可餐」的外貌,能把面玩到這種至高境界,不得不佩服人家運城人的才藝。

聞喜花饃

聞喜花饃是山西省運城市聞喜縣的漢族傳統名點,是人工用面做成的各種樣式的饅頭,因花式各樣而命名為花饃。聞喜花饃盛行於明清,已有1000多年歷史,已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和完整的創作體系。 聞喜花饃有「花糕」、「花饃」、「吉祥物」、「盤頂」四大系列200多個品種。

2008年被列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GIF

新絳麵塑

絳州麵塑是一種傳統民俗工藝品。絳州(今山西新絳縣),是晉南平原上的一個縣份。這一帶歷史上盛產小麥,一直是山西省小麥、棉花產地。所以,逢年過節,這裡的家家戶戶都要用上等的小麥磨成麵粉,捏制出千姿百態的麵塑歡度節日。由於這裡的麵塑注重彩色點染,花色絢麗,所以當地人稱之為「花饃」。

2008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臨汾

2

三晉小生:記得小時候聽爺爺說,以前的農村過年時都會在門扉上、窯牆上貼著各式各樣的年畫,有用以驅邪避災的「門神」、有將吉祥與財運送入萬家的「灶王爺」,更有寓意來年豐收的「年年有魚(余)」。可惜,那些精美的年畫在市場經濟的大潮中逐漸被低廉的紙質印刷品取代了。

平陽木版年畫

GIF

平陽木版年畫是集繪畫、雕刻和印刷於一體的民間藝術,是伴隨著年節民俗而產生的一個大眾文化品種。

平陽木版年畫起源於古代山西河東路的平陽府(今臨汾市),自宋、金到明代、清代年間,流傳甚廣。其田神、倉神、井神、神之格思等作品,揭示了古代勞動人民對豐年的祈盼,對於研究中國社會的生產發展及民俗風情,意識形態等具有重要價值。

2008年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呂梁

3

三晉小生:如今過年都已習慣了貼塑料製成品的窗花。不是我們對剪紙藝術不重視、沒感情,而是送我們對聯的那些單位、企業都喜歡使用這種價格低廉、千篇一律的塑料製品。奈何呀奈何!

中陽剪紙

GIF

中陽剪紙是山西省中陽縣的一種民間剪紙藝術。與當地傳統民俗文化血肉相連,它以中陽當地民俗信仰、歲時節令、人生禮儀、神話傳說為主要表現內容,其中既有以魚、蛙、蛇、兔為主題的裝飾紋樣,也有配合歲時節令、人生禮儀的民俗剪紙,還有以民間神話為題材的剪紙作品。

中陽剪紙多以紅紙剪成,體現著喜慶、熱烈的民俗氣氛,有時也根據風俗習慣,運用紫、黑、黃、綠、藍等彩色紙剪製作品。

2006年,中陽剪紙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大同

4

三晉小生:讀大學時,老聽人說大同美女多。這次有幸去大同見識了廣靈的彩色剪紙,工藝確實精湛,畢竟是被列入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非遺」。沖著這點,就值得我們買些回去珍藏。

廣靈剪紙

GIF

廣靈剪紙當地俗稱 「窗花」,是刀刻宣紙、品色點染而成的彩色剪紙。其雛形在初唐,到明代獨特風格形成,沿襲至今。

廣靈剪紙以刀刻為主,剪裁為輔,陰刻陽鏤結合,刀法細膩,深淺色相間,冷暖色調對比,藝術風格鮮明,想像力生動,表現力強,生動傳神,用料與染色考究,包裝製作精細,在世界剪紙藝術長廊中獨樹一幟。被譽為「中華民間藝術一絕」,在中國剪紙中佔有重要地位。

2008年,廣靈剪紙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9年,廣靈剪紙作為中國剪紙的部分申報項目,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 《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河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網路智庫:打好太原裝備製造業翻身仗之二 支新灶做新飯
WBC金腰帶選拔賽首登龍城 搏擊少年閃耀拳台

TAG:黃河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