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地壇廟會:慶祝第4715個農曆新年

地壇廟會:慶祝第4715個農曆新年

天子拜地神

遠古為農耕

乾隆兼祭祖

百官呼禮成

中國人最重視的節日莫過於農曆春節,歡度春節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冒著嚴寒逛廟會。

歷史學家、民俗學家和考古學家傾向認為,中國的農曆年起始於公元前2697年(黃帝元年)。據此推算,2018年應當是第4715個農曆年和第393個狗年。

至於歡度春節的習俗,普遍接受的說法是,始於4000多年前的堯舜時期。據說,公元前2000多年的某一天,舜即天子位,帶領部屬祭拜天地。從此,人們就把這一天當作歲首,後來稱之為元日,再後來稱之為春節。

但歷代春節的日期並不一致:商朝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以十月為正月;到漢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104年,天文學家落下閎、鄧平等人制訂《太初曆》,把孟春正月作為歲首,一直沿用至今。落下閎也因此被稱為「春節老人」。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的鬧元宵,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春節廟會的祭拜風俗,源於立社,最早文字記載見於周代。社就是土地神,負責風調雨順,古人每年都要社祭。由於社祭時人很多,周代社的周圍就已出現市場。《考工記》中說:「匠人建國左祖右社,面朝後市。」這大概是最早的「廟會」。《周禮·春官》稱:「若樂八變,則地示(同祗,土地神)皆出,可得而禮矣。」可以看出,那時廟會已有音樂表演,後來演變成「社戲」。

北京地壇春節廟會於改革開放後的1985年恢復,其主要活動是再現清乾隆皇帝春節率領群臣祭地的傳統儀式,以較高的藝術品位和鮮明的民族特色享譽中外,被譽為現代版《清明上河圖》和「中國的狂歡節」。春節逛地壇廟會是京城百姓沿襲多年的習俗,每年從除夕到初七(2018年縮短到從初一到初五),吸引的遊客超過百萬人次。

到地壇逛廟會,某種程度上是看「草根皇帝」表演。所謂「草根皇帝」,是從近百名志願者中遴選出來的兩人(AB角),志願者中既有專業演員、業餘演員、個體戶老闆,也有教師、公務員、醫務工作者、自由職業者。通過第一輪遴選,留下大約10名候選人,讓其換上龍袍,在地壇公園齋宮現場,接受包括地壇廟會「老皇帝」在內的5名評委的面試和提問。擇優錄取的主要標準是:有沒有皇帝的威嚴,能不能展示出「君臨天下」的眼神、姿態和動作。勝出者將分別於正月初一和初五兩天上午10時,過一天「草根皇帝」癮——模仿清乾隆皇帝率領200餘名「文武官員」表演祭地禮儀。

祭祀儀式在方澤壇(俗稱地壇)上舉行。方澤壇始建於明嘉靖九年(1530年),坐落在北京安定門外東側地壇公園內。它莊嚴肅穆、古樸幽雅,是明清兩朝皇帝祭祀「皇地祗神」(俗稱地神)之場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祭地」之壇。

早在遠古時代,夏以五月、商以六月、周以夏至之日招地神於澤中方丘。水澤、方丘象徵四海環繞大地。古人認知有限,把當時自然界眾多無法解釋的現象,歸因於天神地神的造化安排,臆造出「皇天」「地祗」掌管天、地之間的變化。祭地旨在通過對地神的崇拜,祈求大地生長五穀,養育萬物,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遠古先人對地神的祭祀,是把土地當作自然神,直接向土地獻祭、禮拜,即用酒、人血、牲血等祭品撒在地上。隨後出現了壘土成堆,作為地神的神體,即「冢土」加以崇拜。再後來地神被擬人化,稱「社」「社神」「后土」,設神位加以崇拜。歷代君王則利用祭地活動迷惑百姓,把它當作鞏固其統治人民的工具。北京地壇建成後,帝王祭地活動達到鼎盛時期。清乾隆帝更是登峰造極,不僅擴大祭地的禮儀規模,而且將其祖宗牌位與地神並列祭壇,接受一遍又一遍的三跪九叩禮。

整個祭地活動原分九個儀程:迎神、奠玉帛、進組、初獻、亞獻、終獻、撤撰、送神、望瘞,各儀程演奏不同的樂章,跳文、武「八佾」舞。自乾隆七年(1743年)起,地壇設文、武、樂舞生480人,執事生90人。每進行一項儀程,皇帝都要分別向正位、各配位、各從位,行三跪九叩禮,從迎神至送神,皇帝要下跪70多次、叩頭200多下,歷時兩小時。如此大的活動量對帝王是個很大的負擔,所以年邁體衰的皇帝一般不親自致祭,而派遣親王或皇子代為行禮。如清康熙皇帝在位61年,前40年親自到地壇致祭26次,後21年則全部由親王、皇子代祭。自地壇建成的1530年起至清王朝覆滅的1911年止,明清兩朝數十位皇帝連續381年在地壇祭地,北京地壇因此成為中國歷史上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祭地之壇。

除了觀看「草根皇帝」的祭祀表演,在地壇廟會期間還可以欣賞到京味叫賣藝術團、北京老天橋藝術團為遊客奉獻久違了的叫賣劇、弦歌與絕活。來自外省市的火爆熱烈的民間花會,也將在歡歌勁舞和喧鬧鑼鼓聲中「登場」。被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滄州舞獅表演不能錯過,參加奧運會閉幕式演出的山西汾西鼓樂藝術團原汁原味的「威風鑼鼓」,還有來自陝北安塞的腰鼓、白族的八角鼓等,也將給遊客帶來不同地域的民俗體驗。

地壇廟會傳承的歷史和文化處處可見。哪怕只是去看看掛滿大紅燈籠的古柏林,也不虛此行——地壇公園現存百年以上古樹168株,其中300年以上的明代古樹就有80株!

- END -

華語智庫專欄作者 |陳如為

華語智庫高級研究員。新華社高級編輯。歷任新華社參編部發稿中心副主任、編輯室主任、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新華社安曼分社、洛杉磯分社、休斯敦分社記者或首席記者。

華 語 智 庫

更 多 專 家 解 讀 可 按 國 家 查 看 文 章

長 按 下 方 二 維 碼 , 關 注 本 公 眾 號

專家 | 深度 | 權威 | 原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語智庫 的精彩文章:

拱振喜:敘軍發動伊德利卜戰役,美軍建立庫爾德「邊境安全部隊」,各方博弈迅速展開
美國政府停擺:語音信箱回復「民主黨人劫持了政府作為人質」

TAG:華語智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