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名作淺析——諾瓦茶室

名作淺析——諾瓦茶室

這個茶室是葡萄牙建築師阿爾瓦羅·西扎(1992年普里茲克獎得主)的作品。它建成於1963年,是西扎早期的作品之一。建築建於 海岸的礁岩之上,這個茶室緊挨著另一個同一個建築師設計的標誌性建築,海濱泳池,兩個項目都被歸為葡萄牙建築的里程碑。

波·諾瓦茶室始於1958年 舉辦的競賽,西扎的老師 贏了這個競賽並將這個項目給了他年輕的合作者,當時年僅25歲的阿爾瓦羅·西扎。 據說西扎的老師做了第一版方案就離開工作室考察去了,臨走前並囑咐西紮好好調整方案。可回來後發現西扎把原方案改的面目全非,場地的規劃建築位置的擺放這些基本的考量都被西扎給推翻了,但是西扎的老師仔細看過新的方案後,並沒有生氣,反而誇讚了一番,並且把這個項目全權交給了西扎來做。年輕的西扎從此奠定了自己的設計風格,並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一以貫之,並保持著旺盛的生產力。

西扎老師方案並沒有把建築放在礁石上,而是放在了礁石後面的綠地上。或許西扎覺得建築應該更加親近大海,或許空地上很難找到建築與環境的關係,又或許西扎從那群凌亂的礁石中隱約看到了他心目中建築的影子。就像阿爾瓦阿爾托說的那樣,建築或許原本早就存在那裡,建築師只不過恰巧發現了它而已。就像我們平時做設計那樣,有限制條件要做,沒有限制條件「創造」限制條件也要做。

——分割線——下面是分析

通過以上兩張圖大概了解了建築與周圍原有環境的關係。西扎特別擅長的引導性入口的場地設計,通過幾何構圖整合環境和場地,一點一點引導人進入建築。從場地入口到建築入口經過九次轉折,且場地在逐漸收縮,每次轉折都是引導來訪者多方位的多角度的體驗場地並為接下來進入建築鋪墊情緒。

GIF

入口處的坡屋面及其低矮,剛好一個人的身高通行。西扎很多建築的主入口都是類似的處理手法,看起來極其低調的主入口,如若沒有前面場地性的引導,都很難被發現。簡潔的白色體量與低矮的坡屋面交接的地方,通過場地原有礁石的襯托,暗示著建築的主入口。這個錯開的白色體量也有著西扎常見的處理方法,通過錯開的一下減輕白色體塊的體量感,並在錯開的地方結合功能隱藏開窗。

西扎對自己的建築有句貼切的形容:建築就像懶洋洋的貓趴在場地上一樣。

功能的基本原型其實很簡單,中間結合交通核心設置主入口,因為地形的緣故主入口的標高要比餐廳和茶室及後廚高出半個層高,因為後廚層高很低矮,主入口直接疊在了後廚之上,並且連續的後廚空間可以同時為餐廳和茶室服務。而中間的交通核心空間將茶室與餐廳區別開來。下面是平面圖:

大概的功能關係已經一目了然了,那為什麼簡單的功能組織,最後形成的建築卻是這個看似不規則的形狀呢?答案就在環境上:根據礁石所限定的場地,建築兩側被擠壓,其他方向被限制,使得建築看起來也只能這樣。但是這種看起來與環境極其融合功能上非常合理的建築,是通過西扎的思考發現的,就像很多建築師不願意說自己創造了什麼,而是通過探索發現了它。

下面來分析下室內的空間:

這三幅圖分別是剛進入入口處、進入入口處往下看、下來後回看入口處。這是個充滿暗示的空間,斜向下的樓梯扶手暗合著坡屋頂,牆上的斜線造型的牆裙干擾著空間的透視並提示著空間的走向。還有兩個屋頂採光的設計,一個是窄一點的直射光,一個是相比之下寬一點的漫反射光。我覺得這應該是一個序列,進入時候略暗一點,然後漫反射帶來了柔和的光線,再繼續就是直射光的強烈的光線,就像是場地—建築—大海的關係一樣。早期的西扎細節處還會提示很多結構關係的暗示,都是豐富空間的很好的手法。

下面是一些照片

西扎學習建築之前是學習雕塑的,為了生計聽了父親的建議改學了建築。但是西扎的設計邏輯往往跟雕塑的一些邏輯非常類似。以下內容我參考了知乎網友KYEE的一些觀點。

這個雕塑如果單看右圖身體結構部分相對於表情簡單很多,但是身體的穿插同時又暗含很多物體之間的互動性,而單獨看錶情又有很多豐富的表情存在。那麼再看下西扎的建築

場地的處理和建築整體與環境的關係似乎跟上面的雕塑如出一轍

室內的空間上同樣具有相同的邏輯,只不過增加了很多表情,也就是建築細部與結構理性的東西。

西扎也受到了諸多現代主義大師,比如阿爾瓦阿爾托的功能性柯布西耶的創造性上影響。但是他並沒有簡單的歸納他所感受並體驗的大師的建築,而是從性質上分析後進行改良與再創造。文末貼一段西扎親自所寫的看到薩伏伊別墅的體會:

「它可能是從另外一個世界來的物體-這就是第一眼看到它所留下的印象,強有力的形式蘊藏於柱子上的平行六面體的體量之中,通過一個連續的水平開啟在樓板或露台等各處顯現。它可能是用鐵和鋁建造的,石膏賦予了分段的形式以連續性。但這一簡潔的秩序卻又被連續而頻繁的拆解,一座雕塑性的樓梯,在內院上方的三角形的開啟,暗示著不穩定性的動態的坡道,在牆體之間盤旋的光線,二層的空間環繞內院布置,並通過內院提供照明。另一方面,軸向的坡道抑制了不穩定的空間感,這些坡道在外部再次出現且通向露台,牆體華麗的弧線保持了流線的順暢,暗示著圍合感。建築的每一個元素都有自己的生命力,它使焦點不再匯聚,漫步於建築空間中的感受就像你每天在城鎮中行走時發生的事情一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賞茶、聞香、品茶、回味,快速讓你成為白茶品鑒高手!
現代普洱茶的種類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