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日雨水,調肝膽,健脾胃,防濕邪,為全年健康打基礎!

今日雨水,調肝膽,健脾胃,防濕邪,為全年健康打基礎!

今日雨水,調肝膽,健脾胃,防濕邪,為全年健康打基礎!

2018.2.19 星期一

農曆:正月初四

戊戌年【狗】年

甲寅月 壬午日

雨水

雨水,是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個節氣,此時氣溫開始回升,濕度逐漸升高,但冷空氣活動仍較頻繁,由於歷史的原因,啟蟄與雨水的位置發生了變動。

古啟蟄(現雨水),在每年的2月18日到20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330度時開始進入。啟蟄前,天氣相對來說比較寒冷;啟蟄後,人們則能明顯感受到春回大地、春滿人間的氣氛。

雨水,表示兩層意思,一是天氣回暖,降水量逐漸增多了;二是在降水形式上,雪漸少了,雨漸多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如在《逸周書》中就有雨水節後「鴻雁來」「草木萌動」等物候記載。

雨水三候

《宋史·志第八十五·樂七(樂章一)》酌獻《祐安》

條風斯應,候歷維新。

陽和啟蟄,呂物皆春。

篪簧協奏,簠簋畢陳。

精羞豐薦,景福攸臻。

啟蟄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候雁北,三候草木萌動。

1

一候獺祭魚:泰卦,六四。

《周易·泰卦》:「翩翩,不富以其鄰,不戒以孚。《象》:__翩翩不富,皆失實也;不戒以孚,中心愿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四爻動,變卦大壯。兌為澤,獺為水獸,故兌為獺。本卦互震為祭。兌為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所謂豺獺知報本。歲始而魚上游,則獺初取以祭。徐氏曰,獺祭,圓鋪圓者,水象也; 豺祭,方鋪方者,金象也。」

獺,又名為水狗賊或食魚。祭魚,即用魚祭天。啟蟄時節,冰開始融化,水獺在水裡面很容易將冰打破。每到這個時候。水獺都會把自己從水裡面捕到的魚擺放在樹木之上,圍著自己擺成一圈,而自己就將兩隻前爪拱在身前,像禱告祭奠天地、感恩自然一樣,在圈裡面轉上一圈。

2

二候候雁北:泰卦,六五。

《周易·泰卦》:「帝乙歸妹,以祉元吉。《象》:以祉元吉,中以行願也。」《漢書》作「鴻雁北」。《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互震為雁,坤為歲,故曰候。五爻動,坤變為坎,坎為北。」《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雁,知時之鳥,熱歸塞北,寒來江南,沙漠乃其居也。孟春陽氣既達,候雁自彭蠡而北矣。」

二候時,南方的大雁又開始向原來在北方的駐地飛返。

3

三候草木萌動:泰卦,上六。

《周易·泰卦》:「城復於隍,勿用師。自邑告命,貞吝。《象》:城復於隍,其命亂也。」《象說卦氣七十二候圖》:「上爻動,坤變為艮,艮為山林,故為草木。艮覆卦為震,震為萌動。」《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天地之氣交而為泰,故草木萌生髮動矣。」

我們仔細觀察自然,就可以發現此時花草樹木開始含苞,或已是半苞了。

雨水正月中坐功圖

雨水期間變化無常的天氣,容易引起人們的情緒波動,乃至心神不安,影響人的身心健康,對高血壓、心臟病、哮喘患者更是不利。

人的肝氣旺盛,怒氣傷肝,需要禁忌暴怒,因而應當採取積極的修身養生方法,陶冶性情,保持情緒穩定,清心寡欲,不妄勞作,以養元炁。

經典誦讀,具有良好的綜合調整功效,堅持誦讀老子的《德道經》有益於意識寧靜,心腎氣機平衡。

陳希夷二十四氣導引坐功圖勢——啟蟄

運:主厥陰初氣

時:配手少陽三焦相火

坐功:每日子、丑時,疊手按髀,拗頸轉身,左右偏引各三五度,叩齒,吐納漱咽。

即:每天23時~凌晨3時之間,盤坐。兩手相疊按右大腿上。上體向左轉,脖項向左扭轉牽引,略停數秒鐘,再以同樣動作轉向右。左右各15次。再叩齒、嗽津、吐納,方法同前。

主治:三焦經絡留滯邪毒,嗌干及腫、噦、喉痹、耳聾、汗出、目銳眥痛、頰痛,諸疾悉治。

雨水節氣道醫養生

古人說「春雨貴如油」,春天屬木,春雨的珍貴之處在於「潤木」,雨水一到,草木萌動。驚蟄之後蟄伏的昆蟲開始蘇醒,草木也就正式開始發芽,人體的筋脈也才會完全舒展。

立春之後,地里濕氣上升為雲,落地為雨;雨水之後,空氣中的濕氣會明顯增多,人體出現靜電或因干而癢的癥狀會明顯減少!但是因濕而癢的情況會大大增加。

春木應肝,因此,立春之後肝氣旺盛;肝主筋,包括血管壁、心臟瓣膜。雨水之後春木得水則活,肝氣旺盛,出現氣亢而脈不暢,那麼心腦血管本來就不好的朋友,一定要謹防心腦出問題!藥物隨身帶。

道醫認為,春主肝屬木,易克脾,雨水增多,寒濕之邪易困脾,故養生重點是養護脾胃。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強弱決定人之壽夭。「健脾和胃」是經典春季養生項目,通過調理可使脾胃經絡保持暢通,提高脾胃功能,達到延年益壽的效果。

在雨水節氣之後,隨著降雨有所增多,寒濕之邪最易困著脾臟。同時濕邪留戀,難以去除,同時春屬木,易克脾,損傷脾胃,故雨水節氣養生應當著重養護脾臟。

在道醫上,脾胃有益氣化生營血之功效。人體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血、津液等都依賴於脾胃化生。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臟腑功能才能強盛;脾胃又是氣機升降運動的樞紐,脾胃協調,可促進和調節機體新陳代謝,保證生命活動的協調平衡。

《黃帝內經》中提到,春主肝,肝臟在春季活動比較旺盛,肝屬木,木性可曲可直,條順暢達,有生髮的特性,故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有疏泄的功能。

此時養生要根據春季生髮的特點,扶助陽氣,疏泄肝氣。同時要注意肝木易克脾土,小心稍有不慎損害脾胃。「道醫認為,雨水之時,木旺而土氣尚弱,木旺乘土,即肝木過旺克伐脾土。」若肝木疏泄太過,脾胃會因之而氣虛;若肝氣鬱結太甚,則脾胃氣滯,兩者皆會出現肝木克脾土的情況。

此外,雨水節氣降雨增多,濕氣加重,濕邪易困擾脾胃而出現渾身沉重感、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等癥狀,所以,在這一時期,還要注意對脾胃的養護。

1

春天決不能生氣動怒

肝應春,四季之首,主管全年。怒傷肝,春天生氣動怒最傷肝,導致焦芽敗種,影響一年的生長收藏。春天動怒,抑鬱一年!動怒會使氣與形脫,而出梗症、心衰。

2

起居,晚睡早起勤鍛煉

《黃帝內經》中描述,「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卧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其意思是指,生活起居方面要晚睡早起,提倡人與自然相對應。春天到來,日漸延長,夜漸縮短,陽氣漸長,而陽主動陰主靜,陽氣生長了人就要順應大自然的氣機,減少睡眠的時間,增加活動的時間。同時,要注意雨水節氣是早春節氣,早晚仍然較為寒冷,霧氣大,因此運動不宜過於激烈,避免因中氣消耗太過而失去對肝氣的控制,導致肝氣過剩而出現發熱、上火等癥狀。

建議選擇散步、打太極拳等較輕鬆的運動,讓肝氣慢慢地上升。同時,鍛煉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讓肌肉和韌帶得到充分放鬆,以防止運動量的突然加大而造成肌肉和韌帶損傷。

3

飲食,省酸增甘養脾氣

由於春季為萬物生髮之始,陽氣發越之季,應少食油膩之物,以免助陽外泄,肝木生髮太過,克傷脾土。

春季養生的重點首先在於調暢肝臟,保持肝氣調和順暢。在飲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

唐代養生學家孫思邈在《千金方》中說:「春七十二日,省酸增甘,以養脾氣」。五行中肝屬木,味為酸,脾屬土,味為甘,木勝土。所以,春季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可選擇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薺菜、春筍、山藥、藕、芋頭、蘿蔔、荸薺、甘蔗等。

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貴如油的春雨通常會慢慢增多,但若雨水過多也會導致濕氣過盛,對人體最直接的危害就是濕困脾胃,出現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瀉等癥狀。

《黃帝內經》中說「濕氣通於脾」,所以,這一時期要加強對脾胃的養護,健脾祛濕。最簡單的健脾祛濕辦法便是食療,比如芡實蓮子苡仁湯。

值得注意的是,雨水節氣養生飲食防護也是預防春季多發病的重要措施,陽氣虛的人,可用黃芪、党參、大棗適量,煮成茶水飲用,以補氣護衛,提高機體免疫力。患有呼吸道疾病的人,可以喝一些姜棗糖茶。

4

穿衣,適當「春捂」護「兩頭」

冬去春來,寒氣始退,陽氣升發,此時人們的機體調節功能遠遠跟不上天氣的變化,若稍不注意,傷風感冒就會乘虛而入。雨水季節是全年寒潮過程出現最多的時節之一,忽冷忽熱,乍暖還寒的天氣對人們的健康危害很大,特別是溫度驟然下降的時候,老年人的血壓會明顯升高,容易誘發心臟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則容易因氣溫的改變而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導致感冒和發燒。因此,雨水節氣仍要注意保暖,不要急於脫冬衣,最好適當「春捂」。

「春捂」是傳統的養生之道,建議 「捂」兩頭,即重點照顧好「首和足」。由於早春天氣乍暖還寒,濕氣較大,早晚低溫,細菌病毒活躍,人容易生病,重點「捂」頭頸與雙腳,可以避免感冒、氣管炎、關節炎等疾病發生。寒多自下而起,傳統養生主張春時衣著 「下厚上薄」,因為人體下身的血液循環要比上部差,容易遭到風寒侵襲,女性如果過早換裙裝,會導致關節炎和多種婦科病。

5

保健,節氣艾灸疏肝健脾

節氣灸的特點是根據不同節氣的「天時」所對應人體的穴位進行艾灸,最大程度地激發經絡之氣,達到溫通氣血、調整陰陽、根除宿疾和病根的功效。

春季是陽長陰消的開始,萬物生髮,肝氣內應,養生之道在於以疏肝理氣為主。由於春天人體容易肝氣過旺,所以灸療的原則是「疏泄肝氣」,以免過旺之肝氣橫逆犯胃,造成胃痛胃脹腹瀉便秘等一系列肝脾不調的癥狀。

同時,雨水節氣降雨增多,濕氣加重,濕邪易困擾脾胃,所以這一時期要加強對脾胃的養護,健脾祛濕。因此,雨水節氣艾灸可取章門、太沖等穴疏泄肝氣,艾灸天樞、三陰交、足三里、風市、湧泉等穴以健脾祛濕,溫陽利水。

6

春時宜食粥

唐代孫思邈說「春時宜食粥」,提醒我們在春季應多喝粥。粥以米為主,以水為輔,水米交融,不僅香甜可口,便於吸收,還能補脾養胃、去濁生清。粥中加入一些藥材後,還能治療一些慢性病,對身體有滋補作用。祛濕佳品粥非薏苡仁党參粥莫屬。

據《本草綱目》記載,薏米健脾胃、消水腫、祛風濕、舒筋骨、清肺熱,它還有美容功效,有些化妝品的主要成分就是從薏米中提取的,不過,與其塗在臉上不如吃到肚裡,讓它由內到外都滋補。此外,薏苡仁還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抗癌食材。

除了薏苡仁党參粥之外,能祛脾濕的食物還有很多,如茯苓、芡實、小米、胡蘿蔔、冬瓜、萵筍、扁豆、蠶豆等。在日常飲食中,我們要多吃這類食物。

但需注意的是,花椒能散寒除濕,在炒菜時,尤其是炒菠菜、芹菜、白蘿蔔等寒性或涼性的蔬菜時,可以適量放入一些花椒,但易上火的人就不必了。平時也不要吃太寒涼的食物。

7

雨水節氣要「養護好陽氣」

很多人會覺得隨著雨水節氣的到來,晚上睡覺不再像冬季那麼冷了,這主要是因為人體此時要順應春天陽氣生髮、萬物始生的特點,逐漸從「秋冬養陰」過渡到「春夏養陽」的時間,特別是晚上睡覺的時候,很多人睡眠不好都是因為陽氣沒有養護好,比如陽虛怕冷睡不著還多夢。

春夏養陽是「養護好陽氣」養護陽氣最簡單的辦法就是不要過度消耗陽氣;而養護陽氣最好的辦法就是早睡!

春三月,夜卧早起;也就是晚點睡,早點起來;多晚叫晚?古人最遲二更(9-11點)就上床了,超過11點就叫---三更半夜了!晚上11點--凌晨3點正好是氣血流注於膽、肝的時間,這時睡覺可以讓人體陰陽交接,更是養肝血、心血的最佳時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的精彩文章:

盤點:娛樂圈暴脾氣的明星,孫儷上榜,最後一位活該被封殺!
體內濕氣重?祛濕要先健脾,可以自學這6款健脾祛濕湯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