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靜山時氣 戊戌雨水

靜山時氣 戊戌雨水

戊戌年

正月初四

雨水

春夜喜雨

[唐] 杜甫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正月中,天一生水。

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

故立春後繼之雨水。

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

雨水節氣意味著進入氣象意義的春天。

物 候

《舍南舍北皆春水》袁耀 清

雨水節氣分為三候。

初候獺祭魚。

獺,一名水狗賊;

祭魚,取魚以祭天也。

此時水獺開始捕魚了,

將魚擺在岸邊,

看起來好像在祭祀的樣子。

二候鴻雁北。

雁,知時之鳥,

熱歸塞北,寒來江南。

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

三候草木萌動。

天地之氣交而為泰,

故草木萌生髮動矣。是為可耕之候。

在潤物細無聲的春雨中,

草木隨氣溫上升而開始抽出嫩芽,

正是開始耕作的時候。

從此,大地漸漸開始

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

古人把花開時吹過的風叫做「花信風」,

意即帶有開花音訊的風候。

《歲時記》曰:

「一月二氣六候,

自小寒至穀雨,四月八氣二十四候,

每候五日,以一花之風信應之。」

「風不信,則其花不成。」

風是守信的,時至必來,故名花信風。

每年從小寒到穀雨這8個節氣里共有24候,

每候都有某種花卉綻蕾開放,

於是便有了「二十四番花信風」之說。

人們在24候每一候內開花的植物中,

挑選一種花期最準確的植物為代表,

作為這一候中的花信風。

二十四番花信風有地域性差異。

雨水的三番花信風,分別是:

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

《杏花春雨江南》(局部) 王翚 清

詩 詠

初春小雨

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唐·李商隱

悵卧新春白袷衣,白門寥落意多違。

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

遠路應悲春晼晚,殘霄猶得夢依稀。

玉鐺緘札何由達,萬里雲羅一雁飛。

臨安春雨初霽

南宋·陸遊

世味年來薄似紗,誰令騎馬客京華。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

素衣莫起風塵嘆,猶及清明可到家。

減字木蘭花·乙亥上元

南宋·劉辰翁

無燈可看,雨水從教正月半。

探繭推盤,探得千秋字字看。

銅駝故老,說著宣和似天寶。

五百年前,曾向杭州看上元。

園 觀

春雨是令人喜悅的事物。

席坐園中一角,

靜靜地聆聽春雨淅瀝,

內心不由生起一份寧靜和歡喜。

拙政園

聽雨軒

風雨與花草樹木形成的聲音,

是最富自然意境的。

軒前有碧池睡蓮,

軒後池邊,

有翠竹芭蕉,

均是聽雨聲最好的媒介。

明 仇英《人物故事圖冊》

「柳外輕雷池上雨

雨聲滴碎荷聲」

雨水伴書聲,

春風化雨,

滋潤身心。

圓明園 綺春園

喜雨山房

圓明園 綺春園 喜雨山房(復原圖)

圓明園之綺春園,原有喜雨山房。

其位於綺春園西路東北隅,

由喜雨山房、知樂軒、煙雨樓三組建築組成。

正殿喜雨山房坐北朝南,

前後有廊,北接抱廈三間,

外檐懸嘉慶帝御書「喜雨山房」匾。

殿旁卧碑一通,

碑刻嘉慶帝御制《喜雨山房記》,

由禮部尚書鐵保楷書。

石碑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圖書館存有《喜雨山房記》拓片。

食 俗

爆米花

自宋代開始,

吳、越民間便有正月十三日、

十四日「卜谷」的習俗,

將糯谷放到鍋中爆炒,

以穀米爆白多者為吉。

所謂「占稻色」就是通過爆炒糯穀米花,來占卜是年稻獲的豐歉,即預測稻穀的成色。成色足則意味著高產,成色不足則意味著產量低。而「成色」的好壞,就看爆出的糯米花多少。爆出來白花花的糯米越多,則是年稻獲的收成越好;而爆出來的米花越少,則意味著是年收成不好,米價將貴。

宋代以前,中國農業甚至整個經濟重心一直在中國北部的黃河流域。宋代開始,隨著中國經濟重心的南移,南部中國的稻作文化逐漸成為中國農業文明的主體。由宋至元再歷經明清,客家近千年地傳承著宋代特色的稻作文化習俗,雨水節爆糯谷花「占稻色」便是其中之一。

元代婁元禮《田家五行》記載了當時華南稻作地區「占稻色」的習俗:「雨水節,燒乾鑊,以糯稻爆之,謂之孛羅花,占稻色。」「孛羅」即「孛婁」,南宋范成大《吳郡志》提到:「爆糯谷於釜中,名孛婁,亦曰米花。」范成大《吳中節物詩》中也有「拈粉團欒意,熬稃腷膊聲」一句,詩人自注云:「炒糯谷以卜,俗名孛羅,北人號糯米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靜山之境 的精彩文章:

TAG:靜山之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