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天雨水,小心你的脾胃

今天雨水,小心你的脾胃

今天正月初四,農曆雨水到!韓愈《初春小雨》詩:「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你是否感受到空氣里漸濃的水分?至此後15天內,江南地區將時不時有小雨降臨,霧氣中暖意漸生,春天已然悄悄來啦!

雨水:冬去春來的節氣

雨水,二十四節氣中第二個節氣,太陽到達黃經330°時為雨水,時間點在每年公曆2月18-20日左右。《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矣。」意思是說,雨水節氣前後,萬物開始萌動,春天就要到了。因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名雨水。

雨水不僅表徵降雨的開始及雨量增多,而且表示,在雨水節氣的15天里,「九九」歌唱到了「七九河開,八九燕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時。氣溫逐漸爬高,草色返青,桃李含苞,櫻花漸放。

古籍《逸周書·時訓》:「雨水之日獺祭魚。」《禮記·月令》:「(仲春之月)始雨水,桃始華。」鄭玄註:「漢始以雨水為二月節。」 雨水至驚蟄有15天,分為三候;《黃帝內經·素問·靈蘭秘典論》:「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計90天為一個季節,春、夏、秋、冬360天為一年。

雨水三候:「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勸。」就是說在此節氣,水獺開始捕魚了,將魚擺在岸邊如同先祭後食的樣子;五天過後,大雁開始從南方飛回北方;再過五天,在春雨中,草木隨地中陽氣的上騰而開始抽出嫩芽。

古時有許多稱讚這節氣的詩,如「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等。大地從此開始,呈現一派欣欣向榮的春景。

雨水節氣有時也會出現無水現象,所以又有春雨貴如油之說。出處於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一:「春雨一滴滑如油。」明·解縉《春雨》:「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滑倒解學士,笑壞一群牛。」

原因有二:首先,春季承接著秋、冬兩個少雨季節,再加上春季氣溫回升快,風天多、蒸發強烈,土地很乾旱;其次,這時正是越冬作物返青至乳熟期,需水多,玉米、棉花等播種成苗,也要求有充足的水分。此時,雨水降臨,自然就顯得特別寶貴。民諺:「麥子洗洗臉,一壟添一碗。」

舊俗:回娘屋

古時,民間到了雨水節這天,出嫁的女兒須帶上禮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久不懷孕的,則由母親為其縫製一條紅褲子,穿到貼身處,據說,這樣可使其儘快懷孕生子。

養生:重在養護脾胃

雨水節氣之後,隨著降雨有所增多,寒濕之邪最易困著脾臟。同時濕邪留戀,難以去除,故雨水前後應當著重養護脾胃。

中醫認為肝主生髮,故春季肝氣旺盛,肝木易克脾土,故春季養生不當容易損傷脾臟,從而導致脾胃功能的下降。

春季養脾的重點首先在於調暢肝臟,保持肝氣調和順暢,在飲食上要保持均衡,食物中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維生素、礦物質等要保持相應的比例。同時還要保持五味不偏,盡量少吃辛辣食品,多吃新鮮蔬菜等。其次,要注意健脾利濕。內以養護脾氣,外以清利濕邪,從而達到養脾的目的。

春寒料峭,濕氣一般夾「寒」而來,因此雨水前後必須注意保暖,切勿受涼。同時少食生冷之物,以顧護脾胃陽氣。平時可多吃些諸如鯽魚、胡蘿蔔、山藥、小米等食物,以達到健脾的目的。

此時節,還要預防「倒春寒」。這是因為初春的降雨會引起氣溫的驟然下降,對老年人和小孩的身體健康威脅較大,特別是溫度驟然下降的時候,老年人的血壓會明顯升高,容易誘發心臟病、心肌梗塞等;小孩則容易因氣溫的改變而引起呼吸系統疾病,導致感冒和發燒。


一、起居

原則是跟著太陽走。天睡我睡,天醒我醒。太陽是生命的起源,人氣隨太陽之氣升降。白天太陽高懸天空,人的陽氣隨之上行而精力充沛;夜晚太陽在地球的對面,人的陽氣隨之潛藏使細胞得以休養生息。

雨水節氣,宜早睡早起。因為,過了立春後,夜與晝便此消彼長,到了雨水,天一放亮,地球生物便陽氣涌動。人在此之前起床活動,陽氣化為清氣,不起則使陽氣轉為火氣。

二、飲食

根據雨水節氣氣候特徵,早晚較冷,風邪漸增,容易口舌乾燥,故應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如紅棗、淮山、蓮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以補充人體水分,少吃油膩之物。

北方食療以粥為好,如蓮子粥、淮山粥、紅棗粥等;而南方一帶以湯為佳,如猴頭菇煲鮮雞湯、雲苓淮山煲瘦豬肉湯、菠菜滾牛肉片湯、淮山北芪豬橫脷湯等。如加中藥材燉湯,要考慮脾胃功能的特點,生髮陽氣的可選用西洋參、沙參、決明子、白菊花等。

三、運動

按中醫理論,雨水至驚蟄期間,於每日上午10時前後及晚上睡前可做下述養生運動,以此來提高腎、肝、脾臟腑經絡功能:

漱口吞津每日上午10時前後,用舌體攪拌口腔,產生唾液後慢慢咽下,每日36次,可以清除大部分有害物,有益健康。

中醫認為,唾液在體內化生為精氣,為生命須臾不可缺少的物質,具有強腎益腦等作用。現代醫學證實:唾液除具有滅殺微生物、健齒助消化等功能外,還發現唾液含有能促進神經細胞生長和皮膚表皮細胞生長的神經生長因子和表皮生長因子;唾液能消除從氧氣和食物中產生的對人體十分有害的自由基;唾液還有很強的防癌效果。

撮穀道即做收縮肛門的小動作。其具體做法概括歸納為「吸、舔、撮、閉」四字訣。即「放鬆全身,將臀部及大腿用力夾緊,配合收氣,舌舔上齶,向上收提肛門,稍閉氣,然後慢呼,全身放鬆。」每天堅持收(提)縮一百,每次1―2分鐘,若大便後應延長至2―3分鐘,可以促進肛周血液循環,防治靜脈瘀血以及由此而引起的內痔、外痔、肛瘺、慢性腸炎等;同時對治療和預防冠心病、高血壓、下肢靜脈曲張等慢性疾病有顯著效果。

揉腹即用手來回擦或搓介於胸和骨盆之間。每次先用右手大約在胃腔部按順時針方向揉120次,然後下移至肚臍周圍揉120次,再用全手掌揉全腹120次,最後逆向重複一遍。

中醫認為:腹為人體「五臟六腑之宮城,陰陽氣血之發源。」脾胃居中,負責主運化水谷精微和統攝精血神液來充養敷布全身,令五臟六腑常壯無恙。通過揉腹,可以收到調理脾胃,通和氣血,培補神元等功效。現代醫學證實:揉腹有強壯脾、胃、腸和腹壁肌,提高消化系統功能和減肥作用,還有治療中老年性便秘、胃潰瘍、周期性失眠、遺精、心血管病等疾患的功效。

至於揉腹次數可因人而異,但飽食或空腹或腹部患有炎證、腫瘤等則不宜施行。這套雨水經絡養生的核心是保持肝、腎、脾三經臟腑、經絡的氣血、津液運行的通暢。

其他方法:在雨水前、中、後三天晚上睡前,用溫水浴足同時,用兩手大拇指或中指點按兩側太沖穴、三陰交穴和湧泉穴各36次,可達到育腎、疏肝、健脾的功效。

推薦適合雨水節氣的飲食療方:

去心火,蓮子湯

中醫認為心是君主之官,是人體的主宰,而心火則是溫暖全身的主要熱量內源。常用黃連、蓮子心等藥物清心瀉火。

表現癥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低熱、盜汗、心煩、口乾等;實火表現為反覆口腔潰瘍、口乾、小便短赤、心煩易怒等。

食療法:蓮子30克(不去蓮心),梔子15克(用紗布包紮),加冰糖適量,水煎,吃蓮子喝湯。

去肺火,豬肝湯

因氣候驟然變化,身體不能適應;或由於勞倦過度,消耗了超量的體內陰液,從而引發肺火亢奮,這在老年群體中是比較多見的。中醫多用黃芩、桑白皮、甘草等藥物清肺火。

表現癥狀: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潮熱盜汗、手足心熱、失眠、舌紅。

食療法:豬肝1付,菊花30克(用紗布包好),共煮至肝熟,吃肝喝湯。

去胃火,綠豆粥

由於飲食不節、嗜酒、過食肥甘辛辣厚味,形成「食積」,生熱化「火」,以致胃火熾盛。多以山楂、生石膏、鐵樹葉等藥物瀉胃火。

表現癥狀:分虛實兩種,虛火表現為輕微咳嗽、飲食量少、便秘、腹脹、舌紅、少苔;實火表現為上腹不適、口乾口苦、大便干硬。

食療法:石膏粉30克,粳米、綠豆各適量,先用水煎煮石膏,然後過濾去渣,取其清液,再加入粳米、綠豆煮粥食之。

去肝火,梨子湯

古人云:「暴怒傷肝,五志化火」,有些人心胸狹窄,沉鬱寡歡,遇事心煩易怒,從而導致肝鬱氣滯而肝火上炎。中醫常用龍膽草、夏枯草等葯調治。

表現癥狀:頭痛、頭暈、耳鳴、眼乾、口苦口臭、兩肋脹痛。

食療法:川貝母10克搗碎成末,梨2個,削皮切塊,加冰糖適量,清水適量燉服。

去腎火,豬腰湯

表現癥狀:頭暈目眩、耳鳴耳聾、腰脊酸軟、潮熱盜汗、五心煩躁。

食療法:豬腰2隻,枸杞子、山萸肉各15克,共放入砂鍋內煮至豬腰子熟,吃豬腰子喝湯。

補氣血,仙人粥

配方:制何首烏30-60克,粳米100克,紅棗3~5枚、紅糖

做法:將制首烏煎取濃汁,去渣,同粳米、紅棗同入砂鍋內煮粥,粥將成時,放入紅糖或冰糖少許以調味,再煮一會兒,沸即可。

功效:補氣血,益肝腎,通用於肝腎虧損,發須早白,血虛頭昏耳鳴,腰膝軟弱,大便於結,以及高血脂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癇,神經衰弱,高血壓等病症。

補肝腎,銀耳粥

配方:銀耳3克,大米50-100克,冰糖(或白糖)適量。

做法:摘凈洗好銀耳,淘洗乾淨大米,放入鍋內同煮粥,熟時加入冰糖(或白糖)。每天喝一次。

功效:滋陰補肝腎,適用於自汗盜汗,遺精腰痛,婦女帶下等症。

親!喜歡就點贊分享吧

關注此公眾號

每天都有分享

覺得不錯,底部隨手點贊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脾胃 的精彩文章:

孩子出現這些癥狀說明脾胃出問題了,媽媽要趕緊重視起來
體悟道家健脾胃法修鍊

TAG:脾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