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修行從色身轉入心理身 從心理身轉入靈性法身

修行從色身轉入心理身 從心理身轉入靈性法身

《華嚴經》第四參彌伽大士講發菩提心,菩薩出世與諸眾生,為大利益。強調正反兩面,「如商主能導群生至寶所故。如赫日智慧光明能普照故。如君主覺法城中得自在故。「等一共19個,其實是20個。經文翻譯有調整,有拆有合。

在你生命中真能遇到發菩提心的人,從這20個去感受,有沒有其中一種?沒有辦法隱瞞,內心有沒有感受,自己知道。既發菩提心,又要學菩薩道。從前面順來是第4參;從逆上來,這是第一參,彌伽在家人,有總說的作用。

華嚴重法,有個原則,佛依法而成佛。交給大心眾生,以法為第一。這裡菩薩,指普賢行者的菩薩,不是一般菩薩行的菩薩。一般經文沒有區別菩薩與普賢行菩薩的區別。

在經教分類中,佛法分大乘、小乘;菩薩乘與聲聞乘。菩薩乘又分為菩薩乘與一佛乘,聞乘又分為聲聞乘與獨覺乘,即小乘與中乘,成果叫阿羅漢與辟支佛。

菩薩乘的菩薩,是行菩薩法,三輪無法體空,叫權教菩薩。或實教菩薩也發生這個問題,有成佛的目的。

一佛乘的菩薩,菩薩乘的菩薩行加上三輪體空,即普賢行。普賢乘沒有其他目的,要有說有,就是修行,成佛的目的也沒有。他怎麼修行?他以觀佛果境界為標的,轉佛果以下的層次的心理狀態全部改變過來,改變與佛果最高的境界相同。

所以你要一再地思維,佛最高境界是什麼,我們是什麼?要一再地去轉,把自己轉變成跟佛一樣,直接這樣轉就好。什麼時候成佛,不要管他。當你聽得懂這一席話的時候,你已經具足十信位,你已經破了一分無明。

經常去思維,自己一再地向那佛境界移進,朝那個目標就好,你的生命本質一再地提升,一再地提升。在一佛乘中,六度萬行可以不要想,因為在調整過程中,這些都包括進去了,沒有必要單獨提出來。如人家罵你,你有修法目標,會放下它,沒有必要理他,這是真正的忍辱。再如吃得好,吃不好,已經不重要了。

此法從本起末,從根本修,以修法為根本。隨時攝心,抓住心的要領,在進行時會用心。如上車,就把心收回來,我有沒有發菩提心?我有沒有與成佛實質的部分相應?這會不會打妄想?不會。

如攝末歸本,會產生很多痛苦。床上不能看經,沒有佛堂不能修。本末倒置,心掌握不住。這種是對根性狹劣,修一些人天福報。

長者稱讚善財發菩提心及成就的功德。我們能從這幾十個成就中有一二個,就不可思議了。你一定要弄清楚,學佛以後不要迷信,不要盲從,不要自以為是附會,要理性。生活境界與修行境界不要混。很多屬生活境界,生活中必然會發生的如意事、不如意事,與皈依沒關係,不是修行境界。

信心從實際生活中看你的修行境界。實際生活中腦筋已用盡,沒辦法了,如孩子考過了,無路可走,明知不可能,請菩薩選一個學校,不可能的事發生了。這裡開始一定作意。真用心,以心的作用為主;生活中遇到不可能狀況,你完全放下。不作意,都是生活境界,本來就會。如鬼壓床。

身心靈中靈性要起作用,才有不思議的作用。在初期生活中,你的色身要轉入心理身,那個不可思議已經非常卓越了,因為它已經超過你想像外,在生活中可以起作用了。轉入靈性法身,所起的作用就更大,就不是生活中的問題了。

發阿耨菩提心,最重要的關鍵就是啟發你靈性的成長。但你要直接從靈性啟發你,很難。有些人能啟發出來,身困潦倒,身心兩部分沒有處理好,光有很高的靈性,你的靈性很好,你的生活很局促。你身心要培養好,靈性才有可能真正激發出來。要一再檢驗身口意三業。你有沒有經常檢討自己說:我這樣做對嗎?我這樣想對嗎?還是盲目的自我欺騙?

海雲導師開演華嚴,圓明筆記心要!)

願超越一切的平靜與你同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師子吼 的精彩文章:

真發心 34種狀況會有出現 生命由此轉變
為什麼世間救濟不能稱為佛法 因有一個標準在

TAG:師子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