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仙游境內的各大名山,你爬過幾座?

仙游境內的各大名山,你爬過幾座?

過年窩家裡?

No,這絕對不是小編的style,

那麼去哪兒?

爬山絕對是不二的選擇,

甩掉過年攢下的一身脂肪,

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

仙游境內的各大名山。

天馬山

海拔655米,位於仙游縣榜頭鎮上昆村。以山勢狀似天馬騰飛而得名。山有天馬、鱉柱、雙兔、海日、天梯5峰,鼎湖、丹室、龍首、葯槽、雲門、天津、松關7個瀑布和聚仙橋、小玉橋、擲杯閣、水雲鄉等景觀。明萬曆十二年(1584年),諸生王家祿與妻鄭氏創天馬山寺,其孫良忠和尚繼主。1980年重建。山前於1971年建有水庫。

菜溪岩

海拔740米,位於仙游縣象溪鄉菜溪村。有石門、石壁、瀑布泉、龍潭、普陀岩、羅漢洞、幻游洞、象王峰、獅子峰、望賞台、藏真塢、眠雲石等120景。乾隆《仙游縣誌》載:「唐僧智廣憩此」。明成化間(1465~1487年)建有孝子陳建雄聘君祠,清康熙間(1662~1722年)重修。1978年後重建菜溪岩寺,佔地3萬平方米,存宋代的舍利塔等。岩上還有陳易於宋紹聖年間(1094~1098年)建的菜溪書堂遺址,岩下有宋乾道五年(1169年)狀元、知樞密院事鄭僑的祠廟。

龍穿城

又稱彭城,海拔997米。位於仙游縣游洋鄉里洋村。天然石城,高200米,方圓3公里。石城以東有三道瀑流,石城以西岩頂有八大石室。傳漢武帝時東越王余善退守於此,築點兵台;唐時建有雲頂寺,現遺有石桌、石香爐等。

麥斜岩

又名石所山、樵谷山,海拔107米,位於仙游縣鐘山鄉麥斜村。以洞奇石怪而聞名。舊志載:何氏九仙曾游於此。「唐僧自永初結庵石壁間」。宋代林光朝、劉克莊至此,林視為小武夷。《八閩通志》載,劉語「山水都會於游洋之中,未有如九鯉湖、石所之為佳」。乾隆《仙游縣誌》載:元世祖到其地訪林樵谷,御筆賜書:「夾漈書院」、「樵谷山」(勒石猶存),封庵為萬安禪觀(後改稱麥斜岩寺),封虎頭山上削石(50丈高)為「鐵衣壯士」。山上有七閩先民的古篆、宋鄭樵的占星石。唐建有文昌書堂,宋知錄黃鐘改為漁仲書院,元稱夾漈書院,鄭樵、林璧卿、卓晚春等人先後在此講學、隱居。麥斜岩寺下彌勒洞長5里。

大蜚山

海拔639米,位於仙游縣城東鄉與大濟鄉之間。《八閩通志》云:為仙游「縣之主山」,蜿蜒數十里。山麓的城東鄉萬福村有九龍岩、將軍山、瀑布山等山峰環繞,岩中有瀑布2處、水潭9個,以峭壁、奇石、潭水、瀑布景觀見長。

何嶺

海拔600米,位於仙游縣榜頭鎮。宋陳昭度《仙水第一源記》云:何氏九仙對弈於嶺畔,後人號其嶺曰何嶺。巔有古何城遺址,還有何嶺關、小古塔、土地廟、哨所等古建築。宋初林居裔起義軍據此。城之東有卓岩洞,何嶺古驛道始修於宋,長5公里,後建庵鋪階,建路亭植樹。有宋敷文閣待制陳讜、民國師長吳威等人的題刻。

鳴峰山

海拔532米,位於仙游縣賴店鄉山尾村。《八閩通志》卷十二載:山頂有風穴、蠣殼;還有鳴峰岩,嘗有道人卓姓者,結庵其上。唐御史中丞鄭良士始創鳴峰岩寺,寺廟建築呈船形,後屢有修建。1984年重建,佔地1932平方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仙游 的精彩文章:

你不來仙游,所以你不知道……

TAG:看仙游 |